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讀完了《毛澤東選集第一卷》,讀的有點快了,所以有很多的重要且精彩的語句沒有記準確,就怕自己會錯了意。
《毛選第一卷》裡面的文章都是兩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讀起來給我的感覺是非常的痛快,這個痛快點在哪兒呢?大概在這幾個方面:
一、《毛選》中的文章可以說都是精品中的精品,舉個例子吧,這些文章裡面我最喜歡的有《實踐論》和《矛盾論》。這篇文章裡面可以說是詳細的論述了知和行的關係,也讓我明白了為什麼說馬克思主義是正確的理論了。文章中提到:“人的認識,主要地依賴於物質的生產活動,逐漸地瞭解自然的現象、自然的性質、自然的規律性、人和自然的關係;而且經過生產活動,也在各種不同程度上逐漸地認識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關係。”這句話一下子就讓我想起政治老師說的一句話,他告訴我們說,世界是物質的,人認識這一切就是因為世界的物質性。我們不妨想想看,我們從小到大認識的哪一個東西、哪一件事情它是脫離物質的,就拿我們學習來說,所念的唐詩宋詞,載體是書本,書本哪來的,生產出來的,誰生產的?人生產的。我們認識這些東西就是透過物質的生產認識的。而馬克思主義最直接的一句話就世界是物質的,意識依賴於物質而存在,本身這句話理解起來有點懵圈,當我讀到《實踐論》的時候,似乎有點明白了。而且文章中也提到了:人的社會實踐,不限於生產活動一種形式。一直以來,我對於人的社會實踐形式一直不怎麼理解,《實踐論》告訴了我:人的社會實踐還有其他的形式:階級鬥爭、政治生活、科學與藝術活動等等,反過來我看了看自己的周圍,的確像毛澤東主席在《實踐論》裡面說的那樣,政治生活檢驗的是制度的正確性以及優越性;階級鬥爭在當今社會已不是主流的社會矛盾,不過它還存在;科學與藝術是知識的實踐途徑。所以啊,這些話語讓我覺得很痛快,像是給我打開了一扇門。
二、《毛選》裡面的精彩語段對我的認知和生活有很大的啟迪作用。比如說《矛盾論》裡面的這句話:“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告訴我,矛盾的普遍性是什麼,就是不管多大的事,多小的事,它都是有著矛盾的。我們看到家庭中的吵架,那就是一家子中因為某些方面存在了矛盾,要不然是不會吵架,說的有點俗氣了。還有“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就在於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用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像我們國家的氣候變化,不同的地區,氣溫肯定是有變化的,拿江蘇和陝西來說,這些天江蘇還是夏天的溫度,而西安已經進入冬天了,試想一下,如果你出門不查目的地具體天氣,到了西安,穿個短袖還不凍的不敢出門了,同樣的道理,去江蘇也一樣。
三、《毛選》裡面的文章總是讓我有種想背下來的衝動。為什麼會有這種衝動,因為實在是代入感太強,像《矛盾論》和《實踐論》,讀著讀著就不想停下,讀完還想讀,《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讀完讓我一下子清楚的看到了當年的農民的樣子,為求自己的土地有多麼的能夠鬥爭等等。
總之,《毛選第一卷》裡面的文章給我以巨大的震撼,透過《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我認識到了農民的革命性,也認識到了中國要想一直髮展下去,離不開農民;透過《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我明白了中國當時的特殊的歷史環境和階級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