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在瑜伽中總是有很特別的意義,內在我們說打通脈輪喚醒靈蛇就是經由脊椎中脈,而外在大家可能覺得瑜伽就是脊椎擺成各種奇怪角度的練習。
最近研習了脊椎力學大師,鼎鼎有名的Stuart McGill和Bernie Clark合開的課程,雖然不是新課程,但依然還是能從裡面得到很多驗證跟啟發。
簡單整理如下:
1.Spine:stability over mobility
脊椎的主要功能,應該是先求穩定,再求動作。不管是從發展肌動學來看,所謂的矢狀面穩定的重要,或是任何動作發生前的前後系統反應,甚至比較通俗的核心穩定,四肢發力,再再都顯示其實脊椎是比較需要穩定的。
而有了穩定後,才在穩定中求適當的活動度。
而反而在瑜伽的練習中,似乎容易被認為活動度是第一要件,這也許會違反了當初脊椎被設計的目的。
我們需要動作,但也許更需要穩定。
2.Everybody is Unique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只是在人方面,包含你的骨頭也是。
脊椎的構造,骨盆的構造,其實存在著不少的個體差異,有些會影響到比賽,例如有些骨盆構造適合短跑,有些適合舉重,在瑜伽練習的世界,骨頭的構造也會影響最後體位法能夠達到的深度。
身為一個教學者,在團課教學中,我們無可避免地需要使用一個相對中立的引導詞去帶動作,不過同時我們也不要忘了個體差異這件事。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教呢?不妨給自己一個功課想看看。
3.Stress management
任何動作都會產生壓力,而壓力不一定是壞事,只要它不過量。
所以在練習的旅程中,我們隨時要對身體甚至心理的壓力保有一定的覺察。
而在動作中,壓力平均的分配是很重要的,例如關節中軸化的概念,或是瑜伽後變練習中,試著把壓力平均分佈在身體不同位置,會比集中到一點的好。
如果有負重時,脊椎會比較需要保持在接近中立的位子,反過來當外在負重相對低,脊椎就可以處在較偏離中立位的位子工作。
4.hollowing vs bracing
他們也討論瞭如何穩定腰椎的策略。
以前會覺得需要hollowing把肚子往內收,有啟動腹肌這樣才能穩定腰椎。
不過後來更多新的研究也證實bracing使用腹內壓的方式反而較能穩定腰椎,就像是腹肌是收縮,但是是離心收縮狀態,在運動中隨著不同的強度是可調節的。
5. Bandha
有趣的一幕是當Stuart McGill使用啟動腹內壓的cue帶領學生做動作時,他說了推出來的力量不需要刻意,就2%,同時Bernie Clark也補充這就像是瑜伽中的Uddiyana Banhda,而Bandha就是很精細的啟動,呼應2%的說法。
當然說到Bandha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例如Dougkeller會說narrowing the hip points等等。
各家練習跟解釋的方法不一定會一致,可以大家自己去體會。
也許看似都是很簡單的道理,但就是越簡單反而大家常常忘記。
不過最大的啟發,還是看到這兩位不同領域的大師,能夠針對一個主題各自發表自己的看法,反而能讓科學跟瑜伽有更好的結合,真心覺得這種跨界對談真的很棒。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可能完全對,但也要持續地學習跟修正,才能練得更好跟教得更好。
“Always is always wrong,never is never right.”這段話真是很棒的提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