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嘉興日報-嘉興線上
白雲蒼狗
蘇建平主編 陸勤方 編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6月
【關於本書】
後記
將一個個事件倒進時間悠遠的長河裡,你就會發現那是一部歷史。
將一個個人物映在空間巨大的天幕上,你就能感悟那是一種精神。
當我們穿越了每一座城的門、每一間房的窗、每一條街巷、每一個村落,在城頭,在村口,在屋簷下,在涼亭裡,在土墩上,在假山旁,在這一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在這一一片田野的每一壠溝渠,你也許會看見已經模糊不清一個個風塵僕僕,或閒庭信步的身影,你也許能聽到曾經的風起雲湧、金戈鐵馬。
如果,我們一定要去尋找一種表達,那麼嘉善的歷史長河裡,流淌著的就是融合與包容;如果,我們可以使用一種描繪,那麼嘉善的文化傳承中,閃耀著的就是忠誠與仁義。
(節選)
瓦當
蔣國強
江南的韻致,是三月裡漸浙瀝瀝的小雨,灑落在青石板上,是長廊前如簾的柳絲剛剛爆出的青芽,是小橋邊繽紛飄落的桃花,隨悠悠流水漸去漸遠。
江南的韻致,是景與物的交融;江南的韻致,也不外乎極普通的一些景物,小青瓦、木格窗、騎馬牆、油紙傘、紅燈籠,以及家家戶戶屋簷口烙著精緻花紋的古老瓦當。
與北方民居的瓦作不同,江南民居其坡面屋頂上的瓦片層層疊疊如龍鱗般覆蓋,而且一正一反相搭配,鋪設底瓦與蓋瓦以利排水,底瓦小頭向沿口,凹面朝上組成溝槽疊放在屋簷上,蓋瓦和底瓦相反,凸面朝上覆蓋在兩溝瓦之上。
屋簷口的瓦作尤具特色,由滴水和花邊兩部分組成。
滴水是在溝瓦頭上加如意狀花紋滴水唇,與溝瓦搭成斜面,能把匯流下來的雨水拋得遠些,保護木頭椽子;花邊是在蓋瓦的凸面頭上所加的扇形瓦,頂端有波形裝飾,使得整體造型富於起伏變化不顯單調,精緻美現。
花邊和滴水,這種屋面每條瓦壟下端的特殊瓦片,稱之為“瓦當”。秦磚漢瓦,遠古有之。
相傳當年秦始皇為了抵抗匈奴廣招天下兵馬,特向江南一官員下了一道口頭聖旨,但當地官員年老失聰誤把“召千軍萬馬”聽為“造千磚萬瓦”,遂大興土木,築造窯墩,此後江南一帶制窯業發達,燒磚制瓦技藝代代相傳。
傳說也許不一定可信,但嘉善被稱作“磚瓦之鄉”,早在明清時期已是聲譽在外了。
當年,境內有幹窯,相傳窯業鼎盛期間,曾有窯墩千座,蔚為壯觀。窯體用磚砌,內膛和窯門呈拱形,窯頂設孔,磚坯入窯後封閉,燒至成熟,即加水於頂,窯頂設定兩個煙囪及囪眼,供洩氣與觀察火候之用。
窯門前設窯屋,以貯存燃料、生坯等,兼作工作場所。窯墩多為饅頭窯,雙窯並立,名為和合窯。兩窯有兩個各自單獨的煙囪,兩個單獨的火門,但合用一張磚梯,合用一個窯屋,建築時省了土地、省了材料、省了資金,在實際燒窯時,一窯的餘溫可以被另一窯利用,省了預熱的燃料。
中國民間年畫中有和合二仙圖,和合二仙比喻夫妻和諧、家庭和睦,即所謂的“家和萬事興”,土磚窯透過“和”“合”兩字的諧音寄寓了濃厚的吉祥意義。
窯墩如水鄉居民一樣,擇水靠河而居,周邊設堆場,便於堆放成品,經門前河港沿四通八達的水路轉運各地。江南多沃土,這裡的黏土質地細膩而黏潤,而且富含硒元素,經過“選地擇土、挖土篩土、曬土凍土、踩泥攪泥”等複雜的前期工作之後,才可製坯入窯,製成磚瓦後呈黛青色,顆粒細膩,質地密實,輕輕一敲,咣咣脆響,其音之妙,悅耳如金石聲,世稱“金磚”,因多用於京城造皇室宮殿鋪地之用,又有“京磚”之說。
普普通通的瓦當雖屬於建築物上一個極細小的構件,但做工和樣式都十分精到、古拙,勤勞智慧的窯工們一絲不苟的作風,使簷口的瓦當從防風、排水的實用功能過渡到了護椽和裝飾並重。
瓦當的圖案異常豐富,寓意深邃而廣博,不但是繪畫、工藝和雕刻相結合的藝術,也是實用性和美學相結合的產物。
瓦當上的吉祥圖案題材豐富,林林總總:人面、獸面、福祿壽禧、動物、瓜果;龍鳳、麒麟、蜘蛛、蜈蚣、石榴、鯉魚;亭臺樓閣、福從天降、魚躍龍門……反映了人們喜聞樂見的、健康積極向上的美好心願。
居民造屋建宅使用瓦當,有的根據當地習俗、有的根據主人喜好、有的根據宅院規模,各有各的講究,宅主人有什麼樣的喜好,宅主人是何地位身份,一看簷口的瓦當,便知一二。
瓦當圖案在明代興起,最早是一些常規的吉祥圖案,圖紋簡潔、均衡對稱,後來又相繼出現花草、動物、人物等,構圖和寓意更為豐滿含蓄,典型的有“四蝠祝壽”“天下太平”“雙魚吉慶”等,吉利祥和之氣洋溢。“四蝠祝壽”瓦當:四隻蝙蝠,中間一個壽字,取“蝠”的諧音寓“福”;“喜上眉梢”瓦當:喜鵲展翅報喜來,梅花朵朵迎春開;“人面”“獸面”瓦當:一張虎視眈眈的臉寄寓了鎮宅、驅邪、平安的作用。
小小的瓦當,既是一種建築上的實用品,又是一件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藝術品,在營造精緻家園的同時,也是人們寄託和祈盼美好願望的載體;質樸而獨特的瓦當,蘊含了淵遠流長的千古璀璨的江南“窯文化”,是凸顯在西塘這片瀰漫著江南風情土地上一道恆久不變的經典風景線。
本文來自【嘉興日報-嘉興線上】,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