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功勳》包括于敏、申紀蘭、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鍾南山9個人物。第一個出場的是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李延年。2019年9月17日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授予了李延年“共和國勳章”這一殊榮。
在看了《功勳》的《能文能武李延年》這一單元后,很多讀者問我:“李延年是個指導員,怎麼這麼會打仗?改變了我對指導員的印象。”
這個印象本身就是錯誤的,我軍的指導員憑什麼不會打仗?還不是因為各種文藝作品對軍事主官和政工幹部不同的塑造,造成了這種印象麼。
《功勳》中所展現的李延年率領7連反擊346.6高地的戰鬥,是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和美軍一次非常著名的戰鬥。發生在70年前的國慶節期間,也就是1951年10月初。
整個大的戰鬥,美軍稱之為驛谷川戰鬥,志願軍稱之為朔寧以東地區防禦戰鬥。參戰的志願軍是打了黑山阻擊戰的47軍,美軍是“開國元勳師”騎兵第1師。
這次惡戰,志願軍47軍打了敗仗,卻是抗美援朝戰爭的轉折點之一,意義重大。在這之前,志願軍的防禦戰鬥很難打,但驛谷川戰鬥之後,志願軍找到了克敵制勝的辦法,那就是坑道工事。而坑道工事的雛形正是由47軍首創,然後向全軍推廣。
李延年當時就擔任47軍140師418團3營7連指導員。反擊346.6高地戰鬥,7連本來是助攻。結果7連打成了主攻。關鍵不在這,在隨後美軍的反撲中,美軍動用了8個連的兵力。3營與美軍連續血戰,傷亡極大,7連只剩4個班,8連2個班,9連1個班,機炮連2個班。全營的幹部幾乎傷亡殆盡。當時4個連隊的剩餘人員處在各自為戰的狀態中。稍微瞭解點戰鬥的人都知道,到這種時候其實已經是最後的時刻。各自為戰的部隊很容易被美軍打垮。
可是這個時候李延年挺身而出,他在美軍的炮火中奔走各個陣地,硬是把處於絕境中的3營部隊擰成了一股繩。於是3營剩餘的不足1個連的人員,原本已經一盤散沙的剩餘人員,再次迸發出巨大的戰鬥力,連續把攻上來的美軍給打了下去。
最後在完成防禦任務,奉命轉移的時候,李延年自己留下來斷後。7連戰士滕桂橋推開了自己的指導員,手持爆破筒對著蜂擁而上的美軍衝了過去。
是什麼讓自己的戰士願意舍掉自己的生命讓指導員先走?其實在反擊346.6高地之前,李延年就已經帶著7連多次執行過出擊戰鬥任務,屢戰屢勝。10月4日晚上的那次出擊卻中了美軍的埋伏。在組織部隊撤退的時候,戰士劉立軍中彈摔下了山崖。李延年強行命令部隊先撤,自己一個人返回去救劉立軍。救起劉立軍後,李延年又發現了另一個負重傷的戰士申平健,他腸子都流了出來。李延年一個人帶著兩個戰士往回走,美軍的機槍不停盲射地封鎖著道路,李延年也受了傷。申平健跟李延年說:“我不行了,你扔了我自己走吧。”李延年說:“你死不了,別咋呼。有我在,就有你在!”
最終李延年一個人把兩個受傷的戰士帶了回來。回來之後,李延年自己向全連做了檢查,檢討為什麼這次出擊戰鬥沒能成功。其實總共就兩個人受傷,兩個人全被他一個人帶回來了。
你說,跟著這種指導員,戰士們能不捨生忘死嗎?我們部隊常說一句話叫“尊幹愛兵”,什麼叫“愛兵”,幹部願意用自己的命去救戰士的命,戰士就願意用自己的命去換幹部的命。
驛谷川戰鬥,47軍連級幹部就有6個戰鬥英雄,分別是特等功臣、一級戰鬥英雄,141師422團5連連長楊寶山,特等功臣、二級戰鬥英雄,141師422團指導員閻成恩,他們兩個都是在天德山戰鬥中獲得殊榮;特等功臣、一級戰鬥英雄,139師417團1連連長周景和,在287高地反擊戰中獲得殊榮;特等功臣、一級戰鬥英雄,139師416團5連連長張永富,特等功臣、二級戰鬥英雄,139師416團5連指導員龐殿臣,他們兩個是在嚴峴山戰鬥中獲得殊榮;最後一個就是特等功臣、一級戰鬥英雄140師418團7連指導員李延年。
大家都是戰鬥英雄,憑什麼李延年能獲得“共和國勳章”?因為李延年和其他英雄不一樣,驛谷川戰鬥的時候,7連是沒有連長的,連長提拔了,新連長還沒有到位,指導員李延年一個人率領連隊奮戰。346.6高地戰鬥中,他更是率領全營奮戰。一人身兼兩職,比其他戰鬥英雄勝出一籌。
這場戰鬥給美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軍戰史中的描述都是如下的話語:
“中國人抵抗之激烈程度以拼刺刀為標誌,很多陣地在一天之內易手三四次。”
“儘管戰鬥異常激烈,但進攻作戰仍無進展。”
“儘管空投了千磅炸彈和凝固汽油彈,也無濟於事。”
“中國人頑強防守,往往戰鬥到最後一人,使騎兵第1師付出重大代價。”
“情況往往是,美軍攻佔了作戰目標之後,兵力不足以抵抗中國人隨之而來的強大反衝擊。”
“連續攻擊了8天,但中國人始終不退卻。”
“這些衣衫襤褸的中國人,好像吃了不怕死的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