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據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報道,當地時間10月1日,加拿大駐華大使鮑達民(Dominic Barton)和加拿大駐美大使克絲汀·希爾曼(Kirsten Hillman)一同現身白宮。
這一行程並未對外公開,但鮑達民還是對CBC透露了此行的兩個目的:就斯帕弗和康明凱一事“感謝”拜登政府的幫助、和美國官員討論“印太地區政策”。
當地時間10月1日,加拿大駐華大使鮑達民(右)和加拿大駐美大使克絲汀·希爾曼抵達白宮 圖源:CBC
9月25日,在中國涉嫌間諜罪的加拿大公民斯帕弗和康明凱取保候審返回加拿大,當時鮑達民陪同兩人一起回國。
據CBC報道,鮑達民10月1日在白宮外透露,他將與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印太地區的官員會晤,第一個目的是為感謝拜登“幫助確保斯帕弗和康明凱獲釋”,第二則是討論“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政策”。
鮑達民稱,他此行是今年4月訪美期間與美國官員一次談話的後續,當時雙方討論了“交換意見——他們在做什麼,我們在做什麼。”加拿大《環球郵報》6月曾披露,鮑達民4月初在華盛頓待了3周,與拜登政府高階官員會面,爭取斯帕弗和康明凱“獲釋”。
2018年12月10日,康明凱、邁克爾•斯帕弗分別因涉嫌為境外刺探國家秘密、情報罪和涉嫌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被中國有關部門依法拘傳,之後二人被依法逮捕、起訴。
兩名加拿大籍被告人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並親筆書寫認罪悔罪材料。
經有關部門確認和專業醫療機構診斷,並由加拿大駐華大使提供擔保,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和遼寧省高階人民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第二百零六條的規定,於2021年9月25日分別對兩名被告人依法作出批准取保候審的決定和中止審理案件的裁定,由國家安全機關執行取保候審。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明確指出,孟晚舟事件同康明凱、邁克爾(斯帕弗)案件的性質完全不同。25日有關訊息出來後,很多加拿大媒體也認為,孟案完全是政治和私利,沒有法治,加方本來就不應該給美國“幹髒活”。加方應該汲取教訓,從自身利益出發行事。至於時機問題,我想說的是,無理拘押孟晚舟是美、加犯下的嚴重錯誤,美加早該糾正錯誤。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白宮發言人普薩基27日否認了孟晚舟和兩名加拿大人回國是“換囚”,但對於白宮是否參與“釋放”兩名加拿大人的工作,普薩基表示,過去9個月裡,美國政府上至總統下至官員,都希望看到兩人“獲釋”,“我們在各個層面都始終如一地強調這兩人回國的重要性。”
藉著鮑達民前往白宮的機會,CBC也分析了一番美國和盟友要如何聯手應對中國。
報道指出,鮑達民訪美之際,拜登政府正在全面反思對華政策,這也會對加拿大產生影響,有跡象表明,美國希望更好地瞭解其盟友在中國問題上的立場。
上週,獲拜登提名為下任美國駐加拿大大使的戴維·科恩(David Cohen),出席美國參議院的提名聽證會時,被問及如何深化美國與加拿大在中國問題上的合作。科恩表示:“我們都在等待加拿大發布其整體中國政策的框架。”
報道援引在特朗普時期擔任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的納迪婭·沙德羅(Nadia Schadlow)的觀點,認為美國希望加拿大或其他盟友在對華問題這一“長期挑戰”中,是一個“自信而明確的夥伴”。
另一名在特朗普時期負責對華政策的高階官員馬修·特平(Matt Turpin)則對美國盟友之間的協調水平表示失望。他聲稱,中國剛打擊了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這兩位“五眼聯盟”成員,而這些“民主國家”在對華問題上仍未協商一致,在面對中國的行動時,反應是脫節的。
CBC還提到了沒有加拿大參與的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以及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Quad)”。今年加拿大大選期間,保守黨在其政綱中表示要加入Quad,不過據幾名從事印太問題的前美國官員稱,Quad不太可能希望新成員加入。
小布什時期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亞洲政策的高階官員邁克爾·格林(Michael Green)表示:“Quad不想要新成員,他們只想要點菜式的參與。”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