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樂班,故名思意是自娛自樂的戲曲班子,是農村文藝愛好者開展娛樂活動的一種組織形式。農閒時節,茶餘飯後,紅白喜事,節日慶典,新房入住,門店開業,老人過壽,孩子滿月,他們聚集在一起,唱起亂彈來,鼓子牙子,手鑼勾鑼,鐃鈸三絃,板胡二胡,梆子手鈴,增添了許多歡樂祥和的氣氛,不僅自己樂在其中,也給當地群眾帶來歡聲笑語,身在此處,便把一切煩心事和白天的勞頓拋到了九霄雲外。
小時候,就對自樂班感上了興趣,晚上經常圍在桌子旁聽戲,那些秦腔選段、眉戶曲子,聽起來非常有趣,讓人身心愉悅,百聽不厭。老劉耳背,視覺不好,但曲子唱的遊刃有餘,《梁秋燕》、巜張連賣布》、《髒婆娘》等等,都膾炙人口,妙趣橫生。尤其讓人記憶猶新的是《翻身十二月》,唱出了老百姓翻身得解放的喜悅心聲。“正月裡來是新春,翻身的人兒笑音音,包餃子擀細面,婦女孩子穿新衣……五月裡來麥稍黃,算黃算割叫的忙,把場割的賽石板,再買上幾把揚場鍁……十一月裡來凍冰河,特務壞蛋實可惡,暗地裡殺人又放火,給人在井裡撒毒藥。翻身的人兒辦法多,明查暗訪把他捉,堅決鎮壓反革命,除去害貨享安樂。十二月裡快過年,調和社火準備全,村口殺豬又宰羊,打掃庭廚笑聲傳……”語言樸實,風趣幽默,通俗易懂,很接地氣。加上富有節奏,委婉動聽的曲調,聽得饒有趣味,興致勃勃。秦腔的那些尖板、帶板、慢板、二六、二倒等唱腔板式和眉戶的崗調、勞子、緊訴、西京、勾調、銀紐絲、五更鳥、剪邊花、老龍哭海等曲調在腦海中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班子裡啥人才都有,老李雖不識字,是個大老粗,無論說話、吆喝牲口,教訓孩子,罵人吵架,都是粗魯不堪,汙言穢語。可一旦唱起戲來,像是變了個人,委婉細膩,格外高雅,尤其是那些戲中的道白,竟然說得聲音宏亮,吐字清晰,抑揚頓挫,鏗鏘有力,不能不令人由衷讚歎。老米眼睛不好,人稱"瞎子老米",走路搖搖晃晃,視力漠漠糊糊,但是耳朵靈敏,音樂感好,記憶力強,一群樂器合奏,他立馬就能聽出那根弦不齊,新編的曲譜他只要聽一遍就熟記於心,板胡拉的十分嫻熟,更精彩的是連拉帶唱,堪稱一絕。在附近工廠一次演出中,他一段秦腔“大海航行靠舵手"連拉帶唱,全場震撼,引起雷鳴般的掌聲與喝彩。
自樂班除了在本村表演外,還到鄰村去顧事,無論春夏秋冬,有時十幾里路上去"宣荒",自帶樂器,奔波熬夜,主人雖有席面招待,附帶香菸清茶,糖果點心,除此之外也無什麼報酬,只是圖個快樂熱鬧而已。自樂班入戶演唱都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戲曲內容,紅事唱熱鬧戲,如《張連賣布》《髒婆娘》《打金枝》《捉鵪鶉》等,惹人發笑,渲染氣氛;白事則唱悲哀戲,如《祭靈》《放飯》《哭墓》,與主家的悲傷情緒相吻合。至於逢年過節演唱,那就沒有什麼規定了,什麼花樣都有。自樂班一般唱“懶戲”,不用化妝,也不穿戲服,一聲叫板,鼓子絃索便起,唱的有板有眼,字正腔圓。有男女對唱,有一人多角,有單獨清唱,有的帶點動作,總體來說是比較隨意簡便。
文化大革命時期,村上成立"毛澤東思想宣傳隊",代替了傳統的自樂班。隊員都是從各生產隊挑選出來的愛好者,主要是配合各級政府中心工作,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演職人員不脫產,白天干活,晚上排戲,報酬是在生產隊記工分。到了冬季開始排練文藝節目,以革命樣板戲為主,也有秦腔清唱、眉戶曲子、曲藝快板,樂器演奏、小演唱、三句半等。晚上集中在生產隊的場房庵子,請來縣劇團的專業人員現場指導,記臺詞,練對白,熟唱段,配音樂,雖然天寒地凍,氣候清冷,但大家排練認真,激情高漲,加之土炕燒得燙熱,也不覺得寒意,往往加班到深夜,有時通宵達旦,持續到天亮。
正月里人們歡渡春節,張燈結綵,喜氣洋洋,開始走動,訪親拜年。過了初五,自樂班就要架勢登場,向群眾彙報演出了。戲臺子搭在麥場的土臺上,栽上幾個木杆,上面蓋上蓬布,周圍用曬棉花的竹簿子一圍,也沒有啥舞臺裝置,掛上兩個煤油汽燈,吊上一個紅布包的喇叭擴音器,臺下石頭磚頭就是坐位,有的扛來板凳,孩子坐在大人肩膀上,黑壓壓擁滿了幾百上千人,擠來晃去,有人拿上長竹杆維護秩序,發現前面有站起來就用竹杆去敲。由於條件簡陋,更無衛生設施,演出過程中,有人內急了,就到麥秸積後邊去方便,反正黑燈瞎火,一片昏暗,男男女女急著放鬆,也顧不得躲避。演員大多是熟人,大家一邊看節目,一邊評論,誰支的什麼腳色,誰的嗓子宏亮,誰的臺架自然,看到高興處,除了掌聲喝彩,還有吶喊聲和呼哨聲,感到別有一番滋味。公社廣播站還派人架上錄音機,現場錄製,白天晚上向群眾播放,各村的高音喇叭和千家萬戶的舌簧喇叭同步播出,整個農村沉浸在一派歡樂的喜慶氛圍之中。
改革開放後,人們的精力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聯產承包制,忙於責任田經營,年輕人外出務工掙錢,農村文化生活有所削弱,自樂班活動相對減少。近些年來,堅持兩個文明“兩手抓兩手硬”,各級重視了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建設,恢復加強了基層文化站,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支援鄉村文化建設的政策措施,還給村上配送樂器裝置,農村自樂班又開始活躍起來。村上的自樂班每逢週末晚上,便陸續集中起來,圍在簡陋的小院子,敲得認真,拉得投入,唱得酣暢,聽得愉悅,或秦腔名段,或眉戶曲子,津津有味,樂此不疲。
農村自樂班活動讓參與者和觀眾在農閒之餘得到了放鬆,對促進農村民風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和諧起到了很大作用,在豐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時,使黨的方針政策透過娛樂表演的方式傳達給群眾。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徑,對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實現農村經濟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如今,我們已經實現全面小康目標,農村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進入新時代,奮進新徵程,在鄉村振興的熱潮中,衷心希望鄉村自樂班能夠重新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