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人心的真偽需要長時間的考驗才能現出本來面目。不要被事物表面的現象所矇蔽,一個人的好壞並不會總能透過外表和一時的行為傳遞出來,就如同只有路途的遙遠才能看出馬的優劣一樣,人也只有在日常的交往中透過各種事件的檢驗才能增進彼此的瞭解,看清對方的真面目。
馬的優劣與它本身的資質固然有關,但是能否日行千里也要看能不能得到足夠的糧草。物質條件沒有保障,身體瘦弱無力又怎麼可能成為千里良駒呢?人也是一樣。雖然一個人的才華和品質源自於自身的努力,但是客觀的經濟條件對身心塑造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
“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想要成才就需要有一定的物質做基礎,因為成才必須學習知識,學習知識離不開讀書。可是如果連“書”這種最基本的物質基礎都沒有的話,“風流”又從何談起?
比如《行人和熊》的故事
有一高一矮的兩個人,他們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一天,二人相約一同外出旅行。他們揹著行囊,高高興興地上路了。
在渡過一條大河時,兩人手拉著手,相互支援著走在齊腰深的水中。到了對岸後,高個子說:"在這麼深的河水中,我們相互支援,這才算真正的朋友!”
在翻越一座高山時,兩人相互攙扶著,走在崎嶇的山路上。高個子說:“在如此險峻的山路上,我們仍然相互幫助,這才算得上真正的友誼!”
他們正在一片樹林中穿行,突然跳出了一隻大熊,二人一聲驚叫,情急之下,高個子縱身一跳,抓住了一根樹枝,“噌、噌、噌”一下就爬到了大樹上。
矮個子夠不著樹枝,急忙問:“我怎麼辦呢?我爬不上去呀!”高個子心想:“顧不上你了。”
想著,就急急忙忙地躲到了茂密的樹葉叢中。
大熊追過來用力地搖晃著大樹,樹大根深,紋絲不動,大熊嘆了口氣,只得作罷,然後轉身朝矮個子追去。
矮個子拼命地跑,但大熊已經追上來了,它大吼一聲,撲向矮個子,突然,矮個子倒在了地上,屏住了氣息裝死。
那頭大熊走到矮個子面前,聞了聞,又嘆了一口氣,搖搖晃晃地走掉了。
原來,熊是從來不吃死人,絕對不碰死屍的。
躲在大樹上的高個子,見此情景,非常驚訝。他看到大熊走遠以後,才急忙從樹上爬下來。
高個子攙起矮個子問:“怎麼樣?沒摔壞吧?噯,那頭大熊附在你耳邊說了些什麼呀?”
矮個子拿開高個子攙扶著他胳膊的手說:“大熊跟我說,以後千萬別和那種不能共患難的朋友同行。”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