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辛丑牛年到來之際,與君共賞唐朝韓滉的名畫《五牛圖》,瞭解它的來世今生,會有一番感慨在心頭。
韓滉的《五牛圖》,在中國畫史上可謂是一件具有特殊地位的畫作。因為它是目前所見最早作於紙上的繪畫,用的是一種麻紙。從唐至今已歷一千兩百多年,能存留至今實屬奇蹟。
這幅《五牛圖》,神態各異。從右至左依次看:最右邊的一頭黃牛俯首伸頸,它的嘴邊有一束草,應是正在吃草;旁邊一頭黑白相間的牛昂首擺尾,似在長鳴;中間的一頭黃牛最為特殊,另外四頭牛均側身,只有這頭牛正對著觀眾,張著口,好像在喘氣;旁邊的一頭黃牛最可愛,吐出舌頭,頭稍向後,好像後面有人在喚它;最左邊的一頭牛,頭纏絡頭,佩戴鼻環,給人以老成穩重的感覺。
為什麼從右至左看?這幅《五牛圖》是一幅橫139.8釐米的長卷,古人寫字的順序是從上到下、從右到左,因此展卷也要從右到左。
《五牛圖》沒有作者署名,但可以確定是唐朝韓滉。“故宮名畫記”中還展出了韓滉的另一幅畫作《豐稔圖》,畫中也有牛,農民豐收,牛的功勞不小。
韓滉不僅是畫家,還是有名的宰相。他出身長安官宦之家,父親韓休也擔任過宰相,幾個兄弟都在朝為官。據記載,韓滉雖出自名門,但性好節儉,衣服十年換一次,“居處陋薄,取庇風雨”。按當時習慣,韓滉的官位,可在家門口列戟以顯示威儀,但他“以父時第門不忍壞,乃不請”。在地方任官時,有賊人聚集,喜歡吃牛肉喝酒,“非牛酒不嘯結”,韓滉便下令不得宰牛,以杜絕賊人食牛。
在《五牛圖》上,有14家題記,還有許多印章。透過這些資訊,結合史書記載,可把《五牛圖》千年流傳經過簡單勾勒出來:宋朝藏於大內;宋朝滅亡後,《五牛圖》流落民間;元朝畫家趙孟頫、元明之際孔子後人孔克表、明朝收藏家項元汴等,都曾收藏過此畫;到了清朝,《五牛圖》再度進入大內,乾隆皇帝既蓋章又題詩,表示看到牛就想到農人的艱辛;晚清,八國聯軍侵華,闖入紫禁城,遂將《五牛圖》等珍寶搶走。
《五牛圖》經過輾轉流傳,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其持有者是香港的吳姓商人,由於企業運轉出現問題,打算以十萬港幣出售《五牛圖》。香港一位愛國人士寫信告知了周恩來總理,不久,中央政府派出專家去香港鑑定《五牛圖》的真偽,確定為真跡後,中央政府撥款予以購買,最後的成交價是六萬港幣,並交故宮博物院收藏。
《五牛圖》經歷了一番顛沛流離,最終迴歸到了它所屬的地方,體現了新中國對文物工作的重視、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