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在有些影視作品中看到這樣的橋段:
一個正派角色義正言辭地問反派壞蛋:
“那明明不是你的錢,為何還要拿?”
反派壞蛋猛吸了一口煙,然後振振有詞地回答道: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
在這個橋段中,反派壞蛋對於“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理解,似乎就是:我之所以要拿那本不屬於我的錢,就是為了我的私慾,雖然你認為我這樣做不對,但我卻認為:如果不這樣做,天地都會不容我。
說白了就是自己給自己找了個自認為“冠冕堂皇”的理由,意思就是說:你們看,古人都這麼說了,我怎麼能不這樣做呢?
那麼該反派壞蛋到底引用得對不對,“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到底是不是他所認為的那樣呢?
告訴您,還真不對。
.......既然不對,那麼其真正的含義又是什麼呢?
且聽我細細道來......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出處以及其真正所要表達的含義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其實最早是出自《孟子·盡心上》第二十六段,原文是這樣的:
翌日,孟子進學,曰:“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稍許,孟子問曰:“楊與墨孰是孰非?”
子叔答:“楊子!”
充虞曰:“墨子爾!”
孟子曰:“楊子之道,表為貴已重已,實則自私自利;墨子之道,表為兼愛非攻,實則泛愛濫情;吾皆不取也!”
眾皆沉默。
稍頃,子莫沉吟曰:“吾為執中!”
孟子笑曰:“執中為近之。執中無權,猶執一也。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此所謂:人不為已,天誅地滅!”
眾人皆然。
翻譯過來為:
有一天孟子給同學們上課的時候開篇便提到了楊子(即楊朱,戰國初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主張“貴已”,“重已”;就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什麼事情首先得要從自身利益出發),他說:有一次墨子的學生禽滑釐覺得楊朱“貴已”,“重已”的哲學思想有問題,於是便向他提問道:
“楊公,如果從你身上拔一根汗毛,便能使天下人得到好處,請問你幹不幹?”
楊朱望著他笑著說:
“一根汗毛怎麼可能讓天下人得到好處,你這不是說笑話嗎?”
禽滑釐思索了一會後說道:
“比方說您是一方諸侯,您的一方屬地現在鬧了旱災,老百姓們好幾天吃不上糧食,開倉放糧迫在眉睫,但當地屬官卻非要見到你的手諭及本人身上的的一件‘信物’方才能行使權力,而當時你卻在外地出差,也沒什麼‘信物’,於是前來向你索要手諭及‘信物’的信使便提醒你:可以試試你那根又長又粗黑紅相間,獨一無二的汗毛......請問您是拔還是不拔?”
楊朱嗤之以鼻:
“這個太牽強了......”
禽滑釐聞言,無奈攤開手道:
“假如,假如總可以了吧......”
楊朱沉默了良久後說道:
“假如也不行,總之我是一毛不拔......”(原來“一毛不拔”是這貨發明的呀!)
禽滑釐大失所望道:
“若是換做我的老師墨子,只要有利於天下,不要說一根毫毛,即使全身的汗毛,甚至豁上他的命,他也覺得值得。”
說到這裡,孟子忽然話題一轉,問學生道:
“你們覺得是墨子的做法對,還是楊朱的做法正確?”
學生子叔回答說:“我認為是楊子!”
學生充虞曰:“我認為墨子說得對。”
孟子聞言,笑道:
“楊子之道,表面上看是貴已重已,實際上是自私自利;墨子之道,表面上看是兼愛非攻,實際上是泛愛濫情;我認為都不可取。”
眾學生皆默然。
不久後,學生子莫忽然又回答道:
“我站在中間,既不認為楊朱對,也不認為墨子錯!”
孟子聽後,依然笑道:
“持中間態度就是息事寧人,當然也不對,正確的做法其實應該是:順應天意,依道而為......而要做到順應天意,依道而為,人便要不斷地修身養性,學習進步,這樣才能瞭解更多,才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最後才不會被天地所淘汰......”
(順應天意,依道而為:該“出頭”時便出頭;不該“出頭”時便不出頭,一切按照“理”來)
眾學生們起立鼓掌。
注:孟子屬儒家,走的是《易經》那一派——天行健,君子當以自強不息......中庸之道。
總結:也就是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真正的含義應該是:
一個人如果不注重修養的話,便很難在天地間立足......
而並不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裡的“為”,應該讀第二聲:wéi;而不是第四聲:wèi。
孟子的:人不為(wéi)己,天誅地滅
即使放到現在依然適用:一個人要想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成功,不斷的超越自我,只有不斷的努力學習,不斷的探索世界,不斷的修身養性,以陰制陽,駁陽抑陰,陰陽共存,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方才能夠立足於天地之間,否則遲早會被社會所淘汰......
您說,對嗎?
謝謝觀賞!
關注我,每天都會給您帶來不一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