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比氣候帶次一級的氣候單位是氣候型。氣候型是由自然地理環境差異引起的,在地球上不呈帶狀分佈。在一個氣候帶內,可以劃分出幾種氣候型,同樣的氣候型也可以分佈在不同的氣候帶內。例如,海洋性就有溫帶海洋性氣候和熱帶海洋性氣候。沙漠氣候也分佈在熱帶、副熱帶和溫帶。
氣候型有很多種,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是兩種最基本的氣候型,其他氣候型都可以從這兩種型別演變而來。例如,海岸氣候就是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過渡型;季風氣候則是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混合型;沙漠氣候是大陸性氣候的極端情況;草原氣候則是大陸性氣候到沙漠氣候的過渡情況;山地氣候雖然成因和特點都比較特殊,但是它的特點也可以從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的類比中得到。
氣候型的劃分,通常是採用氣溫、降水量和其他要素的平均值及年變化特徵作為指標。在資料缺乏的情況下,也使用自然地理資料,如洋流、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資料作參考。
大陸性氣候
大陸性氣候是地球上一種最基本的氣候型。其總的特點是受大陸影響大,受海洋影響小。
在大陸性氣候條件下,太陽輻射和地面輻射都很大。所以夏季溫度很高,氣壓很低,非常炎熱,且溼度較大。冬季受冷高壓控制,溫度很低,也很乾燥。冬冷夏熱,使氣溫年變化很大,在一天內也有很大的日變化,氣溫年、日較差都超過海洋性氣候。春季氣溫高於秋季氣溫,全年最高、最低氣溫出現在夏至或冬至後不久。最熱月為7月,最冷月為1月。
夏季太陽輻射強,地面加熱迅速,氣溫急劇上升,對流上升運動增強,雲量增多,常有積雨雲,並伴隨陣風和大風,使整個夏季雨水相對較多,溼度增大。冬季乾燥,晴朗,地面輻射極強,多日照,少雲量和降水。在大陸性氣候條件下,降水量集中在夏季,主要是對流雨。降水量年與年之間有很大變化,常有洪澇或乾旱發生。
海洋性氣候
海洋性氣候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氣候型。總的特點是受大陸影響小,受海洋影響大。
在海洋性氣候條件下,氣溫的年、日變化都比較和緩,年較差和日較差都比大陸性氣候小。春季氣溫低於秋季氣溫。全年最高、最低氣溫出現時間比大陸性氣候的時間晚,最熱在8月,最冷在2月。
在海洋性氣候條件下,氣候終年潮溼,年平均水量比大陸性氣候多;而且季節分配比較均勻。降水量比較穩定,年與年之間變化不大。四季溼度都很大,多雲霧,天氣陰沉,難得晴天,少見陽光。
溼和、多雲、溼潤的海洋性氣候,給人們以舒適的感覺。其實,這種氣候對植物生長並不有利。19世紀末就有人發現,在歐洲,海洋性氣候條件下生長的小麥,蛋白質含量少,至多隻有4%~8%。隨著深入大陸,到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小麥的蛋白質含量增高達9%~12%。在比較乾燥炎熱的地區,小麥的蛋白質含量增高到18%,甚至在20%以上。原蘇聯科學家證明:一個地區的氣候大陸性越強,小麥的蛋白質含量也就越高。在氣候溫涼潮溼的地方,小麥的澱粉含量增加,而蛋白質含量卻降低。人們為了補充蛋白質的不足,只好藉助於肉類,但是又帶來脂肪過多的缺點。可見,在海洋性氣候條件下生活,氣候雖然溫和,但也存在著不利於人類身體健康的因素。
季風氣候
季風氣候是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混合型。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溫氣流的影響,高溫多雨,氣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來自大陸的乾冷氣流的影響,氣候寒冷、乾燥少雨,氣候具有大陸性。
在季風氣候條件下,夏季暖熱,冬季寒令。因此,氣溫年較差比海洋性氣候大。最冷月出現在1月,表現出大陸性氣候特點;最熱月出現在7~8月,秋季氣溫高於春季氣溫,又表現出海洋性氣候特點。例如長沙,年較差24.6℃,最冷月1月平均溫度4.7℃,最熱月為7~8月。從月平均值來看,7月平均為29.3℃,8月平均為28.7℃,7月只比8月高0.6℃,實際上在1951~1980年的30年中,有1/3的年份是8月溫度高於7月,況且從平均最高溫度看,則以8月最熱,為31.2℃。再以南京為例,年較差為26.0℃,1月最冷,平均為2.0℃,最熱也在7~8月,7月平均為28.0℃,8月平均為27.8℃,從1951~1980年30年間,有14年是8月平均溫度高於7月,平均最高溫度也是8月最熱,為30.5℃。
在季風氣候條件下,夏季潮溼多雨,冬季乾燥少雨。在季風氣候條件下,降水量的多少,雨季的早晚,完全決定於季風進退的早晚和強弱。例如,長沙的雨季就比南京早一個月,到華北,雨季只在6~8月,甚至只有7~8月是雨季。雨季的長短與夏季風控制有關係。在季風氣候條件下,雨量極不穩定,逐年變化很大。在長沙,多雨年比少雨年的雨量多兩倍,南京則多3倍,北京則超過5倍。所以,在季風氣候條件下,水、旱災害頻繁,是對人們生產和生活極不利的一面。
季風氣候的高溫與多雨時期基本一致,雖然不免有悶熱難熬之苦,卻對發展農業十分有利。因為在作物生長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時候能有充足的雨水供應。
沙漠氣候
沙漠氣候是大陸性氣候的極端情況。在副熱帶、沙漠分佈最廣,基本原因就是少雨,植物難以生存,植物種類和數量極其稀少,以致地表裸露,空氣十分乾燥。在沙漠地區,白天太陽輻射強,地面加熱迅速,氣溫可高達60~70℃,上升氣流強,但因空氣乾燥,極少成雲致雨,只有狂風沙塵;夜間地面冷卻極強,甚至可以降到0℃以下。由此,氣溫日變化非常大,可以高達50℃以上。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雖屬溫帶沙漠,但“早穿棉、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並不是聳人聽聞的傳說,而是現實的生活畫面。
沙漠地區降水量奇缺,一般不到50毫米。若羌雖在沙漠邊緣,年降雨量也只有17.4毫米,最少時的1957年只降雨3.9毫米。吐魯番年降雨量也只有16.3毫米,1968年全年只有2.9毫米。在這樣少雨的情況下,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邊緣仍能利用天山和崑崙山融化的雪水,發展農業,種植水稻、小麥、玉米、棉花、葡萄等。加上夏季氣溫高,日照豐富,收成並不低,而且質量很好。
草原氣候
草原氣候也是一種大陸性氣候,是森林到沙漠的過渡地帶。氣候呈乾旱、半乾旱狀況,土壤水分僅能供草本植物及耐旱作物生長。溼帶草原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多數地方是200~3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夏季,6~9月降水量佔全年的70%~75%。氣溫冬冷夏熱。我國溫帶草原夏季各月平均溫度都在20℃以上,而冬季各月平均溫度都在-5℃以下,年較差都在30℃以上。溫帶草原多豆科植物,是很好的放牧區。
熱帶草原主要分佈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兩側。全年氣溫較高,最冷月在16~18℃以上,最熱月出現在雨季到來之前,氣溫約26~28℃,有明顯的乾溼季。在溼季,氣溫高,溼度大,草木蔥鬱;一到乾季,草木凋落,一片枯黃。靠近赤道氣候帶的一側,溼季長,乾季短。靠近熱帶沙漠的一側,溼季短,乾季長。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溼季。因為氣溼高,蒸發大,雨水僅能供草本植物和短生喬木生長,所以也稱為熱帶稀樹草原。
地中海式氣候
地中海式氣候是出現在緯度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的一種海洋性氣候。以地中海沿岸最為明顯,其他地區如北美洲的加利弗尼亞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區,也都有類似的氣候。
地中海式氣候的特點是:冬季受西風帶控制,鋒面氣旋活動頻繁,氣候溫和,最冷月氣溫在4~10℃之間,降水量豐沛。夏季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氣流下沉,氣候炎熱,乾燥少雨,雲量稀少,陽光充足。全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冬季半年約佔60%~70%,夏季半年只有30%~40%,冬季降水量多於夏季。
夏季溫度在沿海和內陸有較大區別,沿海受冷洋流影響,溫度較低,最熱月在22℃以下,空氣比較潮溼,多霧,稱為涼夏型。在內陸距海較遠,海洋調節較小,空氣乾燥,暖熱,最熱月溫度在22℃以上,稱為暖夏型。
地中海式氣候的特點,是高溫時期少雨,低溫時期多雨。這種不協調的配合,對植物十分不利。在生長季節,植物必須經過炎熱乾燥的鍛鍊,為了減少蒸發,自然植被多半是生長得短小的喬木和灌木等常綠硬葉林。
苔原氣候
苔原氣候是極地氣候帶的氣候型之一。多分佈在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北部。全年氣候寒冷,最熱月氣溫在0~10℃之間,全年都是冬季。年降水量都在250毫米以下,大部分降水是雪,部分冰雪夏季能短期溶解。相對溫度大,蒸發量小,沿岸多霧。因為溫度低,只有苔蘚、地衣類植物可以生長。
冰原氣候
冰原氣候分佈在南極大陸和格陵蘭高原,是極地氣候帶的氣候型之一。終年為冰雪覆蓋,所以也叫冰漠氣候、冰原氣候或永凍氣候。冰原氣候區最熱月氣溫也在0℃以下,降水量稀少,年降水量約100毫米左右,都是以雪的形式降落,風速常常在25米/秒以上,最大風速超過100米/秒,常吹拂冰雪成為雪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