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與新體詩,其實語言古詩還要解釋,這個是稱呼不同,可是我們現在有人寫的東西,就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按照她自己講的,在去的途中寫沒有到過的地方,所以怎麼能寫出好東西來呢?
有人寫的東西,語言句子不是大眾語言,還找些生闢字湊合。
我們還是來學習杜甫的詩好了。
群山萬壑赴荊門,
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
獨留青塚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
環珮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
分明怨恨曲中論。
大曆元年,杜甫流落夔州,寫下《詠懷古蹟五首》。這是第三首,詠昭君的。
相傳,王昭君的家鄉,就在夔州以北的秭歸附近。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三峽之水從千山萬壑間流過,山勢崢嶸起伏,有如萬馬奔騰,直赴荊門。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塜向黃昏。
單于自言願婿漢氏以自親。元帝以後宮良家子王嬙字昭君賜單于。一去紫臺便講此事。
紫臺是紫宮,天子居處。
朔漠指匈奴所在之地。
青塚指昭墓,今內蒙古境內。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杜甫由詠古蹟轉向了詠懷與議論,揭示了造成昭君悲劇的原因。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從這首詩,詠昭君,責君王美惡不分,杜甫是借古人酒杯澆自己胸中怨恨!
總的來說,杜甫的詩順理成文,赴荊門所見所思有所感,不象頭條上有人寫的,我搞不清方向,莫名其妙!太蒙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