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俄羅斯聯邦央行專門設計一款0.25盎司重量的紀念金幣,用來表彰卡爾梅克人在過去400年裡對國家做出的貢獻。
令人費解的是,俄央行規定卡爾梅克人可0.75折購買,非此地區者需加價30%。當時的俄羅斯金價是每克2100盧布,0.25盎司約等於7克,相當於轉手就有8000盧布的利潤,這還不算紀念幣的增值部分。
在俄央行刻意烘托下,這枚金幣發行不過一週就升值至4萬盧布,幾乎每個卡爾梅克人都從中小賺一筆。這種變相送錢的做法,讓無數俄羅斯人面面相覷:“卡爾梅克人”是什麼人?他們憑什麼享受折扣?俄央行為什麼優待他們?
在現實中,卡爾梅克除了是俄羅斯聯邦自治國之一外,還有個“歐洲唯一佛教地區”的稱號,卡爾梅克人則是俄羅斯對土爾扈特人的代稱。
卡爾梅克總面積約7.6萬平方公里,位於俄羅斯西北部的裡海沿岸。赫魯曉夫曾感慨“卡爾梅克是蘇聯最困難的地區”,因為南下就是達吉斯坦、車臣等伊斯蘭地界,而北上卻是東正教的範圍,夾在這兩個不同且相互敵視的宗教之間本就很難,卡爾梅克還偏偏是個佛教地區,可想而知赫魯曉夫所謂的“最難”到底有多難。
而這一切,要從400年前的明末清初開始說起。
當時的中亞共有四個衛特拉蒙古部族(曾與明朝對峙多年的瓦剌部,後被韃靼擊敗並分裂四部),分別是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與準噶爾,四部雖同宗同源卻各有矛盾,尤其是相鄰的土爾扈特與準噶爾,雙方因爭奪地盤多次動手。
1616年,不堪襲擾的土爾扈特在首領和鄂爾勒克帶領下,長途跋涉越過吉爾吉斯草原與金帳汗國聯姻,俄國沙皇誤以為他們是中亞突厥部落聯盟,因此稱其為“卡爾梅克人”,意喻生活在伏爾加河邊的突厥人。
佛教文化至此被帶入歐洲地界,成為歐洲唯一的佛教地區。但也因此,卡爾梅克人一直被沙俄視為“異族”,在此後數百年裡吃盡苦頭。
由於氣候與生存環境的差異,這支從中國遷居至歐洲的土爾扈特人難以適應當地生活,因而生起脫離俄國迴歸故土的心思,並於1650年派人請求順治皇帝恕罪。這個訊息很快被沙皇得知,為了利用這支驍勇善戰的騎兵力量,沙皇賜送糧布予以挽留並承諾公開歸順即可建立卡爾梅克汗國,且給予稅賦、兵權等最大自治權。
事實證明,沙皇的禮物沒有白送,而土爾扈特人收了那麼點禮物,卻付出了幾乎滅族的代價。
17世紀後的200多年時間裡,俄羅斯與奧斯曼先後打了十場大規模戰爭,而緊鄰高加索山脈的土爾扈特人每次都以先鋒的身份衝在最前面,還先後與克里米亞、庫班韃靼、哈薩克、曼吉什拉克、土庫曼等敵人作戰,期間還以非正規軍的名義多次加入俄軍參與戰爭。
比如1654年的波蘭戰爭、1700年的北方戰爭、1722年的波斯戰爭、1741年的瑞典戰爭、1756年的七年戰爭等等,幾乎每次與俄羅斯有關的戰爭都有土爾扈特人的參與。
然而,浴血奮戰的付出並沒有換來俄國的信任,1762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奪帝登基後開始清算彼得三世(被其公開侮辱過),土爾扈特人被視為“同謀”剝奪汗國優待權,進而連番徵召壯丁將其瓦解。土爾扈特人迫不得已再求清廷返回中亞故土,但在途中先遭俄軍攔截死傷過半,離清廷國境僅200公里又被哈薩克人伏擊,17萬土爾扈特人僅存4.3萬活著抵達新疆。
被俄軍攔截的土爾扈特男人全部被殺,僅存老幼婦孺被限制在伏爾加河下游的沙漠地帶生活。經此一劫,卡爾梅克元氣大傷,所有牲畜、房產田地等財產全部充公。
卡爾梅克國家博物館的解說員溫莎告訴我:葉卡捷琳娜並沒有放過沙漠中的卡爾梅克人,她指使伏爾加河流域的王室貴族成立“卡爾梅克事務所”,將卡爾梅克人化整為零編入各個封建領主的私有土地為奴,繼續剝削他們的血汗。
1800年保祿一世登基時巡視伏爾加河流域,親眼目睹卡爾梅克人揮汗如雨耕作,還要遭受鞭撻與蹂躪,心生憐憫下令恢復卡爾梅克汗國,然而三年後保祿一世就被刺殺了,還沒召齊族人的卡爾梅克汗國又被新皇亞歷山大一世廢除,卡爾梅克人再度淪為俄羅斯對外戰爭的炮灰。
1807年,5200名卡爾梅克壯丁被編入俄軍三個騎兵團與法國正面作戰,1809年又被調往伊朗/波斯戰場屢立戰功,被俄軍元帥庫圖佐夫讚譽為“中亞第一雄兵”。但到了1810年與土耳其作戰時,庫圖佐夫卻把2000名卡爾梅克騎兵當成誘餌引誘土軍追擊,這場決戰雖以勝利告終,但卡爾梅克騎兵卻盡數被殺。
多年剝削與出賣讓卡爾梅克人死傷無數,好不容易解除奴隸關係又迎來了內戰爆發,這次更是直接成為白紅兩軍的戰場,戰後被判定為傾向白軍的卡爾梅克人要麼流放西伯利亞,要麼無故失蹤,約有2195戶田產被沒收,活下來的不足5萬人。
二戰爆發前卡爾梅克被降級為自治區,1935年恢復自治國是因為蘇聯不想為卡爾梅克提供聯邦援助,近乎於自生自滅的處境。但到了二戰爆發後,卡爾梅克依然改變不了炮灰的命運,先後有4.3萬名卡爾梅克人參加了衛國、白俄羅斯、烏克蘭、布良斯克、斯大林格勒等三十多場戰役,僅第110卡爾梅克獨立騎兵師就有22人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總共有3萬多人(含700名女兵)獲得蘇聯各類勳章與獎章。
不僅出人,卡爾梅克還向蘇聯紅軍提供了3萬匹軍馬、5萬噸肉魚罐頭、70萬噸糧食和不計其數的棉衣棉鞋,還有超過一億盧布的捐款。
當時的蘇聯作家努德在《戰爭回憶錄》中寫道:卡爾梅克人立下如此功勳,往日壓榨剝削當不復存在。
然而事實總是不如預料那麼美好,蘇聯在戰後第一次清洗中就把1.4萬卡爾梅克人驅逐到西伯利亞,截至1950年共有9.8萬卡爾梅克人被流放,佔當時卡爾梅克總人口的55%。
直至赫魯曉夫承認斯大林的驅逐令對卡爾梅克人很不公平後,才在1958年恢復自治共和國並釋放所有流放的卡爾梅克人。根據俄羅斯1992年解密資料顯示,死在古拉格集中營中的卡爾梅克人超過4萬,但實際活著回來的還不到1萬。
為了彌補當年的過錯,蘇聯末期到俄羅斯時代一直都很重視卡爾梅克,雖然解體後取消了自治國地位,但仍然給予相當高的自治權力,比如准許卡爾梅克人列佛教為“國教”、自由舉行各種佛教活動、享受聯邦特殊經濟扶持以及住房、燃油、進出口貿易等優惠政策。
2012年,俄羅斯經濟復甦時也沒有忘了卡爾梅克,先後在卡爾梅克劃出畜牧、捕魚、農業、加工業四大經濟區,使得當地人均年收入從15萬盧布增加至2018年的27萬盧布,雖然在俄聯邦內屬於墊底行列,但綜合各種補助與變相扶持後,當地生活質量反而比俄聯邦平均水平更高。
隨著世界各國對旅遊業的重視,俄羅斯也將卡爾梅克的佛教文化當成亮點重點推介,幾乎每年都有幾十萬歐洲遊客抵達卡爾梅克參觀遊覽,這也使得卡爾梅克人堅守400多年的佛教文化迅速登上歐洲各大媒介的頭版頭條,紛紛冠以“歐洲唯一佛教地區”、“歐洲最靚麗的異族文化”等等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