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報見習記者 陳鵬 影片 見習記者龔民君
人物名片
許川
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教授,四川“天府峨眉計劃”專家,四川省腫瘤醫院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從事腫瘤綜合治療、個體化與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臨床診療與轉化醫學工作。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 Anderson癌症中心、維克森林大學醫學院腫瘤中心研究學者;法國Leon Berard腫瘤醫院/國家裡昂癌症研究院訪問學者。
腫瘤,這是一個令多數人聞之色變的醫學專業名,因其病因複雜且極易發生復發轉移而造成病情惡化,治療手段有限、病人較為痛苦,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癌症。據醫學記載,腫瘤患者達到晚期階段後,會因器官功能衰竭而導致死亡,存活率極低。即便在當今醫學科技水平高度發展的前提下,我們在網站中搜索“腫瘤”二字,搜尋結果最多的依然是“腫瘤能否根治?”“得腫瘤後能活多久?”等相關問題。腫瘤,是否能夠治癒,我們該如何防患於未然?四川省腫瘤醫院副主任醫師許川為我們揭曉了答案。
腫瘤免疫失效原來是有“內奸”
“我們只要找到這群腫瘤的種子細胞,從而殺滅掉,就可以起到一個斬草除根的治療效果。”許川向記者介紹,目前自己及團隊的研發工作主要聚焦在傳統的腫瘤復發與轉移、腫瘤耐藥、臨床反應等系列臨床問題,重點聚焦在腫瘤發生發展的機制和腫瘤免疫微環境重塑的調控機制上。截至目前,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有一部分乾性因子形成的調控網路可以維持腫瘤中種子細胞的生長,靶向這些乾性因子可以從根本上逆轉腫瘤的發生發展以及治療耐藥。
另外,在腫瘤免疫逃逸機制和臨床轉化等醫學研究上許川團隊也有重大發現。據他介紹,這項研究主要是透過探索新腫瘤免疫逃逸過程中新的分子生物標誌物,可以為臨床腫瘤的診斷和治療新策略提供支撐,還能解析腫瘤幹細胞發生免疫逃逸的根本原因。
通常情況下,人體的免疫系統是能夠發現並能殺滅這些腫瘤細胞,但腫瘤患者體內的免疫細胞不具備識別和殺傷功能,這就導致了腫瘤細胞能夠順利逃脫免疫細胞的“監視”。為了讓大家更能理解腫瘤免疫逃逸機制,許川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這就等同於警察和壞蛋的關係,如果壞蛋總能夠逃脫警察的追捕,那就說明一方面壞蛋過於狡猾,另一方面警察隊伍中出現了“內奸”。
潛心臨床轉化研究為患者帶去福音
談到自己的工作經歷,許川搖了搖頭笑著直言,這二十多年的職業生涯,日復一日的問詢患者、臨床操作、轉化研究、學術交流已成為工作常態。“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是時常掛在他嘴邊的話。也許,對患者而言,許川是主治大夫,是名優秀的醫務工作者;但對許川而言,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得到穩定控制甚至治癒,意味著他一次又一次從鬼門關救回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2018年,一位好友的父親不幸得了肺癌,病人拒絕放化療治療,決心放棄治療,許川堅持只要有一線希望就不該放棄,傳遞了腫瘤免疫治療的最新理念。在當時,免疫治療新藥PD-1\PD-L1抑制劑較為成功的案例主要來自於西方發達國家,就在好友準備把父親送往國外治療時,PD-1\PD-L1抑制劑即將在中國批准上市,該病人可以十分幸運不用遠赴海外就醫。經過許川醫生團隊對病人病情和治療計劃的審慎評估後,友人當即決定,把本該出國治療的父親轉託給了許川,並央求一定要盡全力治好自己的父親。終於,許川不負眾望,在該病人的治療方案中,使用了PD-1抑制劑單藥治療後腫瘤迅速縮退,成功的控制住了該病人病情的惡化。
如今,免疫檢查抑制劑PD-1\PD-L1已廣泛應用於腫瘤患者的治療當中,這項成果不僅降低了治療費用,更是有效提高了存活機率,成為腫瘤界患者們的福音。
退役軍醫將餘生奉獻腫瘤領域
作為一名有著二十年部隊經歷的退役軍醫,許川始終認為,堅持“仁心”“初心”,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雖離開了部隊,但部隊裡的優良傳統,全心全意為百姓的服務宗旨,時刻激勵著自己在醫學領域中不斷鑽研與前進。“當初為什麼會來到成都,是因為這裡除了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勤勞質樸的百姓,還有很務實的人才引進相關政策。”許川回憶道,四川省政府為吸引大量人才來川創業與發展,特制定了相關人才引進政策和配套服務等措施,這更加堅定了自己來成都發展的決心。
讓許川感到意外的是,自己所任職的四川省腫瘤醫院更是看重人才,尊重人才,求賢若渴。多年來,醫院一直在為海內外的青年醫療人才搭建學術研究的共享平臺,這不僅能促進優秀學子們的快速成長,還能讓他們感受到醫院所給予的歸屬感。“這也是我來這裡發展的主要原因。”“腫瘤的發生並不是一日促成,預防比治療更重要、更迫在眉睫,我們可以提前做好防範準備。”對於如何防癌、控癌,許川提出了一些實用建議:首先,要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按時作息,膳食營養均衡;其次,要保持適當的運動鍛鍊;最後,定期進行腫瘤的早篩、體檢,儘可能發現早期腫瘤,也可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早期治療,以達到後期徹底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