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大家談⑤】
用史詩來抒懷,是一個民族、一個時代偉大藝術的象徵。新中國成立以來,每逢重大慶典,我們都會採用音樂舞蹈史詩的形式來回顧奮鬥征程,如《東方紅》(1964年)、《中國革命之歌》(1984年)、《復興之路》(2009年)、《奮鬥吧 中華兒女》(2019年)。與這些作品不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文藝演出《偉大征程》,採用了情景史詩的藝術形式,舞臺從室內搬到室外(國家體育場),利用廣闊的空間為觀眾帶來全方位、多角度、沉浸式的觀賞體驗,以恢宏的氣勢、創新的方式,為觀眾構建了一個重溫黨史的“時空隧道”,讓觀眾得以“穿越”回曆史現場,去親身感受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科技的發展為藝術呈現提供了更多手段。《偉大征程》不僅內容編排別出心裁,更利用科技手段創造出前所未有的高難度複雜演出樣式。
《偉大征程》大量使用多媒體影像技術,藉助超大尺寸的環形LED螢幕,實現了舞蹈藝術與舞臺科技的完美結合,打造出集表演、燈光、音樂、影像等於一體的空間藝術組合,為觀眾帶來極具衝擊力的視覺體驗。整場演出淡化了傳統舞臺表演中的幕間換場,將燈光氛圍與螢幕影像有機融合,並以此推進演出程序。全場演出沒有主持人,流暢的場景轉換使觀眾始終置身於對黨的百年曆史的重溫中。影像中既有真實的歷史鏡頭,也有透過數字技術構建的虛擬場景,虛實結合形成了跨越時空的視覺衝擊力。此外,舞臺裝置控制技術的日益成熟,也讓演出以高度立體化的形式呈現。依靠技術手段,《偉大征程》實現了所有舞臺的分塊升降旋轉,讓舞臺在演出中隨時可以動起來,從而形成高低錯落的視覺效果,將每個節目的中心人物始終凸顯於舞臺中央。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光輝歷程給出了最有說服力的答案。《偉大征程》用藝術化的方式再現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曆史,是這一答案的文藝呈現。
無論舞臺空間和技術如何發展變化,文藝演出的表演主體始終是鮮活的人。在《偉大征程》中,相當一部分演員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院校。這些青年學子以極大的熱情和艱辛的付出,完成了這場史詩般的演出——他們是《起義 起義》中的有志青年,雖被鐵鏈束縛了雙手,但用舞蹈語言講述了一段段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甘願犧牲生命的感人故事;他們是《激情歲月》中的最美奮鬥者,透過大段集體群舞,演繹了一個個為了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英雄模範的事蹟;他們是《命運與共》中的和平使者,在悅耳動聽的旋律中翩翩起舞,用舞蹈傳遞情感、溫暖人心。年輕的學子們在舞臺上揮灑青春,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重視青年、培養青年的一貫立場,譜寫了一曲黨相信青年、關心青年、支援青年的青春讚歌。
這些青年學子永遠不會忘記,他們所扮演的角色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中國共產黨員”。他們也永遠不會忘記,在他們身後的是偉大的中國人民。透過參演《偉大征程》,年輕的學子們既經歷了一次藝術訓練,也經受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因此,《偉大征程》既是一場宏大的文藝演出,也是一次生動的黨史教育。相信在這部作品的鼓舞下,廣大文藝工作者將會創作出更多有溫度、有深度、有高度的優秀作品。
(作者:許銳,系北京舞蹈學院副院長,趙林煜,系北京舞蹈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