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承古人之創造,開時代之生面。歷史源於一代代人的書寫,既有故事,又有遺珍,更沉澱出文化、閃耀著智慧。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講清楚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是我們文藝工作者應當努力完成的任務。當“十四五”到2035年的遠景宏圖鋪展在眼前,文藝工作者手握文化之筆,應更加努力將建設文化強國的“大寫意”,繪製成精謹細膩的“工筆畫”。
我曾在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擔任“國寶守護人”,這一身份賦予了我更多責任與使命。雖惴惴不安,但無礙我與大家一起,延續上下求索的勇氣,承接尋理求知的理念。
我守護的國寶是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它見證了紫禁城六百年曆史。踏入故宮,眺望一座座雄偉的宮殿,遙想它經歷的滄桑鉅變,六百年裡中華民族走過的路,擁有過的一切,都化成了我們的歷史、審美和精神。而這尊香爐,則站在六百年的起點,帶著永樂皇帝“安定(鼎)”的理想,凝望著紫禁城的一批批過客。
知來路,方知去路。在古代,一件件瓷器,化身交流的使者,連結著中國與世界。六百年來,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與紫禁城一道,一面面向草原,遙望陸上絲綢之路,一面面向河海,遙望海上絲綢之路,見證守望著新時代的起點。如我在節目中飾演的鄭和的臺詞:“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守望相助,即使遠隔萬水千山,也一定能夠走出一條安定的大道。”
除了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故宮博物院還帶來了另外兩件國之瑰寶:氣勢雄偉的午門,讓我們見證了中國文人士大夫的錚錚鐵骨,更讓我們看到戰火紛飛的特殊時期,考古人在北京中軸線上的古建築間奮力測繪,只為“亦當盡其一技之長,以謀存故都文獻於萬一”;精美絕倫的金嵌珍珠天球儀,讓我們感懷先人求知浩瀚太空的探索精神,更讓我們看到中西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淘洗上下五千年之時光,淬鍊中華文明之精華。一件件國寶在跌宕的“前世傳奇”和動人的“今生故事”裡款款而來。它們既是“劇中人”,也是“見證者”,從發人深省的史實到古典浪漫的情懷,我們的先人頑強如石、韌勁如絲、燦爛如畫、典雅如瓷,中華文化的薪火相傳,就從我們眼前漸次“活”起來的一石、一絲、一畫、一瓷開始。
每一件國寶,都是記載民族血脈的基因密碼;每一座歷史文化遺產,都是守護中華文明的基因寶庫。探索中華文明寶藏,堅定文化自信,願我們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