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1899年—1983年)
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
張大千遊歷世界,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
張大千生於清末,長於民國,他一生賺得四個標籤。
客觀的說功過具有,但瑕不掩瑜。
第一個標籤就是“丹青巨匠”
與齊白石並稱“南張北齊”,被徐悲鴻評價為“五百年來第一人”……
第二個是他的一生又是充滿爭議
他從不掩飾自己對諸多名家的抄襲,同時,傳說他有破壞敦煌壁畫文物之嫌。
第三是“美食家與名廚”
張大千遊歷四方,吃遍天下,他不僅對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名菜如數家珍。
第四是風流情種:一妻三妾六情人,50歲娶女兒同學為妻。
他與二哥張善子昆仲創立“大風堂派”。
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
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畲齊名,故又並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
與黃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齊名。
春山曉色
《 春山曉色》 1970年作
潑彩法是以潑墨法為基礎,借用工筆花鳥畫的“撞水”、“撞色”二法,並從西畫中吸取營養而創造出來的新技法。
張大千、劉海粟是我國潑彩造詣很高的大師,他的潑彩大作,各有韻味,精彩之極。
臨摹西魏力士圖卷
張大千不僅是畫家,甚至還是位旅行家。
旅行的意義不只是體會山河風光,而且他從美學的角度體會花鳥蟲魚,畫出更傳奇的畫作。
他一生踏遍祖國各地,體會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不同的地域特色。
《讀書圖》 1945年作
《讀書圖》是張大千敦煌臨古後脫胎換骨之作。
張大千的仕女畫,早期取法唐寅、吳小仙,人物清瘦,用色淡雅,略帶現代女子的風骨。
此圖中春寒讀書的仕女,耳戴珠翠,身披羅衾,室內有錦帳名畫,卻少有俗趣俗韻,正是張大千所謂“脫俗恬淡,有飄飄然之感”。
在上世紀40年代,張大千曾從成都歷盡艱辛到敦煌,他被敦煌藝術所吸引,花了三年時間臨摹敦煌莫高窟壁畫,推廣了敦煌的藝術文化。
受到敦煌藝術的影響,張大千此後的藝術風格有所轉變,他的畫風變得高雅有內涵。
1942年12月5日,傅斯年和李濟聯名向于右任寫信,提到過張大千破壞敦煌壁畫的情況。
張大千是否曾破壞壁畫不可知,但他的276幅敦煌畫為弘揚敦煌文化所做的貢獻卻是人所共知的。
《嘉耦圖》
《嘉耦圖》採用潑墨畫法,以荷花入畫,整幅畫作大氣恢弘,層次分明。
是張大千轉型成功的代表作,在此之前,張大千的一直還沒有摸索出自己的風格,大多是臨摹之作。
張大千做過土匪、坐過牢、當過和尚
他年輕時遭遇土匪綁架,土匪讓其寫信回家要錢。
土匪頭見他字寫得好,留他做了“土匪師爺”。後因此坐牢。
這一年的冬天,初戀表姐謝舜華在他日本求學期間去世,張大千未能赴喪,痛不欲生,不久出家,法號“大千”。
張大千喜好美食
張大千很喜歡牛肉。張家的餐桌上出現最多的菜則是四川小吃粉蒸牛肉。
張大千喜歡與家人或知己共食,不喜赴大宴,不喜去一般餐館。
在京時常與親友家人吃譚家菜,冬季亦去西單安兒衚衕吃蒙古同烤牛羊肉。
張大千在花卉畫中以荷花畫居多。
他之所以喜愛畫荷花,除其它原因外,他認為“中國畫重在筆墨,而畫荷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
並且還認為畫荷與書法有著密切關係。
故此,張大千畫荷的作品不但年年有,而且不斷推出新意。形成馳名中外的“大千荷”。
張大千為人風趣,說話幽黙:
他說梅蘭芳是君子,自己是小人。
張大千要回四川老家。學生設宴為他餞行,邀梅蘭芳等社會名流作陪。
宴會開始,張大千向梅蘭芳敬酒說:“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
梅蘭芳不解其意,眾賓客也莫名其妙。
張大千含笑解釋道:“你是君子——唱戲動口,我是小人——畫畫動手。”一句話引得滿堂大笑不已。
張大千的藝術生涯和繪畫風格,經歷“師古”、“師自然”、“師心”的三階段:
40歲前"以古人為師",40歲至60歲之間以自然為師,60歲後以心為師。
早年遍臨古代大師名跡,從石濤、八大山人到徐渭、郭淳以至宋元諸家。
《江上狂風軸》
張大千是全能型畫家,集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
於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無所不能,無一不精。
詩文真率豪放,書法勁拔飄逸、外柔內剛、獨具風采。
《廬山圖》
張大幹長期旅居海外,1976年,返回臺北定居,完成鉅作《廬山圖》後,於1983年4月2日病逝,享年85歲。
參考資料:《走近張大千文論集》、《張大千的世界研究》、《張大千敦煌傳奇》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