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出自李賀的《南園十三首·其五》。全詩如下: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凌煙閣”是唐朝為表彰功臣而建造的繪有功臣畫像的高閣, 位於唐朝皇宮內三清殿旁一個不起眼的小樓,後因“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而聞名於世。唐貞觀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為懷念當初一起打天下的眾位功臣(當時已有數位辭世,還活著的也多已老邁),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繪製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皆真人大小,褚遂良題字,太宗時常前往懷舊。
後又有四位皇帝在凌煙閣增加功臣畫像。現在存世的總共一百三十二幅畫像,除去重複畫像,總共一百人左右。畫像全部面向北方,閣中有中隔,隔內北面寫“功高宰輔”,南面寫“功高侯王”,隔外面次第功臣。伴隨著唐王朝的滅亡,凌煙閣也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萬戶侯”指受封食邑達一萬戶的侯爵,在這裡借指高位厚祿。
當初被唐太宗李世民列入凌煙閣的功臣,不論是“玄武門之變”前因為黨爭成為李世民政敵的臣子,還是“玄武門之變”後叛變的臣子,李世民對他們都非常尊重。
劉肅在《大唐新語·褒錫》中記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侯君集剛打敗高昌時,沒有向朝廷請奏,就私自將沒有罪的人發配,並且私吞高昌財寶。到京師後,有人向朝廷舉報侯君集的罪行,於是唐太宗下令將他入獄。
侯君集認為自己遠征高昌有功,卻因貪圖錢財被囚禁,感到十分不快、怨懟在心。於是他對同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張亮 說:“你為何受到排擠?”張亮說:“你不一樣遭到排擠嗎?”侯君集說:“我平定了高昌國,凱旋後卻被打入大牢,實在是太冤屈了!不如我們一起造反吧!”
不料張亮悄悄將此事稟告皇上,唐太宗對張亮說:“你和侯君集都是國家的有功之臣,現在他把這事告訴了你,沒有別人聽見,如果我把侯君集叫來對證,他一定不會承認,我該相信誰 呢?”於是此事不了了之,唐太宗對侯君集還像從前一樣。
過了幾年,侯君集又和太子李承乾共同策劃謀反。然而不久後,謀反之事敗露,侯君集被拘捕。唐太宗不希望別人汙衊侯君集,因而親自審理。但是證據確鑿難以翻案,於是唐太宗召集文武百官為侯君集求情:“侯君集對於國家而言是有功之人。現在他犯了法,我希望看在他之前的功績上饒他一命,諸位答應嗎?”
但大臣們都認為謀反之罪,天理難容,遂請唐太宗殺了侯君集。唐太宗只能照做。在侯君集臨刑前,唐太宗哭著對他說:“吾為卿不復上凌煙閣矣。”
詩人李賀提到“凌煙閣”,藉此表達希望自己建功立業的願 望。然而少年成名的李賀並沒有實現自己在政治上的偉大抱負,他的一生都鬱郁不得志。儘管如此,李賀卻留下了許多傳世名作,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馬》),“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致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