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民間收藏古蜀玉器中的伏羲女媧

朱文燦 朱 帆

一、有關伏羲、女媧的傳說記載

早在6500萬年前,地球上就已出現了蛇類,蛇是無足的爬行動物的總稱,屬於有鱗目。所有蛇類都是肉食性動物。它們沒有像恐龍一樣滅絕,而以強大的生命力在大自然的殘酷淘汰規律中繁衍至今。 遠古時代,地球上曾經出現過5種巨蛇,它們分別是沃那比蛇、印度古裂口巨蛇、瑪德松納蛇、泰坦蟒以及吞象之蛇,而其中生活在5800萬年以前的巨獸泰坦蟒又是它們當中最大的蛇。據2002年在哥倫比亞拉瓜吉拉Cerrejon煤礦發現的28個標本化石顯示,泰坦蟒的體重超過1噸,身體最粗處可達1米多,最長者可以達到15米以上。

蛇的象徵含義幾乎多於其他任何一種動物。一般認為,大蛇為蟒,大蟒為蚺。蛇在中國古代被稱為小龍。已知蛇的最早記載見於《史記·三皇本紀》,書中說伏羲和女媧這二位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都是“蛇身人首”。西漢王充在《論衡》裡說:“龍或時似蛇,蛇或時似龍。”鄭玄注《尚書大傳》雲:“龍,蟲(蛇)之生於淵,行於無形,遊於天者以。屬天。蛇,龍之類以,或曰:龍無角者曰蛇。”《山海經·海內經》雲:“西南有巴國,太生鹹烏,鹹烏生乘釐,乘釐生後照,後照是始為巴人。”《呂氏春秋·立春紀》雲:“其帝太”;高誘注“太,伏羲氏。”所以閬中巴人,為伏羲之後代。《補史記·三皇本紀》雲:“太庖羲氏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皰羲;”《山海經》雲:“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而《補史記·三皇本紀》稱,伏羲為“蛇身人首,有聖德。”古代龍、蛇不分,巴字象蛇,巴人以蛇為圖騰,故巴人皆為龍族。《閬中縣誌》載“太伏羲毋華胥,居於華胥之渚,孕十有二載,而降生於仇夷。”《蜀中名勝記》指出,伏羲兄妹是四川閬中人,生於閬中城南嘉陵江邊之“仇夷”,“仇夷”即彭池,亦名南池,南池在今閬中城南七里壩。

民間收藏古蜀玉器中的伏羲女媧


圖(1)民間收藏人首蛇身玉器

《路史》言:“女媧,伏希(羲)之妹。”盧仝《與異結交》詩“女媧本是伏羲婦”。《文選·魯靈光殿賦》雲:“伏羲鱗身,女媧蛇軀”,言華胥所生子女皆為龍族;川北一帶塑像群中,伏羲女媧皆為人首,兩者以蛇身相交。《蜀中名勝記》引《學齋佔畢》雲:“資州地(在蜀)掘得漢碑,有伏羲倉精,初造工業,畫卦結繩,以理海內”等語”;所謂“初造工業”,當然是指伏羲在巴蜀畫卦、結繩之事。道出了巴蜀文明起源比中原早,和後人對伏羲創造發明的崇敬。《皇圖要覽》雲:“伏羲化蠶,西陵氏養蠶”;化者“化育”、“化生”也,即孕育之意。伏羲在“遠取諸物”中,發現了桑上野蠶。 古埃及神話中,上埃及的保護神是禿鷲女神奈赫貝特,下埃及的保護神是眼鏡蛇女神瓦德吉特。在埃及法老的王冠、頭巾上,經常出現禿鷲和眼鏡蛇標誌,象徵著統一上下埃及兩地的王權。在圖坦哈蒙法老黃金面具的前額上,便飾有眼鏡蛇和禿鷲的標誌。在埃及男女諸神的頭飾上,也常見眼鏡蛇標誌。蛇是尼羅河洪水消退後最早重新出現的動物,賦有巨大的魔力,也被認為是冥府的造物和創世的力量。在古埃及的八神創世神話中,四個女神都是蛇首人身,四個男神則是蛙首人身。他們互相配對,代表著原初海洋的繁殖性質。太陽神阿蒙的宇宙之相呈現蛇形,自噬自生,蛇身盤繞宇宙,咬著自己的尾巴。每天從白晝到夜晚,不斷吞噬自己,黎明又不斷從自身再生。象徵著宇宙萬物不斷死而復活,更新迴圈。公元前的歐洲國家使節,把兩條蛇的形象雕刻在柺杖上,作為國際交往中使節專用的權杖,蛇又成為國家和權威的象徵。

在古希臘和羅馬,關於蛇的神話和傳說同樣俯拾皆是。與人身蛇尾的伏羲與女媧不同,這裡的人們更習慣於用具象的蛇來表達“情感”。蛇代表力量、智慧和生命的輪迴,並被人們視為心靈守護者及療愈的象徵。當然,作為一種外形魅惑的動物,它有時也被當做復仇與力量的象徵。來自義大利卡皮託利尼博物館的年幼赫拉克勒斯與蛇搏鬥像講述了一個偉大的故事。赫拉克勒斯是主神宙斯和凡人阿爾克墨涅的兒子,而宙斯的妻子赫拉出於嫉妒,派出兩條毒蛇去宮殿裡殺赫拉克勒斯,卻不料小小年紀的赫拉克勒斯擁有無比的神力,把兩條大蛇一一掐死。這些能戰勝並駕馭擁有神秘力量的蛇,自然是令人崇拜的了。蛇還擁有神秘的療傷作用和強大的繁殖能力,同時也是智慧與神力的化身。西方神話裡常見的蛇有著特殊的象徵意義,代表著永恆的迴圈,既有著起死回生的力量,也是象徵著邪惡和姦詐的符號。由此可見,蛇在西方文化中衍生出多重意義。我們知道,作為醫學的標誌“蛇徽”發源於希臘。阿斯克雷波是古希臘偉大的醫生,他手持一根盤繞著靈蛇的神杖,雲遊四方,治病救人。後世出於對神醫和靈蛇的崇敬,便以“蛇繞柺杖”作為醫學標誌。到了近代,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以及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都用“蛇徽”作為醫學標誌。上世紀 50 年代前期,中國中華醫學會的會徽上也有“蛇徽”。

民間收藏古蜀玉器中的伏羲女媧


圖(2)民間收藏古蜀文化玉器

據報道,早在 1953 年,科學家 就發現,生物的一種基本遺傳物質的結構是雙螺旋線的結構形式,竟然與伏羲、女媧尾部相纏繞的造型非常相似。20 世紀末,關於生命科學的研究進一步發現,人類的基本遺傳基因也是雙螺旋結構。

二、 古蜀先民喜蛇、崇蛇

古蜀國地多變的氣候、複雜的地形、豐茂的植被與充沛的水源,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讓古蜀地域成為動物、植物棲息繁衍的樂園。在與自然的不斷接觸中,人們對各種動物的認識也體現在古蜀文明之中,安靜、神秘、兇猛的蛇的身影更是貫穿於古蜀地區的早期文明之中,且無處不在。《說文解字》說:“巴,蟲也,或曰食象它(蛇)。”《山海經·海內南經》記載:“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能吞象的蛇,可見非常之大。“蜀”字的甲骨文也是蛇形。據考證,“蜀”字的含義是“人首蛇身”,意即蛇圖騰氏族蟠踞之地。來自四川廣漢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遺址以及民間收藏的蛇形文物,其質樸生動的外形中,隱藏著古蜀時期的祭祀密碼,向人們講述著蛇是如何幫助我們的先祖溝通天地、與“神”對話的。

廣漢三星堆出土10件青銅蛇形器,身軀大多呈S形,為蟠曲狀,頭微上昂。頭上有耳、長眼,眼球呈圓形凸起,尾上卷。蛇身飾有菱形雲紋、羽翅紋、捲雲紋,有的腹部還飾有鱗甲。青銅蛇形體樸拙,蛇尾上翹,並向前內卷,在其身上飾有菱形紋和鱗甲,頭頂及背脊上刻有鏤空的刀形羽翅,寓意其擁有飛行的能力。從其出土的埋藏環境看,蛇正是古蜀國在三星堆文化時期舉行祭祀活動的重要道具之一,而蛇頸下和腹部鑄有環鈕,推測可能是掛在某種物體上,作為神物膜拜。

距今約3000年前後,古蜀國的統治中心從廣漢三星堆轉移至成都。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石蛇共十餘件,均為立體圓雕,造型栩栩如生。石蛇頭部向上高高昂起,扁嘴大張,內塗鮮豔的硃砂。紅黑兩種色彩勾勒出圓睜的眼睛,中間的眼仁部分塗以白色顏料,蛇後顎用硃砂對稱地畫出兩道翻卷至頭頂的紋飾。古蜀工匠熟練地依據石料自身的紋理,採用紅色的硃砂、黑色的顏料,使蛇的五官被渲染得層次分明。上卷至頭頂的紅色蛇信,更是緊緊抓住了毒蛇即將攻擊的特徵,刻畫出神秘和兇猛的本性。到了東周時期(公元前770年—前256年),蛇紋也在古蜀兵器、印章上頻頻出現。在成都博物館展廳中陳列的一件銅戈上,就有神人握蛇的紋樣。蛇紋的載體逐漸從祭祀器、禮器轉向了兵器,工具和裝飾品。可見人們對蛇的崇拜和迷戀,依然在持續。

四川民間收藏的蔚為壯觀的古蜀文化玉石蛇群,把人們的眼光吸引到神秘的古蜀先民愛蛇、敬蛇的深處。民間收藏的古蜀文化玉石蛇中,最長的蛇 1 米多,短的有 20 餘釐米。蛇的造型有直蛇,卷蛇、閉口蛇。也有張口吞鼠的蛇,吐信的蛇。更令人雙眼一亮的是,竟然有造型生動形象的雙蛇戲珠圖案。當然,也有以蛇頭作裝飾的器物,有以蛇體作柄的玉璋。至於大量以鳥獸人物為題材的玉石器上,都飾有糾纏蟠曲的長蛇。一些表現祭祀、祈年等場景的貯容器蓋上,也少不了蛇的身影。特別是在一套12生肖的玉器中,高踞上方蟠曲的蛇,已經成為高貴的身份和權威的象徵。《山海經》中記載:“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早在晉代,郭璞就談到“巴蛇食象,以蚺蟒吞食鹿子。”在五代《玉堂閒話》的記載中,也有瞿塘峽中蟒蛇吞食鹿子的例證。研究表明,文獻記載中蟒蛇的長度摺合為15—30米,圍在1.2—2.4米。而近現代蟒蛇吞食家豬、山羊、小牛的記載或報道也屢屢可見。

民間收藏古蜀玉器中的伏羲女媧


圖(3)民間收藏古蜀文化玉器

從動物構造來看,蟒蛇的下頜骨構造特殊,吞食小象是完全可能的。與之相關,在長江三峽地區許多先秦的考古遺址中,發現許多象牙,如大溪文化遺址中就發現象牙。後來的研究也發現,唐宋時期南州、溱州還產有象牙。宋代犀牛還進入萬州。顯然,先秦時期長江上游原始森林密佈,森林中的生物群落儲存完整,原始性強,各種野生動物種類多,數量大,這為亞洲象、蟒蛇提供了足夠的生存庇護和下層食物鏈支撐。所以,古蜀先民在同大自然較量的過程中,常常被各種兇禽猛獸所威脅。《韓非子•五蠹中曾記敘,“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表明常常毒傷人類的蛇,為人所畏懼。《易經》曰:“尺蠖之屈,以求信(神)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對古蜀先民來說,蛇是一種令人敬畏的神秘符咒。根據《山海經》的描繪:疆良口裡叼蛇,蓐收左耳露蛇,雨師妾手中耍蛇,神於兒身纏兩蛇,洞庭怪神頭上頂蛇等等。這些描寫,在民間收藏的古蜀文化玉器中,都有生動形象的藝術再現。民間收藏不少雕刻精美的古蜀文化玉蛇。這類造型的蛇線條流暢圓潤,構圖簡練,整體形象富有立體感和強烈的動感。玉版上鐫刻的一條蛇口長利齒,口中吐信,身軀上自中脊兩側遍體覆蓋大片鱗甲,環曲蟠蜷的身體,構成神秘而莊嚴的氛圍。一個古蜀武士手握一條雙眼突出,身軀粗壯,中部向下彎折,身上有鱗,尾上卷的蛇。武士身上刻有古蜀文字。還有一條體形碩大,頗具寫實風格的玉蛇,身上飾菱形紋和鱗甲,頭頂和背部有鏤空的刀狀羽翅,可能是表意其具有飛行功能。側跪捧蛇古蜀文化玉人平頭、大耳、闊嘴,衣褲浮雕紋飾。他手中之蛇造型線條流暢圓潤,構圖簡練,整體形象富有立體感和強烈的動感。一位哲人說,每一件古代藝術作品都會生動地反映當時社會的真實面貌,對後人研究當時的社會狀況、生產生活、衣食住行具有不可忽視的借鑑作用。古蜀文化玉器中有大量的人首蛇身圓雕作品。它們同中有異,從頭頂看,有的戴冠,有的盤發,有的光頭,有的平頂。從頸部看,多呈尖角下垂,也有平邊。從耳部看,多數有紋飾,實心,耳垂部有孔。從面頰部看,多從鼻翼部向兩側延伸出弧線,用誇張的手法表現深凹的眼眶和眼睛。嘴部均表現為兩條平直的線段,強化了神靈的威嚴。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圓雕的古蜀人的脖子猶如蠶身,身軀纖長,穿著對襟鑲邊的花上衣,至腰際兩體相連,穿一件酷似現代流行的超短裙,短短裙之下,是粗碩豐滿、彎曲的蛇身。近日翻閱史書,得知最早記載女媧的,是《山海經·大荒西經》:“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橫道而處。”晉代郭璞註釋:“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其腹化為此神。”戰國時候屈原在《楚辭·天問》中寫道:“女媧有體,孰制匠之?”東漢王逸註解:“女媧,人頭蛇身。”漢代王延壽的《魯靈光殿賦》也說:“伏羲鱗身,女媧蛇軀。”看來,至少從漢代起,人們就認為女媧是人首蛇身了。伏羲、女媧“人首蛇身”的形象,是先民們在沒有文字的時代,口耳相傳遺留下來的,始終讓人覺得疑惑,上古時代果真有如此傳說?民間收藏的古蜀文化伏羲、女媧玉雕,佐證了他們傳說中的形象。

民間收藏古蜀玉器中的伏羲女媧


圖(4)民間收藏古蜀文化玉器

古蜀文化玉石像中,左為女媧,手舉月亮,月中有桂樹和蟾蜍。右為伏羲,手舉太陽,日中有三足烏。伏羲女媧都是人首蛇身,兩尾相交,頭戴冠帽,身穿寬袖長袍,衣帶飄飄。這看起來很簡單的一幅畫,實際卻隱藏了太多的上古傳說。首先,畫中的三足烏也叫赤烏。《淮南子·精神篇》中說:“日中有踆烏”。東漢高誘註解:“踆,猶蹲也。謂三足烏。”也就是說,三足烏是蹲在太陽裡的神鳥,是太陽的象徵。而月亮的象徵,則是蟾蜍和桂樹。所以,月亮在後世被稱為“蟾宮”。其次,我們必須說一下伏羲。伏羲,名宓羲、庖犧、包犧、伏戲,《史記》寫作伏犧,尊稱羲皇。東晉王嘉在《拾遺記》中寫道:“……又見一神,蛇身人面,示禹八卦之圖,列於金版之上。蛇身人神,即羲皇也。”唐代司馬貞在《補史記·三皇本紀》中寫道:“蛇身人首,有聖德……故曰宓羲氏。”後來朝廷把伏羲與太昊、青帝等神靈合併,稱為“太昊伏羲氏”。

1942年,美國賽克勒美術館收藏了在長沙子彈庫出土、距今2300年以上戰國中晚期的帛書《創世篇》。帛書上的文字證明了伏羲、女媧源自華渚。伏羲、女媧結為夫婦,生四子。這四子被看作是超越時空的四個天神,四神相隔,轉動天地,劃分四時、日月、朝夕。劃分九州,奠定三天、四極。這篇創世記與《聖經》的創世記比較,更少神話的色彩。可見,伏羲、女媧創造天文、曆法,女媧造人以及創立人倫秩序,他們是人祖,不是造物主。早在四五千年前,古蜀國的能工巧匠們,以高超的技藝、極大的耐心和毅力,雕琢為成組、成套精美絕倫的蛇身人面玉石器,說明古蜀國已經擁有一定規模的玉石器加工作坊,玉石器廣泛用於祭神祇、拜天地。更揭示了古蜀文化玉石器蛇身人面,具有濃厚宗教祭祀色彩的禮儀用品,是奉獻給神靈的禮器。

古蜀文化蛇型玉石禮器工藝精湛,種類繁多,足以證明古蜀先民喜蛇、崇蛇。並且已經形成把蛇作為祭祀物的制度。據摩爾根《古代社會》中的記載,在美洲印第安人裡面,有 9 個部落中有蛇氏族,有的甚至以響尾蛇作為氏族的圖騰。在澳洲的華倫姆格人,要定期舉行一種蛇圖騰崇拜的儀式。參加這種儀式的人,用各種顏料塗滿全身,打扮成蛇的樣子,模仿蛇的活動姿態,扭動身體,且歌且舞,歌唱蛇的歷史和威力,以祈求蛇神賜福保佑。蛇圖騰崇拜在我國原始社會中也同樣存在。 《山海經》裡有“共工氏蛇身朱發”之說。在《山海經》諸多有關蛇的記載中,較為常見的有三種模式:手操雙蛇之人,群蛇衍生之地,招致水旱之怪。作為一種同水有著密切關係的生物,蛇往往會逐水而居,甚至有著能夠感知地下水位變化的能力。《山海經》中所載的蛇的出現,同水旱的關係,或許正是人們對於日常生活的一種觀測結果。在個別地方,蛇本身就是掌管水的神祗。在洪水氾濫的古蜀國時代,人們深患洪水之災,蛇則稱為洪水、雨水的象徵,進而成為所謂的神。同時,我們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蛇之所以受到古蜀先民崇拜的原因。 研究認為,,蛇象徵色情、性慾及性子等。據說人體的健康及兩性的自然相吸引,都是蛇的作用所致。創世紀中的“蛇”字,本義為“舌的主的主宰”,意即意識裡的“色心”及色心的表現。盤蛇所圍成的圓圈,代表女性生殖器,恰如圓環或橢圓之象徵玄牝,同時也象徵兩性交媾。據《路史·後紀一》注引《寶櫝記》:“帝女遊於華胥之淵,感蛇而孕,十三年成庖犧”之說,而多產的蛇,也是上古人類出於生存繁殖的需要而膜拜嚮往之物。四五千年前的古蜀國境內有很多森林、沼澤,生活著各種各樣的蛇類。

民間收藏古蜀玉器中的伏羲女媧


圖(5)民間收藏古蜀文化玉器

這些蛇類中有很多是無毒的,而那些毒蛇往往有致命的劇毒,即使在今天如果救助不及時,也可能造成很多災難和事故,甚至置人於死地。但是,危險並不一定完全導致憎惡。當生存成為困難,對神力的崇拜和對自然的求助,順理成章地成為一個選擇。古蜀社會,女性的社會地位主要來自於生育能力。蛇是卵生動物。

蛇的生存能力、適應能力以及繁殖能力,得到了古蜀先民的重視和崇拜,被看作守護神、保佑豐收的神、母性神、幫助新生和繁殖的神、冥界的神,以及象徵權力的神。這些神的職能貫穿在古蜀先民的繁衍、生存、安全和死亡的全過程。而女媧的蛇身就有了這方面的聯想和寄託。為什麼古蜀文化玉石伏羲、女媧,都是人首蛇身?我們知道,古埃及的獅身人面像,底下是獅身,上面是人首。因為,思維、理性是人性的一種表現。“人首”實際上代表著人的理性層面。而蛇身代表本能的層面,代表人還沒有脫離動物性的一面。由此,古蜀文化玉石伏羲、女媧是人首蛇身,非常生動有趣地表現了人的兩面性,人既有人性的一面,也有動物性的一面。因為伏羲是神和女人交合後所生的神人。所以,伏羲也能緣天梯建木以登天。

《山海經·海內經》記述:“南海之內,黑水、青水之間,有木名曰建木,大皞爰過。”這裡所說的“建木”,是眾神用來登天專用的。所以“建木在都廣,眾帝所自上下。日中無景,呼而無響,蓋天地之中也。”而“大皞爰過”,說的就是始祖伏羲,也能像神一樣,攀緣建木,上下往返於天地與神人之間。”《太平御覽》卷九引《王子年拾遺記》說:伏羲“坐於方壇之上,聽八風之氣,乃畫八卦。” 有學者認為,八卦反映了上古先民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現象的最初認識,上古的文字、占卜和許多文化源流,都和八卦有一定的聯絡。所以,伏羲“畫八卦”,實際上是說伏羲時的父系農耕文化,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我們是否可以這樣大膽推測,古蜀國的每一個統治者會將自己的王位和神聯絡在一起,對外宣稱自己是神的化身或神的兒子,並要求庶民對其崇拜和絕對服從。因為統治者的命令就是神的旨意,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所以,統治者必須尋找一種強大的事物來象徵自己的權力,它既能威懾和殺傷敵對勢力,又能保護王位,還能給王位賦予神聖性和權威性,因而,選擇蛇來扮演這一角色。

三,玉石蛇群體揭示古蜀國巫政結合的時代特徵

古蜀人在開闢自然、掙扎生存的過程中, 常常被各種兇禽猛獸所威脅。盛行於蜀地的“巨蛇”,以其迅捷的速度、巨大的力量和齒間的劇毒,對於古蜀人來說,是一種不可戰勝的神秘存在。《山海經·海外西經》中記載:“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堡山,群巫所從上下也”。或許這些巫師是藉助人們對蛇的崇拜和畏懼,操蛇、玩蛇從而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而蛇也就成為“神”的助手,在祭祀活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1)玉石蛇群反映了禮天、禮地的社會需求。《山海經•海外西經》曰:“開明西有鳳皇、鸞鳥、皆戴蛇、踐蛇、膺有赤蛇。” 說明蛇在古蜀國的祭祀活動中,可能起著重要的作用。當時的巫師藉助人們對蛇的崇拜與畏懼,操蛇、玩蛇,於是蛇便成為巫師的工具,以達到震撼和掌控人心的效果。成都金沙遺址石蛇出土時有石蛇和石人搬出。說明石蛇可能是古蜀國巫術活動中的重要物品,在宗教祭祀活動中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處於巫政結合,產生特權階級時代的古蜀先民,對玉非常鍾愛,以玉載禮,寄玉器以人文精神。古蜀文化蛇玉石器群,既是祭祀禮器,又是精美的藝術品。因為先民們認為,只有美的器物,才是可以用來與神交流。說明古蜀國,時代的禮儀玉器,既是宗教活動的道具、權力和地位的標誌,又是社會觀念的載體,發揮著重要的社會作用。

例如,一個玉立人拱手握蛇,面部威嚴森然,雕琢古樸簡練,晶瑩可愛。用於祭祀的玉蛇,造型樸實,比例端正,雕刻有繁光的圖案裝飾,通體磨光,晶瑩透體。最富有神秘色彩的還是玉立人腳下的玉琮上的浮雕蛇紋飾,其中伏羲形象最有代表性:圓眼、寬鼻、闊嘴,牙齒外露,聳著肩,雙手叉腰,尾巴飽滿圓潤。

如同一位四川學者所說,古蜀文化玉石蛇群,無不出自於古蜀國時代各類專門手工業勞動者之手,扮演著與文明發展息息相關的禮器的角色。這些具有象徵意義的器物,反映了古蜀國用玉石器物禮天、禮地的社會需求,凝聚了農業、手工業生產者對自己雕琢的藝術品所賦予的信念和情感。所以,古蜀文化玉石蛇群代表著古蜀先民的意識形態,象徵著神、權、威、勢。

民間收藏古蜀玉器中的伏羲女媧


圖(6)民間收藏人身蛇尾玉器

另一個四川學者分析認為,古蜀王國要獲得玉料,不排除主要渠道包括就地開採、貢納、貿易以及掠奪。製作玉器需要付出包括治玉裝置,技術訓練,組織管理,指揮系統,食物供應,倉儲保管等在內的人力、財力、物力和組織等方面的代價。能夠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來佔有並享用這些貴重物品的,除了古蜀國核心統治者集團而外,沒有任何個人和社會集團能夠做到。而所有這些物質成果連同蘊涵其中的全部精神成果,都被古蜀國的上層統治者們攫取,佔有。這表明,這些手工業作坊已經成為古蜀國的顯貴們直接控制的生產領域。

(2)操蛇者的冠式、服飾折射古蜀國生產力和等級觀念。古蜀文化玉石蛇群在雕刻藝術上,具有連續、成組的人物和故事情節的圖案,以表達其豐富而連貫的精神世界,包括政治觀念、意識形態以及價值觀和世界觀等。據目前掌握的實物表明,古蜀文化玉石操蛇者有近 10 種形制,各式之間存在著冠式、髮式和服飾上的若干區別。

首先分析冠式、髮型。古蜀文化玉石操蛇者臉譜基本一致,既分不清男女,也分不清老少,眼睛誇張,具有神秘和嚴肅的神情。從這一特徵可知,操蛇者主要是為宗教活動服務,能夠顯示身份、等級的,就只有髮式和冠帽了。

除了大立人的花狀王冠,還有戴象冠、蛇冠、龍冠、平頂帽,編髮盤,束髮插筍者。古蜀國的國王既有王者之風,又有主神之儀,是主持祭祀的祭司。民間收藏的一幅古蜀文化玉版畫上,一位粗眉大眼,身著燕尾長袍,手握活體蛇,赤腳站在方座之上的立人,估計是集古蜀王國的政治、宗教於一身的一國之君,又是群巫之長。他頭上的“花狀高冠”,遠遠望去,如同一朵盛開的鮮花一般。冠中部雕刻一輪散發著光熱的太陽,照射著旁邊無數彷彿在天空中飛翔的翅膀。另一個玉石操蛇者腦後是從左上斜向右下的飾物。編髮盤繞頭頂的玉石草蛇 者,很像戴了一圈麻花狀的帽箍,耳廓比較渾圓,上面有 3 個穿孔,與絕大多數 頭像耳垂只穿一孔者大不相同。象冠玉石操蛇者頭髮束於冠內,整體上象徵大象的頭部。帽頂中間。高聳的 蜷曲象鼻,左右兩邊斜出的是聳得一般高的寬闊象耳;帽體左右側鼓出象眼,從側面看就是一副向前昂伸的象頭。其次分析服飾。服飾作為禮節的一部分,受到古蜀先民的重視,不同等級的 人有不同的服飾,依規穿戴,不得造次。文獻記載,春秋時期的齊景公縱酒,醉 而解衣冠,晏子就批評他失禮。《左傳》也說,“良夫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釋劍而食,太子使人數以三罪殺之”。可見衣冠之重要。

民間收藏古蜀玉器中的伏羲女媧


圖(7)民間收藏吃鼠的玉蛇

民間收藏者有大量的古蜀文化玉珠以及玉手鍊、玉項鍊、玉手鐲。玉石操蛇者也都穿有耳孔,手腕也似佩有 飾物 。可見,古蜀先民不僅相當講究服飾,而且形成一套自己的服飾體系。對照文獻記載,可見古蜀文化玉石操蛇者的服飾,與《蜀王本紀》所記載的蜀人“椎結左側”完全一致。服飾史上,“衽”指的就是衣襟,左側也就是說開口是朝左的。

四五千年前,擔任著整個古蜀國軍政、祭祀、祈禱的神聖職責,擁有至高無上地位的古蜀文化玉立人,穿著衣襟前後均飾異形龍紋,雍容華貴的王服,雙手前伸,圍抱活體小龍。古代文獻記載用龍紋做衣裳的裝飾紋樣,最早見於《尚書·益稷》篇,即帝舜訓示夏禹用日、月、星辰、山、龍、華蟲、藻、火、粉米、宗彝、黼、黻等 12 種,象徵王權和帝德的紋樣做禮服。古蜀文化操蛇立人像,細腰修身,頭戴皇冠,身穿三件套組成的龍紋禮衣,其服裝的整體配套和紋飾、裁製結構,都雕塑得清清楚楚。禮衣都是用極勻稱遒勁的線條勾勒,細膩生動而富有裝飾性。

古蜀文化玉石人首蛇身,寬眼高鼻,臉部被刻畫得十分陽剛。它們與眾不同的是有十分明顯的女性特徵:豐乳纖腰,手臂圓潤,胸部較寬,乳頭突出,全身僅穿一條剛到大腿的超短裙,裙腰有蝴蝶結。裙上有飄逸的柳葉狀飄帶。它們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穿上絲綢的人群。雕琢這批人首蛇身的古蜀先民,似乎廣泛聽取了刺繡和織錦工匠的意見,才讓這些操蛇者的服飾紋路如此清晰生動。古蜀文化玉石操蛇者的服飾有左衽長袍、對襟長袍、右衽長袖短衣、犢鼻褲等,各不相同。冠式上,有花狀齒形高冠、平頂冠、雙角盔形冠等區別。儀式上, 有椎結、辮髮、光頭等區別。不論從人類學還是從中國古代文獻對古代民族的識 從標準來看,衣、冠、髮飾,都是區分族群的最重要的標誌。

民間收藏古蜀玉器中的伏羲女媧


圖(8)民間收藏人首蛇尾玉器,整體形象富有立體感和動感。

就其衣、冠、髮式 而言,古蜀文化玉石操蛇者群像,明顯地表現了各級臣僚資源的佔有模式,以及不同族類的集合。

(3) 傳遞出古蜀國的統治體系及其機制。古蜀國從距今 5000 年到 2800 年,延續了 2000 多年。空間上的連續性和時間上的穩定性,無可置疑地表明:三星堆遺址作為蜀國之都,是最高權力中心之所在。近幾年,三星堆一帶又發現了許多建築遺蹟,最大的一處建築面積達 200 多平方米。這樣的建築可能是一種禮制性質建築,而非一般的住處。這種貴族社會的禮制性建築根據後世的推測,可能是祭祀祖先的地方,也可能是祭祀神靈和頒佈政令,舉行重要典禮的處所。

我們由此想到,與蛇有關的古蜀文化玉器中,往往有鳥、鷹、魚、龍、虎、雞、牛、羊等圖案一同出現。是否可以理解為,它們是前來參加祭祀活動的各個氏族部落的標誌之物呢?各種標誌之物的彙集,表明這些族群參加了古蜀國權力階層的集會,共同構成了古蜀國龐大的統治集團核心。因為,中國古代文獻中的太廟、明堂與太室,等同於民族學或考古學上的大房子,凡朝覲、祭祖、慶賞、選士、養老、教學等大典都在明堂舉行。如果這種推斷成立,那麼,可見當時的祭祀已發展為神權與王權的專利,擔任祭祀職責的少數人已經形成為特權階層,成為凌駕於社會之上並控制社會的權貴。大量形態極為奇特怪異的古蜀文化玉石蛇群表明,古蜀國眾多的原始信仰觀念,原始崇拜,成為決定人們關係和行為的精神統治力量,並用各種祭祀神器和祭祀儀式使之穩固下來,形成較為完整的原始宗教體系。表明古蜀文明是有著獨立起源、脈絡清晰、高度發達的區域性文明。

結束語

古蜀文化玉石蛇群數量之大、製作之精、內涵之豐富,表明古蜀先民對祭祀之 重視,場面之隆重、規格之高、地位之重要、影響之強烈,為上古時代器物中所 罕見。它們構成了古蜀文化所具有的注重造型藝術、吸收多元文化、強化精神觀 念等方面的重要特徵。古蜀文化玉石蛇群在古蜀國祭祀活動中的大量使用,早於在中原地區以及其他地區 1000 餘年。毫無疑問,漢代伏羲、女媧的形象,很有可能是受到古蜀文化影響的結果。從蛇文化因素的孕育、起源到發展,可見古蜀文明是獨立起源、獨立發展、獨具特色、璀璨多姿的一朵奇葩。證明了“巴蜀文化獨立發展說”,古蜀文化“自成一系說”的可信度。

分類: 收藏
時間: 2021-10-01

相關文章

來潘家園“淘寶”!民間收藏藝術品展示交易會開幕

來潘家園“淘寶”!民間收藏藝術品展示交易會開幕
10月9日上午,2021北京·中國文物國際博覽會潘家園民間收藏藝術品展示交易會在潘家園舊貨市場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多個地區的各類民間藏品將進行為期5天的展示交易.對收藏愛好者來說,這將是一次" ...

看藏品、憶黨史,民間收藏館裡尋找紅色記憶

看藏品、憶黨史,民間收藏館裡尋找紅色記憶
一張張泛黃的"國慶報".一枚枚沉甸甸的紀念章.一份份珍貴的黨史郵票--為持續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近日,蘇州姑蘇區滄浪街道主辦.蘇州市收藏家協會承辦的"慶國慶.憶黨史.鑄紅心 ...

民間收藏對藝術品拍賣市場是否有推動?
拍賣行是不被允許拍本行的拍品,拍賣行只是一個交易的平臺,屬於一手託兩家,承擔拍品真偽以及拍品起拍價的預估的中間商,賺取中間佣金的一個存在. 拍賣行的拍品徵集是由民間收藏以及古玩商提供,他們徵集主要途徑 ...

2021文博會·民間收藏藝術品展示交易會開幕
10月9日上午,2021北京·中國文物國際博覽會系列活動之民間收藏藝術品展示交易會(以下簡稱展示交易會)在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正式拉開帷幕.活動為期5天,至10月13日結束.此次展示交易會匯聚了來自北京 ...

建議收藏!生活中你應該知道的急救黃金時間
[建議收藏!生活中你應該知道的急救黃金時間]心梗.腦梗.心臟驟停.外傷--意外時有發生.一旦錯過黃金搶救時間,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今天是"世界急救日",我們為大家盤點了幾個急救 ...

珥,一種與神靈溝通的方式,證實伏羲女媧的兄妹關係

珥,一種與神靈溝通的方式,證實伏羲女媧的兄妹關係
相信我們大家瞭解伏羲和女媧,是從聽說他們兄妹結婚的神話故事開始的. 唐朝李冗<獨異志>記載: "昔宇宙初開之時,有兄妹二人在崑崙山,雨天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妻,又自有羞恥心.兄即與 ...

民間收藏寄售第九期/文心雅趣

民間收藏寄售第九期/文心雅趣
守護珍寶 傳承文明 華 豫 之 門 1 第九期的寄售活動 開始了 撿漏模式已經開啟 買家零佣金 藏品保真 價格實惠 明明白白玩收藏 點選下方圖片進入購買頁面 ↓↓↓ [華豫之門民間藏品寄售第九期] 9 ...

236.麻姑獻壽圖瓷器略述(我的民間收藏筆記)

236.麻姑獻壽圖瓷器略述(我的民間收藏筆記)
麻姑獻壽圖瓷器很多,現簡略研究一下,掛一漏萬,略見一斑.圖片選自網路,不包老包真. 底款"大清乾隆年制"麻姑獻壽賞盤.圖案是侍女在左划船,麻姑坐於船右,船尾高翹掛一葫蘆,但是看不到 ...

208.所謂迴流銅器(我的民間收藏筆記)

208.所謂迴流銅器(我的民間收藏筆記)
老舊物件,往大點說又叫文物,它應該能說明一段歷史.屬於歷史的物證.所謂迴流的銅垃圾與我國曆史無關,最多可以說它們是外國人的文物,從我國曆史文化的角度來講,它們不具有收藏價值.例如,哪些所謂迴流的銅器, ...

234.送子觀音瓷像欣賞(我的民間收藏筆記)
所有的佛瓷像中,可以說觀音瓷像最多.現在決定研究一番,從送子觀音開始. 底款"遊長子造"粉彩送子觀音.遊長子,福建閩侯(或者是德化)人,民國時期景德鎮瓷塑名家.他的早期雕塑主要是佛 ...

237.五六十年代一枝花瓷器(我的民間收藏筆記)

237.五六十年代一枝花瓷器(我的民間收藏筆記)
這種瓷器的器型幾乎什麼都有,碗.盤.杯.壺.筆筒.花瓶等等.器型一般都比較簡樸,碗就是碗,盤就是普通的盤子,不很講究造型的. 在瓷器的顯著位置上,畫面是,一根枝或長或短,枝上一朵花,花朵一般都很大,多 ...

璋,最為重要的古蜀禮器

璋,最為重要的古蜀禮器
朱文燦 朱 帆 史書記載,玉璋始見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詩經>裡有:"濟濟闢王,左右奉璋"之句.說明璋是古代最為重要的禮器之一,系貴族在舉行朝聘.祭祀.喪葬時所用的器物. ...

4860歲的龜殼、獸牙、烏木

4860歲的龜殼、獸牙、烏木
考古發現的古蜀國文物,是距今5000至3400年世界文明的輝煌篇章.近30年來,民間收藏的數百件古蜀時期竹簡.樹皮.蚌殼.鱉殼.蛤殼.龜殼.牛骨,以及獐鹿的犬齒上,均有古蜀文字.圖案出現. 我們知道, ...

三星堆立人環管狀手裡握的究竟是什麼?

三星堆立人環管狀手裡握的究竟是什麼?
彭元江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了數量巨大.種類繁多.詭秘怪異的各類文物,足以證明殷商中晚期至西周早期的古蜀國,正處於各種原始宗教觀念雜存並茂的時代,近十幾年來,史學家們透過對三星堆出土文物的研究,已揭示出三 ...

神秘消失的上古大神帝夋,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上古神話那些事-95

神秘消失的上古大神帝夋,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上古神話那些事-95
01 在我們的上古神話中,有一位非常神秘的大神,他的地位極其地顯赫,在神話史中的作用也非常地重要,是上古神話較早時候主宰神國的最高統治者.然而,非常奇怪的是,這位大神不僅鮮為我們現在絕大部分人所瞭解, ...

「收藏物語」 13 說古玉器收藏中的得和失

「收藏物語」 13 說古玉器收藏中的得和失
收藏品市場中.撿漏和打眼的事情可以說是一個紀念牌的兩個面,如影隨形,不可分割,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沒有撿漏過,沒打眼過,只是有的人為了神化自己,死也不說打眼的事情,也有的人光說打眼的事情,不說撿漏的事情 ...

伏羲和女媧的糾纏圖中,有一個“曲”字,透著“玄學”的遠古資訊

伏羲和女媧的糾纏圖中,有一個“曲”字,透著“玄學”的遠古資訊
一幅"龍文化"基因圖 人類文明源於自然崇拜,源於大道陰陽學說.漢字是華夏先人以圖紀事的文明成果.古人敬天地.祭神鬼.親祖宗,古人的造字過程就透露著這些原始的文化含義. 然而,最具原 ...

紫禁城裡收藏了多少古代玉器?

紫禁城裡收藏了多少古代玉器?
古代玉器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文物的一個重要門類,總數超過3萬件,其中清宮遺存數量最大.所收藏的宮廷玉器品類齊全,包括了各品類中的精品,可分為禮器.陳設.日用.佩飾.珍玩.宗教.少數民族玉器以及外國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