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電影《生死阻擊》愛奇藝電影頻道上線。該片因為由李幼斌老師主演,所以備受影迷期待。除了李幼斌之外,該片當中,還有多位《亮劍》當中的主要演員參與主演。因此,不少影迷親切地稱呼這部《生死阻擊》為電影版的《亮劍》。依據全片內容來講,將其稱為電影版《亮劍》並不為過。
在該片當中,日寇發動大掃蕩,我軍的戰略要地即將遭遇日寇重兵進攻。上級領導指示,要衝的戰略物資和人物需要緊急轉移。而後方的老百姓,也要跟隨轉移。距離日寇機動部隊趕到我方戰略要衝,已經不足12小時。藉此,李幼斌老師飾演的司令員,將帶領300人的敢死隊,在馬家堡展開對敵阻擊戰。被阻擊日寇兵力則是數千人。
電影《生死阻擊》的重頭戲,便是李幼斌老師飾演的司令員,如何帶領300人的八路軍,對數千日寇展開馬家堡阻擊戰。這部電影值得稱讚的地方在於,在一個小時以上的戰鬥戲份當中,並沒有拖泥帶水,而是戰法明確,遵從了阻擊戰的基本原則。而且,在該片當中,日寇的戰鬥力非常強悍,我們的影片,也尊重了日寇。
阻擊戰的開局,是在馬家堡的兩個方向展開戰略佈防,防止日寇進攻。而首次正面交火,則是日寇在這兩個方向上展開了襲擾戰術,試圖探明我方的火力點佈置。這種戰術打法的展示,在影片當中,可謂是非常獨到。而八路軍方面,顯然已經對敵作戰經驗豐富,懂得日寇戰術襲擾的打法。因此,各種將計就計的火力點佈置,可謂是彈無虛發。
面對我方火力點佈局明確,無法突襲的狀態,日寇開啟了炮戰模式。這個時候的電影內容,已經在前邊的槍戰基礎上,再次升級。我軍火力部署,雖然無法和日寇勢均力敵,但我方也有一些小型炮火,因此,在對日寇的作戰當中,絲毫沒有含糊。影片的結區域性分,我們的作戰英雄感慨到,要是我軍炮火也能像日寇那樣密集,小鬼子會死得更慘。
炮火大戰之後,雙方均有很大傷亡。稍後,日寇展開了坦克戰和步兵協同作戰。顯然,坦克戰的到來,是對火炮戰的又一次升級。在這次的坦克戰當中,日寇攻破了我軍的戰壕防線,並且挺進了街道內部。繼而,我軍的巷戰攻防戰展開。面對日寇的鋼鐵坦克,八路軍戰士開啟了炸藥包模式。那一刻,比鋼鐵更強硬的,則是八路軍的戰士們。這種以血肉之軀向日寇坦克投擲炸藥包的場面,免不得讓觀眾想起同樣的抗戰電影《八佰》。甚至於在很多方面,《生死阻擊》更為氣吞山河。
面對坦克的損失,日寇停止作戰,暫時退出戰場。片刻的安寧之後,則是日寇的飛機支援到來。空中力量,一直是我軍的弱項。抗戰期間,我們根本沒有自己的空軍戰鬥力。而在朝鮮戰場上,敵寇的空中力量,也是最令人憤怒的。類似的內容,在院線電影《長津湖》當中,也有呈現,可謂是互為對應關係。
在日寇飛機投彈作戰之後,我軍其實已經完成了對日寇的阻擊任務,我們後方的軍民已經轉移。但是,馬家堡附近的百姓,還在轉移過程當中。因此,已經阻擊日寇一天的八路軍,再次進入到作戰狀態當中,準備繼續拖延日寇主力,讓他們不得進軍。而此刻,已經進入夜晚狀態。
夜幕降臨,日寇開啟了“悄悄地進村”作戰。幸虧我軍戰士送老鄉離開的時候,偶然發現了日寇。我軍戰士和老鄉不顧個人生死,展開對敵作戰。槍聲一響,馬家堡八路軍開啟警覺,繼而展開了對來犯之敵的進攻,最終全殲了夜襲的敵寇。
白日再次到來,影片的故事總攻到來。李幼斌老師飾演的司令員,能否帶領戰士們突圍,顯然可以成為這部電影的懸念。我這裡不便繼續劇透了。《生死阻擊》值得稱讚的地方在於,它遵從了阻擊戰的戰術打法,沒有瞎打亂打。而在尊重戰術打法的同時,更尊重了對角色人物的刻畫。在這部電影當中,八路軍的每一位戰士,都有非常明確的畫像。一些最為簡單的橋段,卻能塑造出我軍戰士的偉岸與堅毅。
因此,電影《生死阻擊》,可以稱之為電影版的亮劍。(文/馬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