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記者 王麗娜
眾所周知,藥物創新是腫瘤治療進步的“靈魂”,提到藥物創新有一個藥物是繞不開的,就是被稱作“中國抗腫瘤藥物兩彈一星”的凱美納(埃克替尼),這是中國第一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靶向藥物,打破了歐美國家對該類藥物的壟斷,為我國腫瘤患者帶來了化療之外的更先進治療手段。
今年,正值凱美納上市10週年,在一年一度抗腫瘤新藥臨床研究集中亮相的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年會召開前夕,《醫師報》腫瘤頻道特邀埃克替尼上市的引領者、見證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臨床腫瘤學家孫燕院士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石遠凱教授一起“憶往昔崢嶸”——分享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藥研究歷程和意義,讓我們一起激揚號角再出發。
孫燕院士:國產抗腫瘤藥物給中國腫瘤醫患帶來底氣
“埃克替尼的研發上市,開啟了我國在最前沿的腫瘤靶向藥物的研製之路。國產藥物的研製成功也帶動了當時在中國市場上的國外靶向藥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的降價,真正使更多的中國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受益。”孫燕院士說。
在靶向藥物上市前,化療一直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但其療效不能讓人滿意,並且“裹足不前”。靶向藥物——EGFR-絡氨酸激酶抑制劑(TKI)的出現,以其更好的效果、更低的毒性,迅速征服了EGFR突變的NSCLC患者。
EGFR突變是我國NSCLC患者最常見的突變(40%~50%),而在歐美國家患者中卻不足10%。“中國什麼時候能有自己的EGFR-TKI藥物?”孫燕院士回憶,這是2004年,在去英國參加世界上第一個EGFR-TKI——吉非替尼INTEREST試驗時,中國一行6位臨床腫瘤學者共同的心願。沒過多久,孫燕院士就領導了我國自主研發的埃克替尼Ⅲ期臨床研究。2006年,當孫燕院士在英國參加INTEREST試驗總結會時,他更是激動地告訴現場其他國家的專家們:“我們自己的EGFR-TKI也已開啟了Ⅲ期臨床研究。”
埃克替尼的Ⅲ期臨床研究(ICOGEN研究)很不一般,直接PK同樣針對EGFR靶點的小分子靶向藥物吉非替尼。“對於這個試驗結果,大家都非常期盼。”所以,9月之內,入組近500例患者的臨床研究就完成了,這也創造了新藥臨床研究新的記錄。ICOGEN研究結果顯示,埃克替尼的療效與吉非替尼相當,但不良反應更少。2011年,孫燕院士在世界肺癌大會的舞臺上報告了ICOGEN研究結果,會場裡3000餘觀眾,不少國家的專家都對我國取得的這一成績表示祝賀。
“有了埃克替尼我們就有了底氣。”孫燕院士說,埃克替尼上市後,因為價格只有同類靶向藥物的2/3,所以它帶動了以前很貴的國外進口靶向藥的降價,真正造福了中國EGFR基因突變NSCLC患者。
石遠凱:用國際最高標準進行我國的抗腫瘤新藥研究
“中國的患者比西方的患者更需要EGFR-TKI藥物,但埃克替尼上市之前只有兩個由跨國藥企研發的該類藥物,價格昂貴,限制了中國更廣泛的EGFR突變的NSCLC患者使用到這種療效更好,不良反應更小的靶向治療藥物。” 作為我國承擔抗腫瘤新藥臨床試驗最多的醫生,石遠凱教授做過的抗腫瘤新藥臨床研究中,國產藥佔絕大多數。他更能明白國產藥物的創新對於我國腫瘤患者的意義。
埃克替尼上市後,更多的榮譽也給了它,“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新藥領域的“兩彈一星”,足以說明埃克替尼在我國靶向藥物研製領域的重要地位。埃克替尼也不負眾望,上市十年,造福了26萬餘NSCLC患者。
中國腫瘤患者數量龐大 藥物不能完全靠進口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腫瘤病人大國。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有450多萬新發腫瘤患者。要想解決這麼龐大數量腫瘤患者的用藥問題,完全靠進口藥是不現實的,研發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藥,用國產新藥來解決中國患者的治療和臨床需求,是我國政府、研究機構、研究者們不斷追求的目標。
多年來,國家對於國產新藥的研發給予了政策、資金等各方面的支援。如,2008年開始設立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所以在“十一五”到“十三五”期間研發出了大量的新藥,這其中抗腫瘤藥物佔了半壁江山。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療效的國產抗腫瘤新藥經過臨床試驗,源源不斷上市,滿足了之前未被滿足的臨床治療需求,也是以石遠凱教授為代表的臨床腫瘤學家一直在臨床研究一線耕耘的原動力。
“用國際最高標準來從事我國的新藥臨床研究,我們的研究結果得到了國際上廣泛的認可和尊重。”石遠凱教授表示,埃克替尼上市的這10年,和過去相比,我國無論是新研發上市的藥物數量,還是藥物研發能力、臨床研究能力都得到了飛速發展。
埃克替尼的問世代表著中國的藥物研發從仿製走向創新。中國自主研發藥物中靶向治療藥物佔很大一部分,以EGFR-TKI為例,現在我國不僅有一代EGFR-TKI,也有了第三代藥物。除此之外,針對其他靶點的中國原研藥也陸續上市,在肺癌領域包括治療 ALK融合基因陽性晚期NSCLC的藥物,如恩沙替尼;還有多靶點的抗血管生成藥物,安羅替尼;免疫治療藥物,PD-1單抗等。
近年,越來越多的中國原研抗腫瘤藥物陸續開展臨床試驗併成功上市,讓中國的患者,從這些抗腫瘤新藥當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治療益處。同時國產新藥的大量問世,使藥品的價格顯著下降,從而減輕了腫瘤患者的用藥經濟負擔。正是這方方面面的進步,使中國腫瘤患者的治療有了更多選擇,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安全性和傳統的細胞毒藥物化療時代不可同日而語。
臨床試驗為上市10年的“老藥”開闢了“新戰場”
埃克替尼上市的Ⅲ期關鍵註冊試驗——ICOGEN研究,是和吉非替尼頭對頭比較的研究。和已經上市的同類藥物頭對頭比較,這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是首次。這也源於研究者們對於該藥以往臨床表現的信心,和“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嚴謹態度。
期間有一個插曲讓研究的主要參與者石遠凱教授至今難忘。研究開始後,試驗入組的兩例患者發生了死亡,“當時大家都非常緊張,我們立即叫停了實驗,一起分析死亡原因,認為是疾病進展導致的死亡。隨後,對死亡患者資料進行了揭盲,發現這兩例患者來自應用吉非替尼那一組,我們一顆懸著的心落了地,繼續試驗,ICOGEN研究取得圓滿成功。” 這次經驗讓石遠凱教授認識到每一項成功的臨床研究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試驗中也會發生各種事先沒有想到的情況,臨床研究者要依據科學的原則、遵照臨床的真實情況分析事件發生的原因,從中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才能通向研究的成功。
埃克替尼術後輔助治療適應證獲批,代替化療讓早期NSCLC患者獲益
在可手術切除的肺癌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伴有EGFR基因敏感突變的,對於這部分患者,如何透過有效的治療延長術後NSCLC患者PFS,減少復發,提高總生存?這一直是臨床研究者所關注的一個重要領域。
可喜的是,近年開展了多項術後患者使用靶向治療的臨床研究。其中,EVIDENCE一鳴驚人,顯示了埃克替尼對比術後輔助化療,在Ⅱ~ⅢA期手術R0切除的EGFR敏感突變NSCLC患者DFS和安全性方面的顯著優勢。國家藥品監督管理(NMPA)還基於該研究,將埃克替尼針對該類人群的適應證納入優先審批。
術後輔助適應證的獲批,讓可手術切除的NSCLC患者,在手術的基礎上又找到了一個新的有效的治療手段。埃克替尼術後輔助治療是全球第一個一代EGFR-TKI獲批該類適應證,埃克替尼也成為第一個用於Ⅱ~ⅢA期EGFR突變NSCLC患者術後輔助治療的國產藥物。
2021年《CSCO非小細胞肺癌治療指南》更新,將埃克替尼納入Ⅱ~ⅢA期EGFR突變NSCLC患者術後輔助治療1類推薦。
讓更多的中國藥造福中國腫瘤患者
埃克替尼上市10年,臨床研究也進行了10年,CONVIENCE研究、BRAIN研究、EVIDENCE研究… …從單藥治療到聯合治療,從EGFR突變腦轉移NSCLC治療到術後輔助治療,從一線應用到二三線應用,從Ⅳ期NSCLC患者獲益到Ⅱ~ⅢA期患者獲益,一個個臨床試驗為埃克替尼開闢了用藥的“新戰場”。
石遠凱教授等中國臨床腫瘤專家想解決的正是:怎樣能讓這樣的好藥能在中國NSCLC患者當中得到更好的應用,能讓更多合適的患者用上埃克替尼,使他們的疾病可以從埃克替尼治療當中獲益。
正因為埃克替尼有了翔實的臨床證據,從2015年起,石遠凱教授等專家組成專家組進行了《埃克替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中國專家共識》的制定,將埃克替尼已經有的重要研究結果都納入共識,更好地指導臨床實踐。
今年,埃克替尼上市10週年,它還在不斷煥發新的生命活力,在NSCLC腦轉移患者、聯合治療、輔助治療等領域發揮更多的作用,像孫燕院士、石遠凱教授這樣的臨床腫瘤學專家正在努力讓更多的中國藥造福中國腫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