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酌泠泠水,
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碗,
寄與愛茶人。
“茶”又被稱為“茶葉”,是茶樹的葉子和芽,中國是茶葉的故鄉,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用和生產茶葉的國家。
茶文化流傳千年,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在我國文人雅士當中就有:“琴、棋、書、畫、詩、酒、茶”的講究,茶是中國傳統飲品,往往琴棋潤茶趣,書畫增茶韻,詩酒醒茶魂。關於茶葉的起源,我國一直流傳有這樣的一個傳說故事:
相傳在上古時期,人類社會還處於石器時代,靠狩獵為生,往往食不果腹。這時候,傳說中的炎帝出現了,他教人們耕田播種莊稼,識別五穀,種植百果,還帶領人們製作各種農具,興建水利,使人類社會得以生存發展。因此,人們稱炎帝為神農,將他同伏羲氏、燧人氏並稱為三皇。
就在神農教會了人們耕田種糧後不久,疾病在人群中出現了。當時,人們在疾病面前,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等死。神農看到人們生病而束手無策,心裡很是焦急,因他知道有些草本植物具有藥性,可以治病,所以就決心要親自嚐遍所有的植物,撰寫《神農本草經》,這樣就能夠讓人們知道植物中,哪些是可以吃的,哪些是不能吃的,哪些是吃了有害的,哪些是吃了能夠治病的。
下定決心之後,神農就開始終年在山林中採嘗百草和山珍野果,以身試草本藥性,並做詳細記錄。
話說一日,神農一日遇七十二毒,這讓他舌頭麻木、頭暈腦漲,身體漸漸不支。正值神農生命垂危之際,一陣涼風吹過,將幾片縷縷清香的嫩葉吹落到了神農身邊,神農信手拾起,放入口中嚼而食之,頓覺神清氣爽,渾身舒暢,諸毒豁然而解。
就這樣,神農發現了茶!
當然,傳說故事並沒有歷史依據。關於茶葉的起源,到目前為止仍是眾說紛紜,爭議未定。依據普遍被接受的觀點來看,大致是“茶之為飲,發乎於神農氏,聞與魯周公,興於唐,盛於宋,發展與明清”。
斗轉星移,幾千年的春去秋來,將”茶”發展稱為了一種文化,喝茶也變得頗有講究。
一、選茶的講究
茶葉,種類繁多。
按照採摘季節分為“春、夏、秋、冬,四季茶”;按照發酵程度分為“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和黑茶”;按照茶性分為“寒、涼、平、溫”;按照再加工的材質又分為“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醫療健康茶、含茶飲料等”。
因此,對於一般的茶客來講,選茶必定讓人眼花繚亂。
其實,儘管茶葉種類繁多,但是在選茶的過程中將“千茶百味,適口為珍”謹記於心,選茶也就沒有太大困難。適合自己的菜是最好的,選茶時再多加註意茶葉的乾燥度和新鮮度,一般茶葉品質就不會出現太大問題。
二、泡茶的講究
泡茶,是中國人的獨特發明,也是中國茶文化得到發展和普及的一個重要拐點。
據史料記載,早在盛唐之時,就有了煮茶法,宋代演化出了點茶法,明代改為整葉茶沖泡,是現代泡茶的開端。泡茶技術讓茶飲真正實現普及並且帶動了茶具、茶道、茶藝、茶文化的發展。
俗話說“好茶不怕細飲”,泡茶既是一種生活藝術,又是一種技術。我國古人認為,泡茶技術要具備五個條件,即:水質、心情、時間、茶量和水溫。認認真真泡出一杯好茶,“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追溯至最早發現和利用茶的初期,因茶含有多種有益成分,並有保健功效,所以常將茶做藥用。因此,喝茶也有一些忌諱。
一、忌諱喝變質茶
變質茶指的就是那些因為在製作和儲存過程中,操作不善或環境條件的不宜有可能使茶葉發焦、發酸、發黴、變餿或沾染其他異味的茶葉。
變質茶含有大量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和病菌、毒素,所以喝了這種茶會產生腹痛、腹瀉、頭暈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內臟器官,引發多種疾病。因此不能飲用變質茶。
二、忌諱茶與相剋食物同食
茶雖然對人體有很多健康益處,但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首當其衝的就是忌諱與相剋的食物同食。
比如說:茶就不能與肉、白糖、雞蛋、藥、酒、水果等食物同吃。如果將他們一起同食,身體就容易出現營養不良、便秘、甚至腎寒、陽痿、小便頻濁、睪丸墜痛等現象。
三、忌喝諱不適合自身體質的茶葉
茶有很多種類,種類不同,茶性則不同,不同的茶性都會與飲茶者的體質產生化學反應,所以,喝茶忌諱喝不適合自身體質的茶葉。
比如說:青春發育期,建議多喝綠茶;老年人肝腎陰虛或陰陽俱虛,建議多喝紅茶;腦力與勞動者多喝綠茶;婦女更年期情緒不安,建議喝花茶以疏肝解鬱,理氣調經。
結語:常聽人說,“寧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由此可見,茶之於中國可謂是一點也不亞於果腹之糧食 。好茶一杯,精神百倍;壺中日月,養生延年,各位朋友還知道哪些喝茶的講究與忌諱呢?歡迎評論區分享討論!
所謂生活,一半煙火,一半清歡。我是文食肆,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轉發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