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過多次交涉,最終沒能攔住英國的坎特伯雷拍賣行的拍賣。
這是發生在2018年4月的事情,當時這家拍賣行推出一件拍品,正是我國圓明園所流失的青銅虎鎣,我國雖然搬出了國際公約,但拍賣行方依然覺得,這一百多年前的事兒,不該受到國際公約約束,最終依然以41萬英鎊的價格賣掉了這件西周時期的青銅器,但幸運的是,當時拍得這件文物的英國夫婦竟無條件的將這件文物轉贈給了中國文物局。
與這對夫婦主張一致的還有法國總統馬克龍,他曾公開表示世界文物早該各歸各位,而不該像如今這樣留在異鄉。有主張當然就要有反對,若說這個世界上最害怕文物歸位的,應該是大英博物館了吧!可能還著還著最終發現,博物館空了。
被譽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大英博物館,其內的總文物數已超800萬件,但眾所周知這其中很多文物原本並不屬於他們,著名的埃及館中便陳列著多達70000+件古埃及文物,亞洲地區文物則突破了10萬件,僅我國文物便佔了2.3萬件,細想下來總有種鄰居借東西不還的意思。
在眾多文物中,一件由黃白綠三色組成,足一人高的遼三彩尤為驚豔,它就存放在大英博物館33號展廳中,與唐三彩不同的是,遼三彩繼承了唐三彩之所長,燒製工藝上更上一層樓,從世界僅存16尊的數量上來看也彌足珍貴,巧合的是它們都出自於河北一個縣城旁的山洞之中,但遺憾的是這16尊遼三彩目前沒有一尊儲存在我國,其實它們的流失或許在那個年代也並非意外。
時間回到1912年,那是個盜賊氾濫物慾橫飛的年代,這也為古董的販賣提供了絕佳的時機,一天,位於北京的不知名古董店,來了個叫帕金斯基的德國古董商,剛一進店他就被眼前這尊遼三彩羅漢像折服了,先不說如真人大小般的難尋,就是這神態,這工藝都極為罕見,帕金斯基當即就決定將他買下來,可店小二卻說,這尊羅漢像其實歸屬於一個日本人,最近只是拿來簡單修繕一下,聽聞此言帕金斯基極為失望。
回到住處之後,帕金斯基依然惦記著這尊羅漢像,因為他深知這件文物的價值,於是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到羅漢像的出處,多方打探之後,帕金斯基終於在距離北京西南130公里的一個山洞中,發現了羅漢像的蹤跡,但他“識貨”別人也不遜色於他,當他趕到山洞時,山洞中早已被洗劫一空,不死心的帕金斯基開始了漫長的四處蒐羅,終於讓他足足買到了8尊羅漢像,而後又將他們以高價賣到了世界各處。
更有意思的是,帕金斯基還將自己在中國倒賣文物的往事,寫成了一本書叫《中國諸神》的書,後來在他與一個朋友的書信中,也提到了關於羅漢像的往事,書信中說他自己還清晰地記得當時山洞中還留有一則關於製造羅漢像的銘文,銘文提到這些羅漢像實際上是由一位佛教信徒捐錢燒製而成的,時間從1102年到1103年,耗時一年也僅燒製了16尊,而這段回憶也成為了關於遼三彩的唯一資訊。
民國著名建築歷史學家梁思成先生,也曾對遼三彩做出過高度評價,他認為遼三彩的地位完全不輸給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最佳作品。即便如此,遼三彩卻也遠不及它身後的那幅敦煌壁畫,而這副壁畫,說是被騙取的也不足為過。
時間是公元1990年,這個時候清光緒皇帝還在位,一天雲遊到敦煌莫高窟的一個道士,在16號洞窟中偶然發現了一個附室,但也是因為這個附室讓他背上了千古罵名,這個道士叫做王圓籙,而那個附室中則儲存著大量歷代僧侶所留下的珍貴經文和藏書,這個洞窟目前編號為第17號洞窟,又叫敦煌藏經洞。
其實在發現洞窟時,清政府就已經下令對經洞進行封存,但敗就敗在王圓籙洞察力不夠。當時經洞的訊息一經傳出,便引來了大量給予中國文物的販子,英國籍匈牙人馬爾克·斯坦因便是第一個抵達經洞的所謂考古學家,這個人一生雖然只到過中國4次,但3次都造成了中國文物的大量流失,可也因為經手文物過多,也間接的使他在國際上有了一定的聲望。
時間是1907年,當時馬爾克·斯坦因正從新疆塔里木一路盜至樓蘭,就在他轉移大量文物和寫本時,意外地從一個烏魯木齊商人口中得知了經洞的訊息,於是他馬不停蹄地又來到敦煌,企圖從經洞中謀取文物,但王圓籙是個孤傲而恪盡職守的人,馬爾克·斯坦因原本的方法明顯對他都不起作用,於是有一天他假說要捐贈一筆款項,要用以修繕經洞,而要求僅僅是看一眼他不遠萬里也想一睹的經文,就這樣,馬爾克·斯坦因以玄奘忠實信徒的身份,假借弘揚佛法之名盜走了230捆經文,而代價卻只是4定馬蹄銀。
不止如此,為了更大的利益,馬爾克·斯坦因還裝走了整5大徐超絹畫、刺繡,甚至還打起了敦煌壁畫的主意,為了能夠帶走它們,馬爾克·斯坦因不惜將壁畫進行切割,他還不知廉恥地在自己的考古筆記中寫道,用4定馬蹄銀換來這些無價之寶,真是不可思議,目前這些文書大都收藏在大英圖書館之內,其它文物則通通被大英博物館所收藏著,更諷刺的是,這些藏品我們中國人是沒辦法看到的,這位盜賊則被尊崇為:讓文物免於戰火的學者。你們認為呢?
大英博物館中還有中國的什麼重量級文物?下期我們接著聊。
關注我不迷路,喜歡請點贊、收藏,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