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網-時刻新聞
新化老街進入了一天中最繁忙的時刻,紅燈高掛,人潮湧動,為的只是一碗紅湯牛肉麵。
文/龔旭東
近些年來,隨著地域文化的發展乃至所謂全域旅遊戰略的推行,湖南歷史文化即所謂湖湘文化似乎也成為了一門顯學,熱心於此的人愈益增多,對湖南歷史文化的學術研究也有了許多出色的成果。但是,在現有研究基礎上,仍有必要繼續拓展湘學研究的內涵與外延,進一步開闊湘學研究的學術視野,擴充套件研究的經緯度,尤其需要更加重視精英文化與民間文化、經典文字思想與日用民風習俗、主流思想哲學研究與民間日用層面宗教信仰研究、湖南歷史文化的精神生活層面的研究和物質生活層面的研究等方面的互動、互補、互生。特別是應該更加接地氣,拓展研究視野和關注物件,例如湖南的梅山文化。
在我看來,梅山文化是湖南文化的中心命題之一。所謂梅山,是一個特定的區域性歷史文化概念。上到常德益陽,西到懷化漵浦沅陵,下到邵陽,東邊整個老湘鄉包括今天的婁底,整個湘江與沅水之間的湘中資水流域廣大區域都屬梅山區域範疇。在宋以前,梅山地區與外界少有聯絡,也缺乏文字記載,或者說,湖南湘中地區的文化在宋以前是一個比較純粹的“土著性”的文化。在宋代“開梅山”之前相當長的時間裡,梅山地區相對較少與周邊地區、民族、文化發生互動交流關係,較多地保持了本源性的獨特文化特徵,是湖南本土文化的祖源性正脈與重要文化淵源之一;梅山文化的許多傳統、氣質特徵,對湘人的精神氣質、民風民俗,對湖南乃至中國歷史文化的發展及走向,特別是對晚清及近代以來歷史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宋代以後,湖南乃至中國的歷史文化、特別是清代至今的歷史文化重要大事、歷史節點及重要歷史人物等,少有不與梅山文化及其相關人物發生關聯的。
梅山大峽谷裡遊船在清澈的水面上泛起了一排排波紋,穿過十里絕壁,如同穿梭於水上畫廊。
梅山自古有上、中、下三峒的說法,三峒既有許多一體性的基本特質,也有各地區的差異性特色。梅山文化有著久遠的文化傳承與鮮明的地域特色,傳之久遠的多民族巫風,對千百年來至今的湖南民風民俗、文學藝術的深刻影響,已經深入百姓的日用生活、思維理念之中。梅山人樸質、堅毅、忠義、節烈,崇文尚武,多出才子,多慷慨壯烈之士,這些特質透過一批批與梅山文化有著各種關聯的歷史人物的張揚,沉澱到了湖南人的基本精神氣質之中。湘軍將領及近代湖南著名人物泰半為梅山人,或與梅山文化有著種種內在關聯,其中名顯者如陶澍、鄧顯鶴、魏源、江忠源、胡林翼、曾國藩兄弟、羅澤南、李續賓兄弟,蔡鍔、宋教仁、毛澤東、蔡和森、劉少奇、彭德懷、齊白石等,影響中國歷史發展甚巨;而曾國藩招兵強調不要城市子弟而要“山民”,亦是特指梅山山民,也就是說,有更多普通的梅山人在歷史發展的大風大浪中曾經中流擊水,叱吒風雲,卻無言地隱身於歷史的煙塵之中。
梅山龍宮洞內景觀豐富多彩,水路神秘莫測,旱路曲徑通幽,沿途流石景觀姿態各異美不勝收。
深入研究梅山文化自身的特質與特色,和它與湖南其他地域文化的差異性,對於研究和把握湖南的歷史文化與現實,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迄今為止,對於梅山文化的研究,尚處於民間各局域熱心人士進行零散、自發收集整理相關資料、淺表介紹詮釋的狀態,而各地為現實功利目的爭奪資源,以偏概全強調自己即梅山,將大梅山拆解得零散破碎,遂使本就籠罩著神秘面紗的梅山更加面目模糊、撲朔迷離、似是而非。這種狀況亟待人們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梅山賦》書,作者為龍開勝,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空政文藝創作室主任,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
解決的首要方式,是真正從大梅山的角度介紹和說清楚梅山的地理、自然、歷史、文化基本面貌與特徵,為人們瞭解梅山提供一個基本資料,在這方面最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非文學藝術莫屬,然而遺憾的是,從整體上直接而自覺地介紹和表現梅山的文學藝術作品歷來不多,其中,鄒人倜《梅山賦》是較為突出的一篇。該賦不僅描繪了梅山的山水形勝與四季風光,更簡要梳理了梅山的沿革盛衰與人文風習,是助人進入梅山自然歷史人文大世界的很好的導遊辭。
《梅山賦》跋,作者為鄢福初,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文聯主席、湖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
鄒湘倜,原名人倜,字子稱,號資山,生於嘉慶已巳(1809)年,道光癸卯科舉人,與唐鑑、鄧顯鶴、龍翰臣啟瑞、魏源、江忠源、曾國藩、鄒漢勳等交遊,聞見廣博,喜談宋儒性理之言,為湘潭教諭時,倡建霞城書院,曾主講寶慶府書院。時彥評其詩文“具衝穆之度,渾浩之氣,超卓之抱負,淡定之胸懷,陶冶漢魏晉唐諸大家而自成面貌”。
青年出版家、梅山俊彥劉漢輝先生多有出版佳制,古意盎然,品高韻深。漢輝於家鄉梅山情深意長,素懷宣揚推廣之志,籌劃已久,廣泛批閱選擇合適的作品,以做成可資長久傳揚的文化品牌作品,遂精心擷擇鄒湘倜《梅山賦》,倩梅山俊彥龍開勝書出。龍開勝先生系著名書法家,這件作品一氣呵成,宏廣淹通,精嚴華滋,靈秀裡含雄直,沉靜中蘊激情,頗能令人直接感受、體味梅山人氣質性格中的才子氣、慷慨氣、節義氣,與《梅山賦》的內容相得益彰、彼此映襯,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書法佳作。更為完美的是,這一佳構又得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文聯主席、湖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同為梅山俊彥的鄢福初先生慨然賜跋。福初兄識見高邁,言簡意賅地闡發了梅山人的性格特徵、文脈與書風傳承,準確概括了龍開勝的書風特點,特別強調其中蘊含的“梅山大雅大俗、亦秀亦雄、追求極致的血性”,及“梅山鏗鏘雄直之氣”,可謂獨具隻眼,意味深長。
鄒湘倜、鄢福初、龍開勝、劉漢輝四位梅山人組合而成的這部文學藝術佳構,不僅是文學、書法的勝品,更是具有時代意義與價值的梅山文化品牌之作,觸目可喜,觸手可愛,堪稱完璧。
當書出版之際,受命作序,幸何如之。
辛丑年立秋前一日於長沙黃金鄉
本文來自【紅網-時刻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