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海淀區央視辦公大樓。
63歲的楊偉光坐在臺長辦公室裡,看著桌上剛簽下的一份電視劇採購合同,雙唇緊閉,眉頭緊鎖。
辦公室外也是議論紛紛,一位知道實情的工作人員一語道破:讓楊臺長犯了難的,是胡玫拍的《雍正王朝》。
一部《雍正王朝》能有這麼大的威力?要知道楊臺長可是“天不怕地不怕”,進入央視以來做了不少開先河的事。
比如1986年美國挑戰者號飛機爆炸後,楊偉光拍板,把這個新聞放在《新聞聯播》的頭條播出,時長足足有6分鐘,破了先播國內新聞的慣例。
比如1994年,也是楊偉光提議,央視要做一檔自己的帶有批判性質的新聞節目,於是在他的推動下,《焦點訪談》就此誕生。
再比如又是在1994年,在楊偉光的堅持下,央視首次在《新聞聯播》和《天氣預報》之間插播了30秒的廣告,這也為央視打開了一條創收的新路子,短短几年央視的廣告收入從10億突破到了45億。
這麼多有魄力的事他都敢做,但這份電視劇合同還是讓他犯了難。
因為這一次他要面臨的風險,比以往更多、更大。
第一大風險,就是這份採購合同的金額,2600萬。
那幾年央視為了鼓勵創作精品,把電視劇單集價格從2萬漲到了8萬,這個舉措催生了《水滸傳》、《三國演義》、《北京人在紐約》等一批精品好劇。
可是胡玫導演在拍完44集的《雍正王朝》後,直接報價3200萬,結果各級市場都吃不下。
楊偉光審閱完這部電視劇後,意識到這個作品很不一般,他堅持要買下這部劇,最終雙方各退一步,以2600萬成交。
即使是“友情價”,但2600萬在當時對於一部電視劇來說依舊是一個天文數字,折算下來,每集價格接近60萬,幾乎是市場價的8倍。
花這麼多錢買一部劇,會不會太“破格”了?
第二大風險,就是這部電視劇的內容,過於敏感。
《雍正王朝》不只是一部簡單的歷史劇,還是一部嚴肅的政治劇,不知道編劇劉和平是無心插柳還是有意為之,劇中很多情節和人物都和現實聯絡得很緊密。
比如1998年中國正進入改革攻堅階段,很多民生問題變得十分尖銳。
而《雍正王朝》裡就有黃河水患、科場舞弊、官員貪腐財政虧空等劇情,雍正也是一位銳意進取的改革家。
這部劇在很多人看來有影射現實之嫌,在特別講政治的央視,購買這樣一部劇風險極大。
兩大風險一疊加,如果《雍正王朝》能順利透過審查,一切還好說。
如果因為尺度和題材問題無法順利播出,不僅這2600萬要打了水漂,臺長楊偉光也很可能因為嚴重失職而面臨行政處罰。
在重重壓力下,楊偉光將《雍正王朝》送到上級部門進行審查,很快好訊息傳來,很多級別很高的領導對這部劇給予了高度評價。
楊偉光心裡徹底有了底,他立刻安排播出,並且特意要求“一集不刪”。
1999年元旦,《雍正王朝》在央視正式播出,收視破16%
它幾乎包攬了當年所有電視類的重要獎項,而央視在投入2600萬後收益也非常可觀,僅僅是首輪播出時的廣告收益就超過了6000萬。
某種程度上說,《雍正王朝》就是中國歷史劇之最。
後來的《康熙王朝》和它相比,雖然贏了熱度,但丟了深度,好好的歷史劇拍成了大男主爽劇。
後來的《大明王朝1566》和它相比,雖然贏了深度,但丟了地氣,整部劇達到了藝術巔峰,但卻忽略了電視本來是通俗的藝術,播出時收視率只有0.5%,續集也慘遭腰斬。
只有《雍正王朝》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在深度和廣度上做到了最完美的平衡。
如今20多年過去了回看《雍正王朝》,它的三大特點足以使它載入中國電視劇史冊。
第一,《雍正王朝》是中國第一部真正的歷史劇。
在這部劇之前,中國的歷史劇要麼像《戲說乾隆》、《武則天》一樣,是充滿了戲說和言情的古裝劇;要麼像《三國演義》一樣是靠曲折的故事引人入勝的演義類電視劇。
而《雍正王朝》是真正探討一個王朝是如何運作的。
全劇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上部是九子奪嫡,四子雍正得天下;下部是雍正改革,推行攤丁入畝、火耗歸公、一體納糧等三大行政,雖然得了天下,但卻踽踽獨行,淪為孤家寡人。
它給國人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對中國的宮廷政治有了第一次清晰的認識,同時還為雍正皇帝進行了一次翻案,在過去雍正被認為是殘暴的君主,這部劇播出之後國人心中的雍正成了朝乾夕惕的明君。
《雍正王朝》之後,中國開啟了真正的歷史劇創作熱潮,後來的《康熙王朝》、《漢武大帝》、《貞觀長歌》、《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全都是這股風潮之下的作品,作為開創者,《雍正王朝》必將在中國歷史劇的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第二,《雍正王朝》是無數“清穿劇”的鼻祖。
這部劇做到了雅俗共賞,特別是前半部分“九子奪嫡”的戲份裡,幾乎為後來的穿越文提供了現場的模板,這也是它能如此受歡迎的原因。
心狠手辣的老大,有名無實的老二,韜光養晦的老三,扮豬吃老虎的老四,“我全都要”的老八,抱團取暖的老九和老十,俠氣十足的老十三,鬱鬱寡歡的老十四。
這九個皇帝候選人性格迥異,個個身懷絕技,這其中的權謀十分精彩,《權力的遊戲》和它比起來就是個弟弟,後來的《步步驚心》、《甄嬛傳》、《琅琊榜》等劇幾乎都是直接從《雍正王朝》的“九子奪嫡”裡尋章摘句,這也是為啥清穿劇總喜歡和雍正談戀愛的原因。
第三,《雍正王朝》上演了雙王對決。
老話說“王不見王”,可是在這部劇中兩位老戲骨焦晃和唐國強分別飾演了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這對於觀眾來說是一種幸福,對於唐國強來說卻有點倒黴。
在唐國強作為非特型演員的表演中,最精彩的兩次表演分別是在《三國演義》和《雍正王朝》裡,他雖然貢獻出了100分的演技,卻生不逢時地遇到了兩個110分的對手。
在《三國演義》裡,飾演曹操的鮑國安壓過他的表演,拿到了飛天獎的視帝。
在《雍正王朝》裡,飾演康熙的焦晃也蓋住了他的風頭,拿到了飛天獎的視帝。
唐國強回想那個時期的自己,恐怕要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了。
不過對於觀眾來說,這卻是一次難得的享受,《雍正王朝》裡焦晃老爺子的表演輕鬆自如,雲淡風輕,不僅超過了唐國強,甚至連後來《康熙王朝》裡的陳道明也無法與之媲美。
可以說這部劇的上半部是焦晃一個人carry的,到了下半部才把接力棒遞給了唐國強,這種雙王對決的場面實屬罕見,只有在後來的《漢武大帝》中又再現了一次,以後提到歷史劇,焦晃和唐國強的這段故事也將被一次次提起。
總之,《雍正王朝》註定是一部常看常新的電視劇,當年央視用2600萬的賭注給觀眾帶來了一場撼動心靈的作品。
皮哥發現很多年輕人在B站抖音上還在津津有味地回看這部劇,這說明了好的作品能經受得住時代的考驗。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