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收藏拍賣雜誌)
在中國龐大的瓷器家族中,有一個潛藏的“偽裝者”,有時是水果盤,有時是隻大螃蟹、有時是顆大白菜……它常常矇蔽人們的眼睛。
“以假亂真”的它竟還深得乾隆爺的喜愛,它就是象生瓷。
01
“愛瓷狂魔”又一力作
“以假亂真”的象生瓷
早在遠古時代,老祖宗們便喜歡將陶土捏成各種動物的形狀,到了中國瓷業正式發展的早期,出現了象生瓷,比如六朝時製作的各種家畜和羊圈、豬欄等模仿生活中實際器具與生物的青瓷明器,這種象生青瓷在早期大多供貴族使用,進入唐代後,其製作迅速減少。而到了清代,象生瓷的製作又重新興盛了起來!
象生瓷又稱為仿生瓷,是仿造自然界與現實生活中的動植物和器物的一種特殊瓷器品種,在廣義上還包括一些象生陶。
那麼問題來了,象生瓷要如何製成呢?
一件合格的象生瓷,首先它的造型要過關。象生瓷的創作明顯是吸收了西洋繪畫技法的透視原理,這使象生瓷的造型看起來更像現實中的實物。
工匠們將實物塑造的層析關係分析得十分透徹,這種分析沒有出現在二度空間的平面畫布,而是被塑造成三度空間的立體作品。作為一種運用了西洋繪畫技巧創作的製品,象生瓷與當時供奉宮廷的西洋畫家的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件完整的象生瓷造品自然也離不開釉色的仿生,象生瓷有機地運用了當時已經成熟的各個顏色釉的工藝成果,並加以發揮、引申、轉化,使象生瓷更符合所塑造的實物的真實顏色,從而達成以假亂真的效果。
乾隆朝象生瓷會在各種仿器物類象生瓷上加繪各種精美彩飾,使其不僅在造型上酷似其他器物,並在裝飾上進行仿效。例如這件仿木釉花盆極力模仿木頭的紋理,由褐紅釉與黑釉按照木頭紋理的本來面目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表現出木頭製成的器物的特徵。
·清 仿木釉花盆 香港蘇富比2011年秋季拍賣會
02
探究象生瓷何以興盛?
乾隆和他的父親、祖父一樣,對瓷器藝術的喜歡達到了頗為痴狂的程度,這促使乾隆在財力上大力支援御窯廠生產瓷器,並親自對御瓷生產提出指導性意見。
乾隆帝的喜愛和支援,使景德鎮御廠得以不計工本製作各種極為新奇和精巧的瓷器種類,掀起了空前的創新潮流,象生瓷以其巧奪天工的造型與裝飾而深得宮廷喜愛,成為乾隆宮廷的重要陳設器,彰顯著皇家氣派。
當然,乾隆時期高度發展的經濟也是象生瓷得以興盛的保證。早在康熙和雍正時御窯廠便積累了大量的生產資料,乾隆時期每年會有多達約一萬兩的用銀投放在生產上,這為乾隆御窯廠製作成本高昂的象生瓷提供足夠的財力,同時其規模及產品型別彰顯著國家財力。
這些精美逼真的象生瓷大量出現在清朝,絕非偶然。經過中華幾千年的技術沉澱,很多工藝技巧在清朝時期都已經達到了頂峰,這使得清王朝有足夠的技術實力去生產逼真的仿生品。
有了財力、技術力,自然也少不了人力,一名傑出的督陶官能夠保證御窯廠得以實現製作大量精奇的象生瓷。在乾隆朝早期出任督陶官的唐英便是這麼一個人才,在他的督造下,乾隆官窯在制瓷工藝上達到巔峰狀態,具備了生產奇特瓷器的技術基礎,如轉心瓶、轉頸瓶等,從而具備了生產出大量精緻絕倫象生瓷的能力。
03
瓷藝的世俗化
象生瓷的審美文化
與乾隆他爹雍正崇尚儒雅清新的藝術風格不同,乾隆時期,整個社會瀰漫著追求富貴奢華的風氣,這股風氣亦表現在了瓷藝的世俗化上。
象生瓷的世俗化體現在其具備的濃郁的吉祥意味之中,象生瓷選取的動物和瓜果都是咱們喜聞樂見的吉祥事物,例如象徵多子多福的石榴、象徵長壽的桃子、象徵富貴的魚,真是把討個“好意頭”這塊,拿捏得死死的~
·清 洋彩塑果高足供盤一對 北京東正2017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清 粉彩仿生魚形瓷蓋盒 盛世精粹-2013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同時,象生瓷經常以各種釉彩進行裝飾,看起來色彩鮮豔、光澤明亮,讓世俗化的象生瓷增添了幾分富麗,看著就十分“乾隆”!
象生瓷身上透露出的世俗化氣息得益於“次色瓷”的變賣常態化。在燒製瓷器時,有時會出現一些燒製不成功或者有瑕疵、釉色沒達到標準的瓷器,這些瓷器被稱為“次色瓷”。按照規定,景德鎮御窯廠生產的宮廷瓷器,秘方不能外傳,所以這些次色瓷不能流入民間,只能把它們砸碎。
而次色瓷的變賣常態化,促使了御窯廠和民間的廣泛接觸。這不僅加強了御窯廠與民間工藝技術的交流,亦使御窯廠接受到濃郁的民間世俗文化,象生瓷正是民間文化影響御瓷的體現。
精緻逼真的象生瓷工藝對我們掌握和發展陶瓷工藝有著不容小覷的意義,同時,其創意和藝術思維對我們如今的陶瓷藝術起到了一定的啟發作用。儘管已時過境遷,這些象生瓷精湛的魅力還是絲毫未減~
(本文作者 蒼時)
(本文轉載自收藏拍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