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開篇
本故事的主角為陳賢民、張文儀、陳明源、陳英傑、張智凱等5人。
先交代下人物關係,張文儀,出生於製鞋世家,有兩位姐姐,分別嫁給了陳賢民和陳明源。他們之間是姐夫、小舅子關係。
而他們的下一代陳英傑和張智凱、張智喬則是表兄弟關係,配角還有任賢齊、張國立、韓雨芹等。
故事開始了。
02 達芙妮誕生
1980年,石油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席捲臺灣,陳賢明失業了,在走投無路下,和大舅子張文儀籌資2000萬元,共同創辦喬志公司,進軍制鞋業。
當時,臺灣製鞋業經過20幾年的發展,成了世界的製鞋王國。它產業成熟,鞋材優良,勞動力低廉,是世界知名鞋企的代工首選。
成立公司後,陳賢民、張文儀從代工做小眾的護士鞋入手,成功打出了一片天地,企業規模不斷擴大,代工的品牌也多了。
但不到10年間,臺灣的勞動力等各項成本提高太快了,而代工的利潤又很低,很多臺灣鞋業陷入困境,招工難,生產線停擺。
好在陳賢民和林文儀嗅覺敏銳,1987年,兩岸放開探親,38年的隔離政策結束,加之大陸在積極招商引資,陳賢民和張文儀便在香港創辦了“永恩集團”,然後在 1988年,他們在福建莆田生產設鞋廠,成為第一批搶灘大陸的臺商之一。
剛開始,他們在大陸依舊是做代工。有感於利潤微薄,陳賢民和林文儀拉上親戚陳明源一起商量,決定創辦品牌。
那給品牌取個什麼名字呢,他們幾經討論、商議,決定採用“達芙妮”這個神秘、浪漫、古典、女性化的名字作為品牌名稱。
達芙妮是古羅馬(希臘)神話中最美的女神,常年生活在山林水澤之間,過著平靜的生活。
有一次,太陽神阿波羅看到小愛神丘位元正拿著弓箭玩。他不客氣地警告丘位元說:喂!弓箭是很危險的東西,小孩子不要隨便拿來玩。
原來小愛神丘位元有兩支十分特別的箭。凡是被他那枝用黃金作成的箭射到的人,心中會立刻燃起戀愛的熱情。要是被那枝鉛做的箭射到的人,就會十分厭惡愛情。
丘位元被阿波羅這麼一說,心裡很不服氣。調皮的他趁著阿波羅不注意時,“颼”的一聲把愛情之箭射向阿波羅。
阿波羅心中立刻對愛情有了強烈的渴望。正巧這時候, 美麗的達芙妮經過。
丘位元把那枝鉛做的箭射向達芙妮。女神達芙妮立刻變得十分厭惡愛情。
這時候,被愛情之箭射中的阿波羅已經深深地愛上了達芙妮,立刻對她表示愛慕。
可是達芙妮卻很不高興地說:走開,離我遠一點兒。說完,就往山谷裡飛奔而去 。但荷爾蒙迸發的阿波羅緊追不放。
達芙妮越過曠野,穿過人跡罕至的樹林,但追趕的腳步聲愈加逼近。他一邊追趕,一邊懇求心愛的仙女放慢腳步。他擔心女神會在石道上跌倒。
但奔逃的達芙妮根本不顧及這些,甚至沒朝身後瞥了一眼。後來,她氣喘吁吁地向她的父親(河神)求救。她的懇求馬上得到了回答。她很快發現自己如膠似漆地緊附地面,接著,嬌嫩的面板上長出一層鬆軟的樹皮,秀髮變成了樹葉。最終女神達芙妮變成了一棵月桂樹。
太陽神緊緊擁抱著樹幹,悲痛不絕。
看,這故事多美麗、浪漫、悽慘吧,把它作為女鞋的品牌名,很是貼合,且讀起來也非常順口。很容易讓人一下子就記住。
好的名字就是成功了一半。1990年,達芙妮就這樣誕生了。
達芙妮自1990、1991年初創後,其生產集中在福建莆田,但產品大量外銷,外銷的鞋子都是接國外的訂單後,按照國外的圖樣生產。
03 小輩出山
1991年,22歲的陳英傑大學畢業了,在家族的強烈要求下,放棄自己心愛的音樂愛好,加入了永恩集團。
陳英傑的音樂細胞特別發達,學生時代就開始編曲、作曲,並逐步進入音樂圈中。他曾在趙傳的紅十字樂隊學習過,稱呼比自己大一輩的歌星齊秦為“小哥”。在一家樂器公司打工時,他結識了後來大紅大紫的任賢齊,當時任賢齊是DJ音響師,陳英傑則當鋼琴教師,倆人年齡相當志趣相投,可說一拍即合,成為無話不談的知心“鐵哥們”。
當年臺灣風行樂隊組合,任賢齊出了他的第一張唱片後,陳英傑、任賢齊等幾位朋友便成立了一個名為“赤蛇”的搖滾風格的重金屬樂隊,擔當鍵盤手的陳英傑跟著主唱任賢齊組團到各地演出。走唱間,認識不少演藝圈人士,陳英傑曾與伊能靜傳出緋聞。
陳英傑和任賢齊的友誼一直儲存至今,一直是鐵哥們。
在達芙妮工廠裡,陳英傑在作業班和工人們一起打樣、製版,成天和牛皮、羊皮打交道。一般作業員三個月就會調換部門,陳英傑卻在作業員的位置上幹了足足一年多,後來他曾說過:“主要是長輩們想打磨我,要把我的性子磨掉,想讓我明白職業之路是漫長的”。
1992年,達芙妮為了解決外銷過程中剩餘庫存料的問題,決定做內銷市場。那時內銷的鞋子也照搬日本等國的式樣,沒有自己的鞋樣設計研製人員。
達芙妮高層提出一定要有自己的設計研製能力,就提議陳英傑來做設計研製。於是,他到處去考察學習,還養成了到鞋店看鞋的職業習慣。就這樣,陳英傑一手建立起了達芙妮的設計研製部門。
他們對女鞋進行分塊設計,採用高貴而不貴、三包售後、撲天廣告等策略,很快打開了銷路,收穫知名度。主要靠批發走量,業績、盈利快速增長
其實這一切更得益於,1990年到1995年之間,國內改革開放後,多年積攢下來的女性消費潛力迅速釋放,而達芙妮正好趕上這一波潮流,憑藉著時尚的外觀和高貴不貴的價格,成為當時家喻戶曉的女鞋品牌。
1995年,達芙妮母公司永恩國際在香港上市。
04 獨攬大權
上市後的第二年,達芙妮就開始大轉型,從原來的批發商模式變成了直銷零售。在張文儀的推動之下,達芙妮開始在全國設立直營門店。
由於那時候企業的設計、生產機能穩定,品牌的發展完全依靠市場的拓展來實行,張文儀主管的市場部門,在整個公司中的話語權日益加重,野心大大的張文儀急於控制整個公司話語權。
據當時媒體報道,張文儀和姐夫陳賢民在企業上市後。曾多次在董事會上公然爭執,焦點是達芙妮相關的人事和財務事項安排。
最後,作為姐夫的陳賢民為了不把企業搞黃,不得不褪去鋒芒。1998年之後,陳賢民退出了管理層,多數時間留在加拿大陪伴妻兒,讓張文儀一手操辦公司大小事宜。
但張文儀並沒料到,擠走了姐夫陳賢民後,自己在達芙妮一手遮天的日子會結束得那麼快。
由於只注重市場擴張,忽略了產品的質量和設計的穩定性,加上快速擴張帶來的很多潛在問題,逐漸凸顯出來,加之亞洲金融風暴影響,1999年,達芙妮發的業績嚴重下滑。
另外,由於達芙妮前期大批的借款在這個時候需要償還,張文儀又走了一步“臭棋”——將庫存產品打折出售,這對達芙妮的品牌傷害異常嚴重。由於獨裁管理,一批包括內銷部總經理、銷售總監、商品總監在內的集團高層紛紛跳槽。達芙妮陷入內憂外患中。
董事會不得不將遠在加拿大的陳賢民,請出山來處理危機。
05 上位
面對張文儀留下的爛攤子,陳賢民做了兩件事:一個是引入了達芙妮第二代妹夫陳明源的二子陳英傑出任總裁,希望年輕人的思想能改變達芙妮的沉悶現狀;另一個就是對品牌和銷售進行徹底的整頓。
2000年,陳杰英傑上馬,從基礎員工開始做起的他,經過多年的培養,已完全瞭解製鞋的過程與品牌行銷的概念。陳英傑聯手姑丈陳賢民,透過打造全新品牌形象,大力整合銷售渠道,全力消化去庫存,終於讓達芙妮扭虧,挽回了敗局。
陳英傑一上任便面臨危機,當初達芙妮因以批發為主,龐大的庫存造成不少壓力,當時他力主發展品牌與自有通路,開始建立達芙妮自有的銷售網路,並且將體質不佳的店關閉、並持續加碼開店。
達芙妮第一代領導者定下了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分銷體系。在達芙妮,有直營專賣店、特許加盟店、代銷聯營、個體戶代理等多種銷售渠道形式,陳英傑經過調研,發現在二線及以下城市開店,租金低、坪效高,便逐漸從商場專櫃中撤退,下沉到二三線的街邊。
2002年,為業務多元化及擴張市場佔有率,達芙妮積極代理國際品牌,為中國顧客引進多元化的外國品牌鞋類。達芙妮首先獲得“adidas”的中國經銷權,並於國內不同地區開設專門店及專櫃。還積極進軍臺灣,並打入全球市場。
從2002年開始,達芙妮就以每年百餘家的速度擴張,並且這一擴張速度持續了10餘年之久。其採用“直營+聯營+加盟”的方式開始攻城略地。
那個年代真的是多開店就能多賺錢。為了聚焦女鞋業務,達芙妮還請來了s h e做品牌代言人,專攻女鞋的渠道,市場低價,相對的時尚,以及從生產加工到終端銷售全程可控的產業鏈,讓達芙妮迅速崛起。
“愛上SHE、愛上達芙妮” ,相信很多80、90後應該都耳熟能詳。
在那時能有一雙達芙妮,那絕對是高階、大氣、時尚的代名詞。多少人為此,都拼了命地施展十八般武藝,有的勒緊褲腰帶生活,有的是向父母討要,還有的是做兼職賺外快。
2004年,達芙妮號稱中國每5雙品牌女鞋中,就有1雙來自達芙妮。在最巔峰時期,達芙妮1年能賣出5000萬雙女鞋,連續5年穩坐大陸女鞋第一品牌的交椅,市場佔有率近20%,獲封“大眾鞋王”的稱號
陳英傑掌權後,舅舅張文儀淡出了達芙妮。2003年,張文儀把81年出生的大兒子張智凱,安排到達芙妮工作,自己將重心轉到臺灣創辦順大裕公司。結果因假土地買賣、拉抬股票,騙取了鉅額的財富,被判刑1年。
張文儀偷偷潛逃到大陸,在內地經商,除了發展達芙妮外,張文儀還投資酒店等等生意,賺得是盆滿缽滿。隨後臺灣方面繼續調查張文儀,發現張文儀不僅僅潛逃,而且是捲走了上市公司92億臺幣的資金。張文儀捲款跑路的事情也引起了巨大的關注。
3年之後,張文儀以為風聲過去了,於是就從內地去了澳門,剛到澳門,張文儀就被捉了,之後被送回臺灣,被判刑了3年。
已經去坐牢的張文儀,在出事之前,就將自己所擁有的達芙妮股權轉讓給了自己的子女。而長子張智凱心計頗多,在2003年加入達芙妮集團之後,逐漸將弟妹手中的股權和投票權收集起來,成為張家在達芙妮名副其實的代言人。
自2000年起,在陳賢民和陳英傑聯手整頓之下,達芙妮已風生水起,但受到僵化教條的家族企業決策制度、產品結構老化以及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機等因素的影響,公司營收增速放緩,股價低迷。
陳英傑認為,公司的家族化管理方式無法被資本市場瞭解和認可,同時達芙妮的經營水平、供應鏈管理水平及運營效率也亟待提高。
2007年,陳英傑以達芙妮的發展需要第二次變革為由,說服了自己的姨夫陳賢民,選擇放手去過退休生活,而他決定以調整股權結構為突破口,引入強有力的第三方投資者。
06 資本入局
2009年5月,達芙妮與著名私募TPG達成協議,入股達芙妮。
根據協議,TPG認購了達芙妮為期5年的價值5.5億的無擔保可換股債券,還獲得2014年到期的1億份每份可轉換為一股普通股的認股權證。若所有債券及認股權證獲全面行使,TPG將持有2.78億普通股,相等於達芙妮經擴大後股本約14.5%。
而TPG獲得的權利,則是向公司的董事會指派一名執行董事,並且安排財務和供應鏈的總管人選,幫助達芙妮建立符合現代化企業的財務管理和供應鏈管理體系。
就這樣,達芙妮由家族企業經營模式變成了一個成熟的上市公司體系。更重要的是,TPG給達芙妮帶來了另外一個發展視角,那就是併購其他鞋業高階品牌,進入細分市場。
在TPG的安排下,達芙妮1.95億港元收購富珍國際60%股權,進入中高階女鞋市場,富珍國際擁有200個銷售點。併購後,富珍將運營6箇中高階女鞋品牌,豐富了達芙妮的產品組合。
為了全心全意發展女鞋,同時代理的運動鞋服品牌式微,在那一年,達芙妮關閉了原先代理的所有Nike品牌銷售點,還直接放棄續簽大陸Adidas運動鞋經銷商資格。
自TPG入股後,達芙妮的業績確實經歷了高速增長,在2012年達到了頂峰,而且受益於TPG帶來的現代化管理理念,達芙妮的週轉庫存從180天降到了125天,成本開支降低了40%。
這一切都美好,好事一樁又接著一樁。
07 嫁入豪門
2010年5月12日晚間在臺中某酒店的喜宴,場面熱鬧,12臺賓利開道,席開百桌,達官貴人,娛樂界名人皆到場慶賀。新郎就是陳英傑41歲,新娘韓雨芹,28歲,沒聽說過,是嗎,他可是張國立和鄧婕的乾女兒和唯一女徒弟。他倆成婚,算是那年的娛樂圈大事。又是一個18線女性成功嫁入豪門的經典例子。
陳英傑原是不婚族,只愛和哥兒們喝酒尋開心,他不是和任賢齊是哥們嗎,結果任賢齊給他介紹了韓雨芹,這個鑽石王老五竟然破戒了,被韓雨芹迷得神魂顛倒,經過一年多友誼論證後,結婚了。
似乎馮侖說過的,凡是和娛樂圈女星勾搭上的企業家,下場幾乎都不會好,起了作用。
08 電商之殤
2003年淘寶誕生,隨著電子商務和移動網際網路工具的迅速流行,人們的購物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很多品牌紛紛開始積極擁抱電商,達芙妮也較早切入了電商領域,在2006年就成為第一批擁抱電商的品牌。達芙妮就入駐了天貓,並和京東、樂淘、唯品會等數十家線上平臺達成合作。
當時,淘寶剛上線3年,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電商還是一個遙遠而陌生的詞彙。談到買東西,消費者的第一想法還是去實體店,所以達芙妮線上的電商銷售渠道並未帶來多少收益。還有,達芙妮在戰略犯了個嚴重錯誤上,只是把線上作為清理尾貨的平臺。
隨著接下來幾年電商的迅猛發展,陳英傑有點著急了,又在TPG建議下,乾脆玩大的,自建電商平臺。
2009年9月,達芙妮斥資3000萬元,和百度、臺灣雅虎奇摩網上商城共同成立了電商平臺“耀點100”。
時間不過半年,耀點100就把達芙妮等的首輪投資燒光了,但達芙妮非但沒有及時止損,反而還要進一步深陷這個“泥淖”裡。又再追加投入3億元。在2011年底,它甚至關閉京東、樂淘、好樂等分銷渠道,全力扶持耀點100。
正因為成立了這個自主經營的電商平臺,二級市場普遍看好達芙妮,其股價迅速攀升,TPG趁機在股票兌換之後不斷清盤,到2015年年底,其持有的達芙妮股份已經低於5%,從中賺得盆滿缽滿。
不到兩年時間,耀點100就燒光了達芙妮投資的3億元,淨資產已經負3000多萬元。而在2012年7月30日,耀點100更是直接被宣佈中斷網站運營。直至倒閉,耀點100還拖欠著達芙妮的部分借款。
09 瘋狂開店
在那電商大好的幾年裡,陳英傑走了彎路,為了給資本市場呈現好看業績,不得不瘋狂線上下開店。。
最快的時候,2008年到2012年的5年間,達芙妮每年有將近800家新店開張,
巔峰時期的2012年,門店數量達6881家很快,達芙妮的門店遍佈全國,要知道,在2003年,達芙妮的門店數才739家。
門店數量支撐起了營業收入的快增.,2012年,達芙妮國際實現營收105.29億港元,盈利9.56億港元。
不過2012年,事後證實是達芙妮的巔峰時刻了。接下來的直到2015年達芙妮的營收都沒再增長過。
其實2008年之後,達芙妮的單店營收就沒增長過,平均單店營收每年都在100萬元左右。而過去十年中國的人力成本、租金成本都漲了好幾倍,達芙妮單店營收卻沒增長。還有因門店擴張太快,品牌升級做得不好,加之電商衝擊,大眾消費習慣的轉變。導致貨品積壓嚴重,貨品週轉從100多天上漲到200多天。
從2012年開始,達芙妮的銷售費用幾乎佔到銷售收入的一半;其次是存貨走高,2013年達芙妮銷售收入104.47億港元,存貨達到26.43億港元,加上長達218天的週轉天數,資金佔壓驚人。2013年第四季度,達芙妮就關閉了245間表現欠佳的核心品牌店鋪。
面對龐大的庫存,讓達芙妮頭痛不已,大家知道,誰清理庫存越快,誰就能更快的復活。很多品牌會選擇銷燬庫存,甚至減去商標再處理來避免庫存流入市場
但達芙妮選擇的是長期在門店打折促銷,幾乎每家店都配個音樂大喇叭,成天“折上折”聲音不斷,那簡直就是把品牌形象往死裡整。曾經,達芙妮的廣告語“漂亮100分,美麗不打折”響徹南北,但無奈的去庫存打折策略,卻進一步扯下達芙妮的底褲。這一頓操作下來,達芙妮形象從一線女明星直接劃到了土味小野模。
即便達芙妮發售一些不打折的新款,也會被籠罩在促銷的吆喝生當中,銷量也很難上去。因為大家都有一個潛意識,怎麼一天到晚打折,什麼上新款了,不買,等著打折吧。
而且透過這種打折促銷,線下的去庫存必然會擠壓新品的銷售空間,新品滯銷,這又陷入了一個庫存的死迴圈。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作為曾經引領時尚尖端的女鞋品牌,這幾年達芙妮鞋子的品質日漸下降,設計老舊,已經很難獲得消費者青睞了。這幾年風頭最盛的當屬運動鞋。除了健身之外,女性開始穿著運動鞋上班、約會,甚至搭配裙子或者西服。而達芙妮的鞋多以正裝鞋為主,並且近年來,達芙妮的設計也開始跟不上潮流,被網友甚至戲謔其為“十八線縣城style時尚
鞋子連打折了都賣不好,總得想想別的出路,轉變品牌形象似乎成為達芙妮新的救命稻草。
擺脫低端形象的第一步是換logo。品牌“Daphne”從之前的大花變成簡約大氣的素色款,店面主色調也從之前的粉紅、粉紫轉為黑白灰,打造輕奢感。2014年同高圓圓共同創立高階品牌“圓漾Ondul '”,旗下還有高階品牌“愛意”,但沒能扛起重振達芙妮的大旗。
其次是換畫風。最顯著的變化體現在達芙妮的廣告上。達芙妮的廣告放棄了傳統的明星代言方式,而是聘請國外模特嘗試營造一種國際感。
2016年,在陳英傑的主導下,達芙妮還參與了電視選秀節目《蜜蜂少女隊》的製作,辦起名為《ViVi美眉》的雜誌,走多元化路線。打臉的是,達芙妮投資《蜜蜂少女隊》還虧了2640萬港元。2016年,達芙妮透過該節目獲得的收入為3450萬港元,經營費用卻增加了6090萬港元,多元化路線沒走好。
線上購物已成消費大趨勢,達芙妮依舊試圖在電商領域分得一杯羹,但為時已晚,看清現實的達芙妮從2015年就開始關店止損,當年達芙妮核心品牌業務銷售點數目淨減少805個。
2015年達芙妮國際出現首次虧損,為3.79億港元。這成了陳英傑下臺,他表弟張智凱上臺的最佳理由和時機。
10 江山輪流做
2016年5月17日,香港上市公司達芙妮集團釋出公告:宣佈集團首席CEO張智凱同時兼任集團主席,集團原主席陳英傑辭任。
張智凱、陳英傑之間的交棒,是表兄弟間的交班。陳英傑的灰頭土臉,徹底被表弟踢出了達芙妮。不知那個時刻,他的嬌妻韓雨芹有沒有哭到在馬桶邊,都怪馮侖那張烏鴉嘴嗎?
陳家在掌權達芙妮15年之後又被張家逆襲,但張智凱上任後才發現,自己面臨的是一個爛攤子。考驗時刻到了。
首先引入第三方
陳英傑引入的TPG雖然已經撤股,但之前相關人事的安排仍在。張智凱必須要引入另外一個能與TPG打擂臺的資本方,才能平衡雙方在董事會內的影響。
在短短不到一個月,張智凱採用可轉債的形式釋出新的股、讓威靈頓就以9%的持股成為達芙妮主要的4個股東之一。由於威靈頓是介於私募基金和證券公司之間的一個特殊投資管理機構,一般只做投資,不涉及企業的日常管理和決策,這在張智凱看來是一個非常符合需求的合作方。他認為自己大展宏圖的時候到。
其次換供應鏈
甚至可能是因為“為了反對而反對”,張志凱將原來在達芙妮行之有效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廢除了,替換成新的供應鏈管理公司做第三方的管理。
要知道,供應鏈的管理是一個長期磨合的過程,沒有2-3年的磨合期出不來業績。這就使得即使到了2019年的時候,整個達芙妮的供應鏈依然處於混亂的狀態,去庫存的時間幾乎與2013年沒太大變化
第三渠道改造、品牌升級
張智喬兩兄弟上任後,加快了變革的步伐,對門店進行了升級,還有品牌標誌的再設計,以及新廣告片的拍攝,推動達芙妮與迪士尼、美國潮牌Opening Ceremony推出合作款,請當紅組合火箭少女來代言。
同時,一方面在不停的關閉線下的效益差的街邊店鋪,另一方面他又在購物中心等新的地點開闢達芙妮的新店,他認為線上渠道對於達芙妮這樣的高階女鞋來說可有可無,所以在他的影響之下,達芙妮只是將線上的幾個平臺作為自己清理庫存的工具。
但一切都於事無補,雪上加霜的是,張智凱聽從了投資方威靈頓的建議,關閉了原來阿迪、耐克的代理渠道,專心致志做高階女鞋。
11 積重難返
達芙妮2016年的財報顯示,創記錄虧損8億港幣。
2017年,達芙妮再度虧損-7.3億港幣。
股價也持續下跌,在極其困難時刻,威靈頓卻不管不顧地按計劃拋售達芙妮股票。
致使股價一仙又再仙,市值不到3億,只剩下巔峰時期180多億的零頭又零頭。
為了挽救達芙妮的“頹勢”,2019年,達芙妮轉變銷售戰略,啟動“輕資產”路徑,決定將大部分直營店鋪轉化為合夥人制度或加盟制,並且大量清理庫存,甚至選擇了和南極人一樣的方式,也就是“貼牌”。 但是,達芙妮的貼牌戰略效果並不可觀,2020全年的“貼牌”營收僅有520萬元。
在2020年的中期業績報告中,達芙妮宣佈退出中高檔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包括中國大陸及臺灣),並關閉旗下所有其他品牌業務銷售點。
一路下來,確實慘兮兮。
自2015年起的近5年內,達芙妮逐年關閉了827家、1030家、1064家、1016家、2395家實體店,年均關店數目高達1256家,被大家調侃成了“關店王”。
自2015年起近6年內,達芙妮分別實現營收83.8億、65.0億、52.1億、41.3億和21.3億元、3.64億港幣,實現扣非淨利潤分別為-3.8億、-8.2億、-7.3億、-9.9億、-10.2億、-2.42億港元,累計虧損達42億港元。
時間來到2021年中期,根據達芙妮釋出的2021年業績顯示,截至上半年,收入為5040萬港元,其中銷售貨品3560萬,許可權費收入1480萬元。蹊蹺的是賬上存貨為零,是否表明達芙妮線上線下徹底乾淨了,生產歸0,店鋪歸0,只收取貼牌費和許可費了。另有授權商經營的實體店約170家、網店約250家,注意“約”這個字眼,似乎說明了問題。但淨利潤卻獲得了4480萬港元,原來達芙妮之所以能夠扭虧為盈,主要是因為出售了莆田的部分土地和物業,獲得了稅前0.86億元的收益。不過,瀕臨倒閉的達芙妮手上還是握有不少值錢的土地資源。
達芙妮不是第一家“沒落”的鞋業巨頭,與其齊名的品牌,百麗、富貴鳥也曾有著相似的經歷。另外,在日化、商超、傳統百貨領域,也都有不少品牌出現類似危機。
必須承認,商業的殘酷在於,再輝煌的品牌也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隕落。
即便品牌過去踩準了一次兩次節拍,獲得過輝煌。但是沒有哪個品牌能夠一直踩著節拍,唯一能做的就是擁抱變化,尤其是滿足消費者需求、緊隨消費習慣的變化。
這些品牌的倒下,也都是經濟時代不斷變化下所淘汰的必然結果,想要有良好的發展,便只有找準自身原因,跟進時代腳步共同進步才行。
一代鞋王達芙妮,用40年時間走了個輪迴,中間充滿著家族內鬥、女星豪門、資本掠食、決策失誤、電商打擊等各種戲劇性的精彩,那大家認為,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達芙妮的基本落幕,歡迎一起談論。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