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三晉玉質官鉨,屬於封君鉨。縱橫23毫米,高19毫米。
玉印材質印章的製作大多用碾琢法,故線條多呈兩頭尖中間鼓狀,骨力內含。三晉官鉨的材質多見於銅,少有玉質,金銀質官鉨均未見著錄。玉印官欽皆白文,在著錄的三晉玉印官欽中,除上海博物館藏的“匈奴相邦”外,多為封君鉨,如上海博物館藏的“春安君”“襄安君”及日本小林鬥盦所藏“襄平君”,總數不過十方。
此印給人的第一感覺是章法比較平穩,文字“印化”程度較強,變圓為方,易曲為直,中規中矩。但仔細觀察,在清麗端莊的背後其實蘊藏著細微的變化。如文字和上下邊欄的距離為上小下大,“春”字比“君”字位置略高,“春”字上下結構兩部分互調位置,巧妙地解決了與全印不易協調的問題,下部中間的小短橫並不在正中間,而是偏左,與之交叉的弧筆像條小尾巴般向左彎曲。“安”字的寶蓋頭上收下放,與“君”的兩個長豎有所區別,避免了雷同。此印的入刀和收刀之處均呈尖狀,一筆之中又注重了粗細的變化,這些細微變化使得該印於雍容華貴中不失峻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