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電影中常有這樣的橋段:人工智慧突然不再受人類的擺佈,為了統治世界而千方百計地要消滅人類。其實,這種邏輯只是人類特有的邏輯而已:只有人類才會為“統治世界”而興奮,但這種興奮的情緒是尚無法用程式程式碼來體現的。既然沒有這種衝動,又怎麼會有衝動所產生的行為呢?所以,沒有情緒的人工智慧只能靠有情緒的人們來驅動。
鐵礦石、鋼材、鋼製品……在人們的眼中,這是價值不斷增值的過程。其實,這也只是人的想法而已:鐵礦石會覺得自己廉價麼?鋼製品會覺得自己高貴麼?若沒有人力的介入,鐵礦石是不會自己變為鋼製品的。《道德經》中說:“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什麼力量使得渾濁的水靜置後而變得清澈?什麼力量使得草木在靜寂中生機盎然?是“大自然”的力量。若沒有人力的介入,鋼製品會不斷地鏽化、斷裂,同樣,這也是大自然的力量。人們看到鏽化、斷裂就會覺得不高興,就會總想著要去對抗這種自然力。最終會怎麼樣?人力終究是敵不過自然之力的,塵歸塵、土歸土。源於自然、迴歸自然。那麼,人們的情緒衝動,為什麼會與自然力相悖呢?為什麼一想到“塵歸塵、土歸土”就莫名悲傷、沮喪呢?就會覺得一切努力都是白費了,都沒有意義了呢?這個問題仍然只是人類自己的問題:每個人都必須依賴“做點什麼”“生產點什麼”,而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充實、有趣、有意義,但其實這些努力最終都會被自然力抹平。這就好像一個小孩子在海邊興致勃勃地玩沙子、做城堡,盡興之後,心滿意足地看得自己的作品,好不得意。一夜過後,潮起潮落,沙灘又恢復原有的樣子,不著痕跡,另一位小朋友來此,又是一天快樂的時光。在大自然面前,每個人的人生皆是如此,這就是事實,就是應當面對這樣的事實。面對了,就會釋然一些,就少一些患得患失的煩惱。倘若想到此,就覺得一切都沒有意義,自己的努力都是白費,那其實還不叫面對。想到此,會更加珍惜當下的時光,會更加盡情專注地生活,這才是真的面對了。領悟到此,方能體現做人的智慧,這種智慧正是幫助我們脫離種種與大自然抗衡的衝動之苦的解藥。
追問一句:什麼力量使得人們有這種抗衡自然、挑戰自然的衝動?什麼力量使得人們可以領悟自然、釋然和解?答案還是“大自然”的力量。大自然對於人類的態度,就像父母對於年幼的孩子:容忍孩子的任性、頑皮,笑而不語。待孩子玩夠了之後,再獨自默默地收拾物品、撫平一切,還原一切。對待這樣的家長,懂事孩子唯有心生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