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紅軍到達陝北時,最初攜帶和繳獲的重型武器裝備已所剩無幾。其中,軍博收藏的一門編號為587的山炮堪稱“傳奇”。 這門山炮名為“七生五過”。“生”在當時是英文“釐米”的音譯,“七生五過”是7.5釐米口徑的意思。該炮炮架為雙輪單腳式,木輪,炮管短粗,最大射程4300米,由上海兵工廠在1927年製造。 它身經百戰,曾與紅軍將士一道突破烏江、轉戰烏蒙山、搶渡金沙江、翻雪山、過草地……戰士們讚譽它“山炮一響,勝利就有希望”。 和很多紅軍的武器裝備一樣,這門山炮是戰利品。 1935年2月,湘鄂兩省國民黨軍對湘鄂川黔蘇區進行大規模“圍剿”。由於多種原因,紅軍暫時放棄蘇區,準備北渡長江,轉移至湖北建立新蘇區。 當時,鄂軍縱隊司令兼第58師師長陳耀漢以為可以揀個便宜,命令所轄兩個旅先行出發,與自己和西面的張振漢所部合力截擊,殲滅紅二、紅六軍團。 不久,訊息傳來。紅二、紅六軍團一舉全殲172旅。陳耀漢聞知訊息立即掉頭南撤。賀龍、任弼時、蕭克分析判斷陳耀漢南竄,必經桃子溪。於是,蕭克、王震帶領兩個團冒雨急行軍趕到桃子溪,對敵發起猛烈攻擊。 此戰,紅軍殲敵1個師部和近兩個旅,繳獲大量武器彈藥,587號山炮就是其中之一。 紅二、紅六軍團取得的戰果,令國民黨當局十分震驚,於是展開更大規模的“圍剿”。1935年11月,紅二、六軍團開始長征,這門山炮便隨著廣大指戰員踏上漫漫征途。 長征中,紅軍戰士克服重重困難,人抬馬馱,甚至在過草地時都沒有丟下這門炮。草地數百里處處有泥潭,炮身太重無法拖行,官兵就想辦法,把炮拆分開來,分頭肩扛人馱。這一過程中,紅軍戰士犧牲了一個又一個,可更多的人前仆後繼,硬是把它抬到了陝北。這也是紅軍長征帶到陝北的唯一一門山炮。 新中國成立後,賀龍元帥一直惦記並找到了這門炮,把它捐獻給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成為土地革命戰爭館中的一件重要展品。
sponsored links
五八七號山炮
分類: 軍事
時間: 202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