sponsored links

廖仲愷:一生苦鬥扶助農工



“‘人生最重是精神,精神日新德日新’,這是廖仲愷先生在獄中寫給兒女的訣別詩《訣醒女、承兒》中的一句。”在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大學4年一直做兼職講解員的90後大學生謝思婷正聲情並茂地向參觀者介紹。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坐落在為追念廖仲愷先生而創辦的“仲愷農工學校”院內,該學校已從中專學校發展為本科高校——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館內收藏了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廖仲愷何香凝夫婦及其兒女廖承志和廖夢醒一家兩代人為中華民族復興前仆後繼的珍貴史料。

廖仲愷(1877—1925),原名恩煦,號夷白,字仲愷,廣東省惠陽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左派領袖。

1903年,廖仲愷與夫人何香凝東渡日本留學,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兩人在日本東京結識了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從此堅定追隨孫中山,投身民主革命洪流。

1905年,廖仲愷夫婦協助孫中山建立了中國同盟會,廖仲愷擔任同盟會總部的副會計長和外務部副部長。兩人在東京的家,也成為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的聯絡站和集會場所。

1922年8月,孫中山先後會見了共產黨領導人李大釗和蘇俄使節越飛的代表,決心聯俄聯共,接受改組國民黨的建議。廖仲愷兩次奉命前往日本與越飛會談,在國民黨改組程序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923年2月,在孫中山返回廣州復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後,廖仲愷先後擔任大本營財政部長和廣東省省長等要職,全力協助孫中山進行國民黨改組工作。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會後,廖仲愷任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併兼任中央黨部工人部部長和農民部部長,2月又被任命為黃埔軍校籌備委員會代理委員長。

國民黨一大後,國民革命運動在全國蓬勃興起。廖仲愷非常重視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運動在國民革命中的作用,他與共產黨真誠合作,忠實執行“扶助農工”政策,積極支援工農運動。

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後,廖仲愷堅定維護“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維護國共團結和國民黨的革命方向,成為孫中山逝世後國民黨左派的核心和旗幟。他也因此被國民黨右派視為奪取黨權、拆散國共合作的重大障礙。

1925年8月20日,廖仲愷在前往參加國民黨中央執委會會議途中,被國民黨右派豢養的暴徒刺殺於中央黨部樓前。

壯志未酬身先死,廖仲愷以他的壯年生命,為中國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周恩來曾讚譽他是國民黨之重心、“工農運動和反帝國主義運動的積極領袖”,高度評價他“一生苦鬥,革命為黨,犧牲為國”的崇高革命精神。

在廖仲愷的革命生涯中,何香凝始終給予其堅定的支援。她曾作《贈別》詩為丈夫壯行:“國仇未復心難死,忍作尋常泣別聲。勸君莫惜頭顱貴,留得中華史上名。”廖仲愷遇害後,何香凝強忍悲痛繼承丈夫未竟的事業,為鞏固革命統一戰線而繼續奮鬥。

在父母的教育和薰陶下,廖承志和廖夢醒在青年時代就投身革命。廖承志參加過長征,經歷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多次身陷囹圄而矢志不渝,逐漸成長為黨和國家的優秀領導人。廖夢醒從抗戰時期起擔任宋慶齡的秘書,長期戰鬥在特殊戰線上。

分類: 歷史
時間: 2021-08-05

相關文章

廖仲愷:為黨為國犧牲是革命家的夙願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廖仲愷--為黨為國犧牲是革命家的夙願(百年航程 有"僑"精彩⑦) 廖仲愷,1877年4月23日生於美國舊金山一個僑商家庭.1893年父親病故後,隨母親回到廣州 ...

《沁園春·雪》轟動重慶後,蔣介石問陳布雷:你看毛澤東的詞如何

《沁園春·雪》轟動重慶後,蔣介石問陳布雷:你看毛澤東的詞如何
前言 圖 | 毛主席和蔣介石 <沁園春·雪>是毛主席的詩詞作品,大氣磅礴,膾炙人口,堪稱為千古絕唱. 在毛主席重慶談判返回延安之後,重慶的<新民報>西方夜譚欄目率先將其刊出,在 ...

張學良被軟禁54年,蔣介石以3個條件換他自由,張學良為何不答應

張學良被軟禁54年,蔣介石以3個條件換他自由,張學良為何不答應
發生在1936年12月的西安事變,是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一個重大轉折點,蔣介石帶著"剿匪"的心飛往西安,卻經歷了他人生中最危險的一次"督戰",張學良.楊虎城毅然發 ...

15歲男孩到延安後,朱德等人都來看望,周恩來:你可知父親是誰?

15歲男孩到延安後,朱德等人都來看望,周恩來:你可知父親是誰?
1942年,延安楊家嶺的一戶人家顯得格外熱鬧,許多共產黨高階幹部都陸陸續續地來到了這裡,來者都是像朱德.葉劍英這個級別的"大人物". 那時,延安局勢尚不穩定,許多黨員都小心翼翼地避 ...

1945年重慶談判,戴季陶出言譏諷毛主席,毛主席一番話後全場鼓掌

1945年重慶談判,戴季陶出言譏諷毛主席,毛主席一番話後全場鼓掌
前言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和軍部代表簽署無條件投降書,中國人民經過14年的艱苦鬥爭,終於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國的土地. 歷經戰亂的中國人民,無比渴望建立一個和平.民主.統一的新中國,為了實現和 ...

一大召開前後,毛澤東與“南陳北李”的交往

一大召開前後,毛澤東與“南陳北李”的交往
文/王樹人 所謂"南陳北李",是指陳獨秀和李大釗這兩位中國共產黨創始人.1919年6月11日晩,陳獨秀到北京前門外.新世界商場散發由他起草的<北京市民宣言>傳單時,遭北 ...

76年周恩來病逝後,宋慶齡獨自一人坐著流淚:國家少了一個好幫手

76年周恩來病逝後,宋慶齡獨自一人坐著流淚:國家少了一個好幫手
前言 圖 | 周恩來與宋慶齡 在和中國共產黨長期團結合作的過程中,宋慶齡與周恩來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成為患難與共.風雨同舟的親密戰友和同志. 周恩來非常尊重宋慶齡,稱其為"國之瑰寶" ...

葉挺之妻李秀文,因顏值超高被稱校花,18歲時嫁葉挺二人共育9子

葉挺之妻李秀文,因顏值超高被稱校花,18歲時嫁葉挺二人共育9子
你活著,我陪你走南闖北浴血奮戰:你被困,我陪你一路顛沛挨災受難:你被害,我陪你粉身碎骨我們黃泉路見--這是忠貞剛烈的李秀文內心最直觀的想法,也是作為葉挺夫人一生最真實的寫照. 作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家閨 ...

宋氏姐弟六人:多數客死並無奈葬於異國,唯宋慶齡如願與父母同葬

宋氏姐弟六人:多數客死並無奈葬於異國,唯宋慶齡如願與父母同葬
1918年,宋氏家族締造者.宋氏三姐妹父親宋耀如去世時,她的妻子倪桂珍在他的墓地,即萬國墓地,一次性買下了22塊墓地. 1931年,倪桂珍去世.去世前,她曾表示:自己的幾個子女,不管生前是何種政治派別 ...

中國共產黨一百年大事記(1921年7月—2021年6月)之一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1840年以後,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由於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全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任 ...

毛澤東與孫中山的交往

毛澤東與孫中山的交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毛澤東毅然投筆從戎,參加駐長沙的起義新軍二十五混成協五十標第一營左隊,成為一名列兵. 他一面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隨時準備上前線同清軍作戰,一面閱覽各種報紙,關注反 ...

孫中山臨死留下兩條遺言,蔣介石一條都沒遵守,23年後國民黨慘敗

孫中山臨死留下兩條遺言,蔣介石一條都沒遵守,23年後國民黨慘敗
1925年3月12日,偉大的革命家孫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在去世之前,孫中山留下了著名的孫中山遺囑: "餘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 ...

黃埔軍校出身開國將帥中獲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軍銜人數與名錄

黃埔軍校出身開國將帥中獲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軍銜人數與名錄
黃埔軍校有"將軍的搖籃"的美譽,它是革命先驅孫中山在"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思想指導下,借鑑蘇聯軍事院校模式創辦的一所新型級軍事指揮院校,在黃埔軍校中有一大批 ...

聶鳳智抓到敵46軍軍長韓練成,陳毅:快悄悄放了他,誰也別告訴

聶鳳智抓到敵46軍軍長韓練成,陳毅:快悄悄放了他,誰也別告訴
1947年2月,華東野戰軍在山東萊蕪地區僅用63個小時就殲滅敵人56000餘人,俘虜40000多人,全殲敵第73軍.整編第46師(以第46軍整編而成).聶鳳智在戰役中抓到46軍軍長韓練成,報告給陳毅後 ...

孫中山國葬細節:遺體再行防腐手術後,被換銅棺,宋慶齡數次大哭

孫中山國葬細節:遺體再行防腐手術後,被換銅棺,宋慶齡數次大哭
1929年,位於南京紫金山的中山陵終於落成.此時,距離孫中山死後靈柩被"暫厝"北平(以下稱北京)西山碧雲寺已經整整四年. 四年間,孫中山的靈柩險些被奉系軍閥焚燬.也正因此,杜聿明曾 ...

紅軍第一“叛將”90歲高齡給鄧公寫信:我有罪,我想死在老家

紅軍第一“叛將”90歲高齡給鄧公寫信:我有罪,我想死在老家
1990年9月,從深圳開往韶關的火車上下來了一位90歲高齡的老人,他拄著柺杖在身邊人的陪伴下來到了廣東省樂昌縣長來村.當老人抵達家鄉門口時,村民們熱情洋溢的鞭炮聲和盛大的歡迎宴會讓他熱淚盈眶.隨後他將 ...

組建裝甲兵部隊時,毛主席指著身邊一人說:他是我們裝甲兵之父

組建裝甲兵部隊時,毛主席指著身邊一人說:他是我們裝甲兵之父
毛主席:要組建裝甲兵部隊,這位老兄我們得仰面相視咯 1950年1月7日,中南海豐澤園菊香書屋內.毛主席.朱老總.周總理.彭老總齊聚一堂,一同為軍隊現代化建設描繪美好藍圖. 大家各抒己見,越說越熱鬧,說 ...

是誰指點蔣介石退守臺灣?又是誰建議毛主席先奪臺灣?

是誰指點蔣介石退守臺灣?又是誰建議毛主席先奪臺灣?
勝不離川,敗不離灣. 這句據說是是蔣介石在北伐前特意前往峨眉山求道時所獲贈的箴言,至今仍舊讓世人津津樂道.按照後來蔣介石的人生軌跡來看,此箴語倒確實是實現了,不過,這畢竟是歷史傳聞,況且玄學一事更是無 ...

紀念艦:回望的桅杆,沉重的錨鏈

紀念艦:回望的桅杆,沉重的錨鏈
<紀念艦:歷史的另一種銘刻>一文在今年8月本報<兵器大觀>專版刊出後,不少讀者對文中的紀念艦給予了關注. 本期<兵器大觀>繼續圍繞這些紀念艦進行策劃,結合它們為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