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原創發表於報刊,請勿轉載!
每個中國人的骨子裡,都烙印著對月餅滋味深深的留戀,那是深植於國人味蕾裡的本能,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文化的縮影,也是旅者對於家鄉無限思念之情的縮影。
對於月餅這個詞的由來,度娘給了我這樣一個答案:“月餅,又稱月團、小餅、豐收餅、團圓餅等,是中國的漢族傳統美食之一”。是的,從我懂事時開始,月餅就是八月十五必備的美食,同時也是長輩們非常重視的節日。記得當時叔叔、大爺都要在這一天去爺爺奶奶家裡過節,必須吃一頓團圓飯。這個節日對我們這些小輩們來說也是非常快樂的一個節日,堂兄弟、堂姐妹們很難得的聚在一起玩耍,還有好多好多好吃的,好玩的,真的是幸福得一塌糊塗,那時不懂什麼叫團圓,可是月餅那甜甜的滋味卻一直留在了我年少所存不多的記憶裡,快樂而閃光。
中秋,總是要月圓才好,可是兒時卻不懂得去欣賞月圓,只知道有人陪著玩,已經是天大的事了。“小時不識月”的感慨,伴我走過無數個月明之夜,有家人的陪伴,有朋友的祝福。“月是故鄉明”的嘆息,又陪我渡過了多少個身在異鄉的不眠之夜,我已經無法記清。每個人都希望“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之際,有美酒,有團圓,也都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願景,那就是我們最好的明天。
可人生常常是孤獨的,總是有“花間一壺酒,對酌無相親”的無奈,也常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灑脫。總有秋思古今同,忍把淚眼向天明,這是所有異鄉異客的情思。
又值中秋月圓,算算已經是二十幾個中秋沒能與家中父母長輩共渡了,曾經是因為上學住校,後來是因為工作遠離故土,空有家思,卻關山遠隔;空有情思,卻無奈風月不傳情,總是情懷難寄。“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我想這是所有異鄉客居者的心聲,當然,也是此時此刻,我心中所思所想。
中秋月,已慢慢的爬上樹梢,灑下亮銀色的光輝,順著思緒流淌,徑自延伸向無限遠的遠方,那裡,是我初發的地方。月光透過樹枝的茂密,斑駁了我的身影,也斑駁了我思歸的心,遙望水銀流淌的方向,我竟無語凝噎,意總難平。
隨著越來越多的追夢人離開故土,中秋佳節的團圓也隨之變得越來越少,以至於團圓節日的氣氛也在不知不覺中慢慢的冷淡了許多,這個節日的意義也只是多放了一天假而已,於自己已別無他想。只是偶爾抬頭望向天空時,突然發現月似乎更加圓潤明亮了,才猛然記起遠在家鄉的親朋好友,他們,同嬋娟下是否同心願,快樂幸福安康,於是拿起電話,送出一個個祝福,也寄託一層層思念。
中秋節,總是要有月餅才算是圓滿,我們公司和老婆公司都發了節日禮物,是杏花樓的月餅。杏花樓,那可是中華老字號,是兒時聽見名稱就流口水的存在啊,可如今吃起來卻總不是兒時的味道,總是少了些什麼,矯情一點說是少了一點點濃情,多了一些些歲月,所處環境不同,所寄感情也不同,所以只是象徵性的只了幾口,也就放在一邊了。
其實中秋月還是那個月,歷盡千古而未曾改變;其實中秋月不是那個月,歲月磨礪下的人生各有千秋,誰敢說古人能與今人同。只不過華夏千古,經歷數朝歷代風雲變幻,物非人非之後,唯有客者思鄉之情,古今皆同。我們吃的不是月餅,是情懷,是古今皆同的鄉情、親情、團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