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笑一(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詩家十講》是一本介紹和講解唐宋詩人人生經歷和詩詞作品的書。書中內容是根據我在上海圖書館、上海廣播電視臺等機構所作的十次演講整理而成,因而命名為“詩家十講”。其中涉及的詩人主要有李白、王維、劉禹錫、白居易、李煜、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等。應該說,這些都是唐五代到北宋這一時段重要的詩人、詞人。
目前,講解詩詞的書的形式有很多,但由於體例的關係,往往無法讓讀者真正詳細瞭解一位詩人的生平。在解讀作品時,也較多選擇文學史上的經典名作,無暇顧及一些不太著名、卻與詩人人生經歷有著密切關係的作品。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詩家十講》中的每一講基本不到2萬字,其中又分為幾個小專題,透過這樣的方式,把一位詩人人生經歷中的關鍵點呈現出來,尤其是他一生中所遭遇的重要事件和重要變故。在選擇詩詞作品時,我首先考慮的不是作品的知名度,而是與詩人的經歷和心境的關聯度。
比如,劉禹錫的《春日退朝》,我認為可以生動反映他在永貞革新中的處境和春風得意的心態;又如白居易晚年痛失幼子後所寫的《哭崔兒》,是我們瞭解詩人遲暮心境的一把鑰匙。書中沒有涉及《長恨歌》《琵琶行》這樣傳統意義上的名作,反而介紹了白居易較多的諷喻詩和閒適詩,因為它們或許更能呈現白居易從“兼濟”走向“獨善”的心理狀態及人生追求的變化。
中國古代本就有“知人論世”的傳統,對詩詞的闡釋離不開詩人經歷和時代背景,這是常識。在《詩家十講》中,我想進一步把古代詩人還原成歷史情境中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一個個具體的生命,而不是文學史上的一個個座標。
詩人們的生平仕履、生活經驗、心靈世界、朋友圈子,他們所經歷的種種酸甜苦辣,內心的愜意或掙扎,在人生困境中堅守的處世之道,採取的應對之策,這些都是本書著意關注和盡力呈現的。詩人除了寫詩,在生活中往往有著多重身份,他們也是官員、學者,甚至有的還是帝王。
在我看來,讓讀者瞭解詩詞背後詩人的人生經歷,在今天還有一重特別的意義。
我們的社會在發展,普通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學業、職業上的競爭也日趨激烈。除了享受成功的喜悅之外,每個人都有可能遭遇挫折,經歷失敗,甚至一時陷入困境,難以擺脫。我們究竟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呢?又能用什麼樣的精神資源去自我調適呢?在這方面,《詩家十講》所涉及的詩人們顯然給予我們不少啟迪。
李白遭權貴詆譭離京,王維被安史亂軍抓獲囚禁,白居易越職言事遭貶,劉禹錫革新失敗遠謫,歐陽修受人攻擊外放,王安石兩度罷相,蘇軾經歷了“烏臺詩案”的九死一生,李煜更是眼看著江山易主、做了亡國之君……書中每一位詩人遭受磨難和打擊的程度或許不同,但這些都是他們需要切切實實去面對的。
應該說,他們中的任何一位,都沒有被種種磨難和打擊擊垮,反而在逆境和困境中寫出了不朽的作品,這本身就值得敬佩。我們敬佩的不僅是他們的文學才華,更是他們在困境中所展現出來的豁達樂觀的態度和精神。我堅信,古今人性是相通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完全不懂中文的西方人,在中國古詩面前,同樣可能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比如19世紀、20世紀之交奧地利著名作曲家古斯塔夫·馬勒,他在女兒夭折、自己身患嚴重心臟病以及職業生涯遭遇不順的情況下,偶然讀到經過德文翻譯的李白、王維、孟浩然、錢起等人的詩作,獲得巨大的精神安慰,最終以之為歌詞,創作了不朽的交響樂作品《大地之歌》。我非常喜愛這部作品,在《詩家十講》中,我也仔細分析了《大地之歌》中涉及的李白詩作,用以說明中國古詩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來源: 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