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呂金泉,1964年出生。1990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大學美術系獲碩士學位,2008年畢業於東南大學藝術學院獲博士學位。現為景德鎮陶瓷大學副校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江西省首屆文化藝術學科帶頭人,江西省“贛鄱555英才工程”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江西省文化藝術促進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景德鎮市美術家協會主席。2019年榮獲中國陶瓷藝術與設計教育傑出貢獻獎、江西省教育工會《呂金泉名師工作室》。部分作品被中國文化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中國工藝美術館、希臘亞洲藝術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等機構和私人收藏。
(訪談內容如下)
Q=自由撰稿人 於伶娜
A=陶藝家呂金泉
Q:您是一位景德鎮本土陶藝家,如何看待“瓷的精神”——2021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在景德鎮舉辦?
A:“瓷的精神”這個主題很好,不同國家的藝術家透過陶瓷這個獨特的材料,結合各自學術背景和對藝術的理解,共同演繹瓷的精神。
藝術是對時代的洞見,陶瓷藝術美的標準也是多元的,從傳統中生髮出的新的藝術形式和觀念表達以及具有開放性、觀念性和極強個人色彩的純藝術都是被允許的。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的藝術理論和帶來的技術手段也在廣大的陶瓷藝術創作者的作品中得以體現,不斷重新修正補充我們對傳統陶瓷藝術的認知。
在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的國家政策帶動和指引下,景德鎮有了很大的變化,藝術家及其作品獨特的語言風貌和表現特徵都在變化,為這座城市流入了生機和活力。千年以前,景德鎮的陶瓷透過絲綢之路向世界輸出中國的文化藝術,成為“世界瓷都”,在當時無疑是有示範作用的,德國的麥森、日韓陶瓷藝術,都在追隨中國。今天,景德鎮如何以純藝術的方式站在學術的高度,敏銳捕捉陶瓷藝術在當代的發展,成為全球陶瓷藝術新的範示?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在這裡舉辦“雙年展”,每一個異質個體的作品集中展示,他們觀念思想的潮水湧入,使城市重新煥發新的藝術活力,進而推動中國乃至世界當代陶瓷藝術的發展。我們歡迎所有不被主流與傳統裹挾的創作者,提出自己的反思與批判,多角度闡釋陶瓷藝術的精神核心,突顯當代陶瓷藝術的審美價值,這種展示也將為景德鎮的藝術生態對外發聲產生較大的藝術張力。
Q:作為景德鎮陶瓷大學的副校長,您覺得由陶大作為“雙年展”的主辦方有哪些優勢?
A:景德鎮陶瓷大學是目前世界上以陶瓷為特色學科進行教育的體量最大的高校,它的前身是1910年創辦的中國陶業學堂,至今已有111年的歷史。
今天,景德鎮陶瓷大學是一所多科性綜合大學,在課程體系設定方面兼顧傳承和創新素質的養成,我們有一支教學實力、科研實力非常雄厚的師資隊伍,他們在這個領域內執著的追求也使我們的人才培養朝著既定方向不斷推進,在陶瓷藝術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學術研究方面得到業界認可和關注。目前已發展成為全國乃至世界陶瓷人才培養、陶瓷科技創新和陶瓷文化藝術交流的重要基地。有了人才與學術的基礎,景德鎮陶瓷大學主辦,市政府支援,這是個非常好的時機,也是歷史的選擇。
Q:展覽將面向哪些社會群體?透過展覽您希望看到什麼樣的藝術家和陶瓷藝術品?
A:我們面向所有陶瓷從業者,發掘有創新精神的優秀陶藝家,展覽立足當下,是具有國際視野、關注時代生活、關注陶瓷歷史文化的,它可以從學術層面推動當代陶瓷藝術的發展。“雙年展”透過欣賞來提升大眾的審美情趣,審美高度和對美的認知,在瓷的藝術追求和表達方面,堅定陶瓷的文化自信,形成自有的文化體系。
展覽設定涵蓋了陶瓷藝術最主要的型別,如繪畫、雕塑、器皿等,更具包容性。要求作品有思想性和學術高度,強調作品的時代性以及對工藝的演繹。如果在傳統方面做得足夠出彩,能借助傳統工藝進行現代表達也是很好的。傳承的目的是創新,可以在傳統基礎上創新也是我們最想看到的。
Q:如何保障展覽評選的公正性和專業性?
A:“雙年展”不以年齡、身份、學歷為標準,純粹從作品的學術表達、工藝呈現、思想表達等方面進行評判。邀請的專家評委涉及陶瓷藝術的各個類別,評委們的背景各不相同,包括高校教授、行業領軍人物、純藝術背景的藝術家等,他們每人一票,從各自的學術背景對所有入選作品進行現場評審,減少外界干擾,確保評選的公正性。
Q:您如何看待傳統工藝與當代陶瓷藝術的關係?
A:從傳統到現代,從工藝到純藝術,十幾年來,很多藝術家開始關注學術,開始關注陶瓷作為純藝術載體的形式變化,以及對當下藝術領域的重視。
從陶藝家作品的表現形式可以看出,他們的創作已經逐漸脫離了以前的藝術形態,朝著純藝術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許多陶藝家開始認真思考,如何運用陶瓷材料,從工藝上、陶瓷藝術語言上進行藝術創作和表達等問題。
中國陶瓷的手工技藝是世界領先的,代表著傳統工藝的最高水平。當代藝術家在一些國際大展上採用陶瓷材料進行藝術表現,突破了中國傳統陶瓷藝術的表達方式,表現出了藝術家的思想和觀念,以及對當下社會的思考,這也象徵著陶瓷藝術正逐漸擺脫工美藝術的侷限向純藝術轉型。
從材料自身來說並沒有當代或是非當代之分,關鍵是藝術家賦予作品的思想。大眾觀念總是把陶瓷侷限於碗盤瓶罐之類的實用器,他們的指向是傳統和保守的,因此,長期以來傳統的陶瓷藝術並沒有取得藝術界的廣泛認可。陶瓷藝術家的眼光也僅限於工藝的拓展和風格的改變,滿足於技藝的嫻熟和工藝的完美,並沒有從根本上思考陶瓷藝術的發展。
A:相對而言,景德鎮本土藝術家是把工藝與藝術結合得最為完美的,因為他們生活、學習在這裡,他們經過在景德鎮多年的學術積澱,認識到傳統對當下藝術發展的重要性,很多藝術家在某項工藝運用、作品表達方面非常嫻熟,比如王步的青花、戴榮華的古彩,這些大家的陶瓷作品的高度是公認的,這就是他們透過傳統技藝輔助提升藝術的表達,技藝是手段,表達才是目的,長期生活、工作在這裡的藝術家是深有體會的。
這種體會也逐漸被“景漂”藝術家所認可,以前他們對景德鎮的工藝是不屑的,認為工藝是匠人們的專屬,無法自由地進行藝術表達,沒有上升到藝術層面去評論。但近兩年景德鎮的學術氛圍越來越濃厚了,很多專業展覽,透過技藝的表達把作品演繹得非常完美,這就是當下景德鎮非常可喜的進步,大家能看到,這種變化也吸引了更多的外來藝術家,嘗試用景德鎮傳統技藝進行藝術表達。
藝術形式和表達方式是多樣的,陶瓷藝術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陶瓷材料和傳統工藝介入當代藝術為陶瓷藝術的當代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同時,也為陶瓷藝術走向國際提出了新的思路。
Q:外界評價“景德鎮藝術生態的形成與發展,是一種自然生長的野性狀態”,您怎麼看待景德鎮的陶瓷藝術現狀?
A:景德鎮,一個與眾不同的瓷的場域,其藝術生態的形成與發展,都緊跟時代。近幾年,不斷有國畫家、油畫家來景德鎮做陶藝、畫瓷,這種現象與歷史上的景德鎮“工匠八方來,器成天下走”的盛況相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意味著陶瓷材料正以一種純藝術的方式介入當代藝術,亦或是藝術家正試圖挖掘陶瓷藝術的當代性。
在陶瓷藝術快速發展之前,景德鎮陶瓷還只是一個工藝品的概念。隨著更多藝術家的介入,特別是“景漂”現象的形成,陶瓷藝術作為一種純藝術的呈現逐漸被大眾認可和接受。
一成不變的器型、紋飾,代表景德鎮的過去,並將一直存在。不一樣的是藝術家的創造以及對傳統的理解不同了。有人無法掙脫傳統,作品仍以固有形式呈現;也有的人在作品中呈現出對當下的思考與表達的創新,這就是一個自然狀態下優勝劣汰的過程,可以肯定的是,未來陶瓷藝術的發展將是傳統與創新並存,藝術家的自由創作才是主流。
“瓷的精神”-2021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全球共徵集作品2640餘件,經全球評審委員會專家兩輪公正、公平的評審,評審結果已經公佈在雙年展網站(www.cjicb.com)首頁,請諸位參展藝術家注意檢視!
第三輪獲獎作品評審將採用線下實物評審並結合國外專家線上評審得出最終的獲獎作品(評審時間另定)。入圍作者接到郵件通知後請在規定時間內根據作品寄送要求將實物作品運抵景德鎮陶瓷大學美術館,收件時間:10月30日-11月10日(逾期不予受理)
請一定確保作品包裝的規範和安全性,嚴格根據寄送要求包裝、寄送作品(寄送作品須知請及時關注雙年展網站及入選藝術家郵箱)。
寄送地址:江西省景德鎮市景德鎮陶瓷大學(湘湖校區)美術館“雙年展組委會辦公室”。
收件人:
餘上(手機:189 7985 3205)
陳雋(手機:139 7985 6371)
來源 | "景德鎮陶瓷大學陶瓷美術學院"微信公眾號
編輯 | 傅煒
稽核|計穎蘭茜 姚夢嫄
來源:景德鎮陶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