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赤峰遼耶律羽之墓被盜記
本文作者 倪方六
這篇“梧桐樹下戲鳳凰”頭條號,來說說在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的罕蘇木蘇木,曾經發生在一起盜墓事件,這件事在當年影響極大,至今仍不時在盜墓江湖傳講。
“旗”相當於“縣”,“蘇木”相當於“鄉”、“鎮”。
阿魯科爾沁旗是內蒙古赤峰市7旗之一,以畜牧業為主。罕蘇木蘇木位於旗的北部,居民主要是蒙古族人,當年是契丹人興旺地。
1992年7月10日一大早,罕蘇木蘇木的古日班呼碩嘎查一牧民趕著馬車,往朝格圖山那邊去。
“嘎查”相當於“行政村”,村委會主任叫“嘎查達”。
這位牧民要幹什麼?有人發現後,馬上將這一情況報告給剛好住在村裡的旗文管所幹部。
旗裡的文管人員為什麼會在村裡?因為這裡最近發生了一起盜墓活動。
當時罕蘇木舉辦那達慕大會,旗文管人員利用此機會作文物保護宣傳。就在這期間,有人提供了古日班呼碩嘎查古墓被盜的線索,並稱已有好幾天,盜洞口一直敞開著,不少牧民進去“尋寶”。
竟然有這事!文管人員不等大會結束,便開車趕到古日班呼碩嘎查,與當地派出所兩名民警一起,由嘎查達帶著去看現場。
被盜的墓葬位於村東北的朝格圖山南坡,離村子有20來裡地。
到了盜墓現場後,文管人員大吃一驚,綠草地上堆著一堆黃泥,不遠處就是盜洞,有10來米深。
他們順著盜洞,下到幽深的地下檢視、取證。
墓室內一片狼藉,屍床已被撬散,人骨、絲織物散落一地……
墓誌已被弄到了盜洞口,可能因為太沉,尚未來得及弄走。
文管人員當即交代嘎查達安排牧民守護好現場,不能再讓人進入盜洞。
由於路途太遠,事情重大,當晚旗文管人員在村裡住了下來,欲作進一步摸底調查,哪想次日一大早就有人來報告了。
聽說有牧民趕著馬車往朝格圖山那邊去,旗文管人員馬上警覺起來,趕緊追。
半途追上馬車,攔下一問,果然不出所料,牧民是去盜墓現場“拉石頭”的。
要拉的“石頭”,就是文管人員看到的那方墓誌。
聽說山那裡古墓被人挖開了,這位牧民前幾天也去“尋寶”了。但因為去得遲,好東西都讓別人弄走了,白跑一趟。
他看到盜洞口有塊光滑的長方形“石頭”,覺得可以弄回家,打碎當磨刀石,於是趕車過來拖。
好險啊!如果這塊“石頭”真讓牧民拉走了,真的被打碎了,朝格圖山墓葬主人身份或將成永遠的謎團,也不會有中國考古新發現了。
這方墓誌所記墓主名叫耶律羽之,《遼史》上有傳。志文資訊非常豐富,不僅可補史,還交代了契丹與鮮卑人的血緣和傳承關係,是民族學研究難得物證。
《遼史·耶律羽之傳》記載:“羽之,小字兀裡,字寅底哂。幼豪爽不群,長嗜學,通諸部語。太祖經營之初,多預軍謀……”
耶律羽之是契丹人,出身貴族家庭,與大遼國建立者、太祖耶律阿保機是堂兄弟。是遼太子耶律倍主政的東丹國執柄重臣,實權人物。天顯十三年,耶律羽之的連襟、遼太宗耶律德光改元“會同”,特召耶律羽之入朝,進階上柱國,權勢燻人。
如此重要人物墓葬的發現,非同小可,傳出後考古界為之驚喜!
耶律羽之墓葬位於朝格圖山南坡,周邊山勢奇峻,群巒環繞,景色優美宜人。
在起伏的山巒之間,有許多簸箕形山谷。後來考古勘探發現,幾乎每個簸箕形山窪內都有一片契丹貴族墓葬,根據此現象,已考古探出了100多座墓葬。
這樣的山窪與中原堪輿術中的椅子形“寶地”格局神似,卜葬在這樣的地方,應該是風水大師之手筆。
而盜墓者掌握並通曉了這一墓地風水規律,在這這一帶活動頻繁,找到了考古專家都不知道、沒找到的契丹遼貴族大墓——內蒙古境內,一度成為盜墓者的樂園,許多契丹墓葬逃過滅遼女真大金國勝利者的破壞,卻未能躲過現代盜墓的洛陽鏟、探測儀。
耶律羽之墓,正位於這樣的簸箕形之地。
東、西、北三面環山,地勢由北朝南緩緩而下,形成一片開闊地,開闊地南邊則有一小山,遙望墓地。
墓地背靠正北的主峰。此峰出奇,峰尖如鬼斧神工般地形成一個大溝塹,遠遠看去就如裂縫,故古稱“裂峰“,現在多叫“裂縫山”。
整個墓地四相俱全,空間巧妙:前有案山(來朝)、後有靠山(來龍);左有龍砂(青龍)、右有虎砂(白虎)。如此宜葬寶地,再理想不過了!
在耶律羽之下葬以後,其子孫圍繞著他的墓,陸續葬在這裡,並建有祭祀性地面建築和守墓人住所,形成了一片豪華家族墓園。目前在附近發現了20多座墓葬,已考古發掘了10座。
1992年8月底至10月初,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會,會同赤峰市博物館、阿魯科爾沁旗文物管理所,對耶律羽之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耶律羽之墓是大型壁畫墓,全長30多米,由墓道、門庭、墓門、甬道、東耳室、西耳室和主墓室組成。
盜洞正好打在最容易下手的地方——甬道上。
耶律羽之的墓誌就置放於墓室前的甬道內。
在正式發掘前,從呼和浩特過來的考古專家,還特意順盜洞下去觀察了一下。
最後決定,從甬墓的南側地面,尋找、發掘墓道。
1992年9月3日,發掘工作正式開始。
墓道的土方發掘僱請民工來幹,連天白夜,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將墓道清理打通。
這墓道異常難挖,在葬事完畢封閉時,採取了反盜墓手段。
墓道內的填土是用黃粘土和白灰合成的人工土,夯打起來堅硬異常。更困難的是,在土中有意摻進大大小小的石塊,鐵鍬根本挖不動,只能用鐵鎬一點點地刨。
好不容易把墓道打開了,墓門又被一塊巨大的石頭擋住,這塊巨石足有5噸重。
在墓門入口處放置這樣一塊巨石,用意很清楚,就是阻止盜墓者進入。
但是盜墓者也不傻啊,繞過了墓前巨石和墓道入口處封門,從門後正上方往下挖,挖到7米多時,再向北斜挖,拐往甬道,從甬道上打洞,成功突破。
或許有網友會問,盜墓者怎麼知道從甬道這裡打洞最容易的?怎麼找到甬道的?
其實這很簡單的,並非高深絕技,是盜墓入門功夫,只需要一把洛陽鏟,就卡出甬道的位置,把地下情況搞清楚。我10多年前曾在被盜的赤峰境內遼慶陵一帶調查,附近草叢中細看可以發現很多盜墓者打下的探孔,就是尋找地下墓葬和卡邊時留下的。
要提醒的是,網友如果到這類地方去遊玩一定要小心,萬一踩空偽裝的盜洞麻煩就大了,沒有人及時發現會喪命的。
再說回墓道發掘,考古人員在挖到這塊巨石後,一時束手無策。
清理去巨石前的填土後發現,因為體積太大,墓道的下口又窄,這塊巨石被卡在墓道上,半懸於封門前,並沒有放到墓道底部。
這讓考古人員找到進入墓室的辦法:將巨石兩側的填土挖走,然後墊上石條撐住巨石,再將巨石下的土掏空——考古人員從巨石下面進入墓室。
從墓道入口處到主墓室,共有兩道封門,除了巨石後面墓道入口處的封門外,主墓室前還有封門。
這兩道封門均有厚厚的石門,可以阻擋盜墓者,想開啟確非易事。
但考古人員進入主墓室並沒有費事,非常順利,因為石門都已被盜墓者打開了。
墓道入口處的石門兩扇對開,有一人多高。一扇還完好地立在那裡,門上畫著真人大小的彩色門神。另一扇被盜墓者拆下,斜放在盜洞附近,方便由盜洞爬上爬下,上面的彩繪都被踏沒了。
甬道和墓室均有彩繪壁畫,很可惜大多脫落、受損。
甬道兩側有東西兩個耳室,裡面的隨葬品被盜一空。根據契丹貴族葬俗,耳室大多放置瓷器和馬具。
主墓室前的兩扇石門完好,石門通施紅彩,遍描錢紋,四周和中部繪有黃彩團鳳圖案。
主墓室呈方形,寬2.54米、高2.14米。
這墓室太高檔、太奢華了。
手電光一打,墓室四壁便熠熠生輝。原來,建造墓室使用的磚全部是最高階的綠色琉璃方磚,晶瑩剔透,華麗異常。
如此使用琉璃磚造墓,在中國迄今為止所發掘的古代貴族墓中僅見,即使皇陵也沒有使用琉璃磚的,可見此墓的高檔和講究!
墓室地面鋪了兩層磚,下層是大紅方磚,上層是大綠琉璃方磚。考古發掘前上層琉璃磚已被當地牧民弄走,只剩下層的大紅方磚。
墓室內有兩個屍床,也是綠琉璃磚所砌。正北部屍床是耶律羽之的,西側的是其夫人的,均被盜墓者或是尋寶的牧民撬動過了。
骸骨散亂,被扔棄在屍床上下。
耶律羽之和其夫人下葬時,隨葬了大量的做工精美的絹、綾、羅、錦等四季衣物,有袍、內衣、襪等,四壁掛有幔帳,這些都是極其珍貴的文物。結果盜墓者沒當好的,尋找寶物時隨意拉扯,不少被撕成大大小小的碎塊,墓室地上扔得到處都是。
考古人員進入墓室後,都不敢挪動腳步,擔心踩壞腳下的絲織品。
有一個牧民從墓室中拿走了一件精美的棉袍,掛在家院晾曬時被考古人員發現,收繳了回去,這是耶律羽之墓出土的惟一一件完好的衣物。
考古人員從主墓室西北角一堆亂土中,清理出了耶律羽之和夫人的下頦骨,為什麼會在這裡,不排除盜墓者從骸骨口中尋寶所致。
如果耶律羽之墓不是被盜,而是科學地考古發掘,一定會有很多驚人大發現,損失不可估量。但就是這麼被盜空的墓葬,還被評為1992“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足可見耶律羽之墓考古研究價值之重大。
在考古結束之際,盜墓案也破了。
第一個發現盜洞的那個牧民,首先被警方抓了起來。但審訊後發現,這牧民不可能挖出那麼深那麼精準的盜洞。
於是再追查,才逮到真正的盜墓者。
原來是4名非本地盜墓者所為,他們花了2個月時間將墓室挖開。平時他們都開車著,當地牧民還以為是來草原旅遊的,沒有太在意。
不知何故,4名盜墓者沒有及時將隨葬品盜走,哪想讓牧民得了便宜。
1992年7月1日,一名常在朝格圖山附近放羊的牧民發現了盜洞。他好奇地鑽到洞下,點了火把,發現眼前金光閃閃。接下來就不用多說了,牧民盡其所能,盜走了一大批金銀器物,乘晚上悄悄弄回家中。
當4名盜墓再來“清貨”時,發現偽裝的盜洞被人揭開,他們以為被發現了。到墓內一看好東西都沒有了,僅從耳室內盜了些馬具等隨葬器物便走了。
此事不知道怎麼在當地傳開了,古日班呼碩及附近牧民紛紛趕到朝格圖山尋寶——耶律羽之墓就這麼被盜空和糟蹋了!
考古人員最後僅從泥土裡篩出一些小件文物和已嚴重損壞的絲織品等。
慶幸的是,雖然有不少文物流失了,但警方從牧民和盜墓者手中追回了200多件(組)珍貴文物,主要有金銀器、佩飾、陶瓷器、車馬器等,其中不少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其中有一件鎏金鏨花銀硯(見下圖),做工考究,製作精良。蓋頂上有一條騰龍,上面刻有“萬歲臺”三字,明顯是皇帝御用之物,但耶律羽之並不是皇帝,為何墓中會出現此物?僭越?推測是生前為皇帝所賜,死後隨葬於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