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次通往死亡的旅行,不論沿途風景如何,我們有著相同的終點。如果說有什麼遺憾,那一定是我們既無法決定以何種身份出生,也無法選擇以何種方式死亡,在關乎生死最重要的兩個問題上,當事人的意見反而顯得無足輕重。
事實上隨著現代醫療的進步,人類壽命大大延長,如果條件允許,長命百歲也並非是奢求,但對一些身患絕症的人來說,在生死線徘徊的同時,活著才是一種折磨。
生命是世間最寶貴的東西,是法律、道德、宗教所共同守護的存在。在法律上,生命是人最基本的權力;在道德上,生命是一切的根源;在宗教上,生命是神的恩賜。可縱使如此,當一個人生不如死時,他是否可以選擇死亡。
悲慘的童年
1933年,傅達仁出生于山東濟南,他的母親早逝,父親也於1938年犧牲在抗日戰爭的前線,無依無靠的他在親戚們的接濟下艱難度日。
好在傅達仁的姑姑對他十分上心,一直把他帶在身邊,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人命最不值錢,就在大家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時,傅達仁的姑姑還是力排眾議,決心送他去讀小學。
因為戰爭,一大家人的處境愈發艱難,但即使是在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情況下,姑姑始終堅持讓傅達仁唸完小學。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抗戰勝利以後,宋美齡重新籌備“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用來安置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遺孤,傅達仁正是其中一員。
入學後的傅達仁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一方面是學校管吃管住,自己終於結束了漂泊不定的流浪生活,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裡的同學都是烈士遺孤,他們同傅達仁一樣,都是受戰爭傷害最深的人,他們之間有著更多的共同語言。
戰爭過後,除了滿目瘡痍的戰場,剩下的只有留無數破碎的家庭。傅達仁也是戰爭的受害者,但他只是一個孩子,一個無辜的孩子。
戰場可以被打掃,但是戰爭留在人們心中的陰霾卻永遠也不會散去,無數無辜的生命因為戰爭而喪生,活著的人也要生活在失去親人的痛苦之中。戰爭不值得被誇耀,它明明就是人類愚蠢的象徵。
青春的力量
傅達仁的生活並沒有因此安定下來,1948年,隨著國民黨軍隊在戰場上的連連失利,遺族學校的師生分批抵達臺灣。
這時的他正值荷爾蒙爆發的年紀,無處安放的精力讓他迷戀上了籃球,不過很快他就厭倦了和同學之間的“小打小鬧”,他想“真刀真槍”的打一場真正的職業籃球賽。
天賦過人的傅達仁很快就在各類職業比賽中嶄露頭角,1958年他所在的籃球隊甚至取得了第三屆東京亞運會的銀牌。
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選擇了退居二線,但卻也沒有完全退出賽場,他常常身兼數職,即是球隊的教練,也是體育新聞的主播。
傅達仁將自己對於賽場的留戀全部傾注到自己主持的體育賽事轉播當中,這份讓人如身臨其境的感染力很過為他“俘獲”了一批忠實的聽眾,成為了體育新聞界的名人,每個聽過他主持節目的人,即使不曾見過他,也都認為他是一個陽光帥氣的大男孩。
人們都喜歡草根少年逆襲成名的故事,傅達仁確實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一切對一個無依無靠的年輕人來說並不容易。
想要改變生活,首先就不能放棄自我,無論生活如何對待我們,我們總要禮貌地回以微笑。我們不知道他成名前的生活如何,也不知道他經歷過怎樣的挫折,我們看到的永遠是鏡頭前那個陽光向上的大男孩。
最後的時光
傅達仁的主持生涯遠比運動員生涯要輝煌,以至於很多的人根本就不知道,這位鏡頭前妙語連珠的主持人曾經是一名專業的籃球運動員。
作為一名主持人傅達仁的事業可謂是非常成功,他主持的節目在當時都有著不低的收視率,輕鬆快樂的《大家樂》更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
然而晚年的傅達仁卻飽受胰腺癌的摧殘,在2016年確診後,他了漫長的抗癌鬥爭,不過幾年下來,病痛的折磨耗盡了他所有的精力,以至於他萌生了安樂死的念頭,與其這樣卑微的活著,不如帶著僅剩不多的尊嚴死去。
打定主意的他飛抵瑞士,這是為數不多可以執行安樂死的國家,他為這次準備好了一切,包括兩段合計124秒的獨白影片,他鄭重的向親戚朋友和觀眾粉絲們告別。
安排好一切後,他端起了準備好的藥物,看著眼前悲傷的眾人,他半開玩笑地問到“一口吞嗎?兩口可以嗎?”,在詢問聲中他連喝四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在親人的簇擁中,倒在了兒子的懷中。
比死亡更痛苦的是可以預見的死亡的過程,無論靈魂是否存在,生理上的死亡都意味著同現實世界的訣別,同一個生活了幾十年的世界訣別。
在人的一生中,我們總要經歷許多的離別。他們之中有我們最愛的人,也許是我們的親人,也許是我們的朋友,即使朝夕相處,我們也無法設身處地地體會到那份複雜的感情,也許這就是人生吧。
結語
人既然可以選擇有尊嚴的活下去,也可以選擇有尊嚴的死亡。
回顧傅達仁的一生,他並不是碌碌無為的庸人,恰恰相反,他的一生都在與命運抗爭,從小就父母雙亡的他,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讓自己攀登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處,可以說他比任何人都明白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對於這樣的人來說,我們的說教反而顯得慘白無力。
如果可以健康快樂的生活,誰又想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是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只有活著,人生才有希望,一旦決定離開,命運不會留給我們任何的轉機。如果一個人選擇去死,那麼他至少應該活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