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傍晚,家住馬來西亞柔佛州的華人夏草閒來無事,正上網隨便看看。
此時,一篇簡、繁體中文字夾雜使用的尋親文章映入夏草的眼簾。她還沒來得及仔細閱讀文章,先注意到文章中的一張華裔婦人的黑白相片。她定睛一看,頓時驚呆了——竟是自己已經過世的奶奶!
最先看到尋親文章的是夏草的母親,因為文章配圖和婆婆墓碑上使用的照片一模一樣,文章裡提到的“黃招妹”也是婆婆還未更名前使用的姓名。
母女倆都很疑惑,為什麼親人的資料會出現在一個名叫“頭條尋人”的網頁上呢?
時間倒推到十天前。頭條尋人華人尋根公益專案接到廣東河源的黃力生先生的求助,委託尋找失散在馬來西亞的姑姑和叔叔。
黃力生的爺爺名叫黃才,1926年離開老家河源,搭船前往南洋地區謀生。那時,他和家中的髮妻已有一個9個多月的兒子。
黃才落腳在華人聚居的馬來西亞柔佛州一帶,和大多數華裔勞工一樣,從事橡膠種植這樣的農業工作。不久,黃才在當地又娶了一位祖籍福建的華僑為妻,兩人育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與如今移民海外不同的是,早期下南洋的華僑將異國他鄉僅僅視作暫居地。黃才在馬來西亞組建了新的家庭,但他還是希望有朝一日能衣錦還鄉與親人團聚。
1952年,黃才隻身一人回到了河源老家,兒子黃其裕已經長大成人,剛剛組建家庭。黃才在當時的河源縣藍口鎮開了一家修理腳踏車的店鋪,只可惜黃才半年後便因病撒手人寰。
黃才離世後,兒子黃其裕代替他和留在馬來西亞的弟弟、妹妹繼續保持著書信聯絡。只是礙於當年國內外通訊不便,信件往往要經歷很長時間才能抵達收件人手中。黃其裕與馬來西亞弟妹的聯絡最終於1962年中斷。
1979年以後,國內外交流日益密切,黃其裕不甘放棄,又朝馬來西亞親人的舊地址上寄去信件數封,但每一封都石沉大海。
後來,由於各種緣故,黃其裕保留下了弟妹的幾張照片,但遺失了當時的信件,只隱隱約約記得妹妹黃招妹在信裡提到“想去學裁縫”。
1988年5月,黃其裕離世,兒子黃力生代替他繼續尋親,只是幾十年來都一無所獲。
夏草和父母讀完頭條尋人釋出的尋親文章(萬水千山隔不斷的骨肉親情,廣東河源三代人接力尋找失聯的馬來西亞親人)後,雖然能從照片、姓名、通訊舊址上,確認是自己的奶奶沒有錯,但文章裡提及的家族往事他們還是第一次聽說。
“我奶奶黃招妹是被抱養的,她生前從來沒有和我們說過她父親的事,我們一直以為她老家在福建(黃母的祖籍)。”可能是抱養的緣故,夏草一家也沒有和奶奶在馬來西亞的另外兩名胞兄有聯絡往來,“現在突然得知自己家在中國還有親戚,我們都非常驚訝!”
然而,當頭條尋人表示可以協助兩國親屬建立聯絡時,夏草卻犯了難。面對魚龍混雜的網路環境,她不得不警惕起來。
後來,在頭條尋人工作人員的一番解釋之下,夏草答應先透過微信和中國的黃力生聯絡、溝通。“你們釋出的尋親文章以這樣的方式被我們家看到,我覺得應該是我奶奶思念老家親人了。”
隨後,頭條尋人工作人員建立了一個微信群組供兩國親屬交流。儘管對於彼此的資訊知之甚少,但從各自儲存的照片來看,大家還是能夠確認彼此的親屬關係。
尋親幾十年來,第一次有了關鍵進展,黃力生感到非常驚喜。兩國親屬也表示,會繼續保持溝通,加強聯絡。
目前,馬來西亞疫情還很嚴峻,各州之間暫時無法自由通行。夏草決定等來年清明有機會返回以前的舊家時,親自去奶奶墓前一趟,拍下奶奶墓碑上的照片給中國親戚看。
這是頭條尋人成立華人尋根專案以來,成功找到的第30個案例。頭條尋人華人尋根是一項面向海內外華人的免費公益專案,與馬來西亞《中國報》、觀火新聞網作為媒體合作方一同釋出。如果您家裡也有親人失散在海外,或者您是海外華人華僑,想要尋找中國親人,也可以透過臉書粉絲專頁(名稱:頭條尋人)、郵箱([email protected])、微信公眾號(名稱:頭條尋人)、微博(@頭條尋人)聯絡我們。
(此處已新增小程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