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肥胖對人體有多種危害,這一點我們一直都是這麼認為的,相信很多人的看法也是這樣。從小就有人跟我們說,不能太胖,胖了對心臟不好,對肝臟不好,還會增加骨骼和血管壓力,甚至會影響呼吸越來越醜。可是,有一項研究卻發現,肥胖並不是一無是處,在某些癌症面前,它甚至能提高你的存活率,這是怎麼回事呢?
研究人員對受試者進行了三年的跟蹤研究,包括肥胖者、超重者、正常者,結果發現,肥胖者比另外兩種體型的人存活率更高。這一結果顯然和我們的認知相反,所以,也被稱為肥胖悖論。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結果呢?研究人員解釋說,癌症是一種消耗性疾病,在治療過程中通常要給予大量化療藥物,肥胖的人耐藥性和承受能力比瘦弱的人更強,簡單來說,就是他們更禁得住折騰,這可能是脂肪的功勞。
在平時看起來多餘的脂肪,這個時候反而成為了保護人體的一種因素,大大提高了癌症患者的存活率。以這次的受試者為例,BMI指數大於28的人比BMI指數在18-24之間的人存活率高出29%。這次的研究或許能給我們啟示,肥胖不一定都是壞事,或許以後可以用它來預測癌症患者的存活率。
但是,這不代表人們就可以隨意給自己增加體重,需知道,這種特殊情況只存在於少數癌症中,對於大多數癌症和疾病來說,肥胖依然是一個危險因素,最好將BMI指數控制在健康範圍內比較好。
BMI指數範圍,參考一下,看看你是胖還是瘦
小於18.5 偏瘦
18.5-23.9正常
24-27.9 超重
大於28肥胖
計算公式為:(BMI)=體重(kg)除以身高 (m)的平方
示例:體重60kg,身高1.6m,BMI指數為23.4,這個數值在正常範圍內,但是要注意,再胖下去就要到超重範圍。如果體重75kg,身高1.6m,這個身材就屬於肥胖了,建議減肥!
其實,關於胖瘦的問題,還要根據年齡不同來討論
在40歲之前,身材勻稱體重在健康範圍內,不管是對血管還是對骨骼都是有利的,如果太胖可能會增加糖尿病風險,而太瘦又可能增加骨折、貧血機率。但是到了55歲以後,體重保持在24-27.9之間是比較健康的,他們的預期壽命、抗病能力都會比偏瘦、正常體重的人要高。
“千金難買老來瘦”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聽過,身邊也遇到過一些精瘦的老人,經常炫耀自己身體好,從健康角度來看,到老來真的是瘦比胖好嗎?我看不見得。
從肌肉含量來說,50歲以後少了15%,70歲以後少了30%,在肌肉減少的同時,也是力量和脂肪的流失,面板緊緊貼在身上,就像“皮包骨”,看起來面黃肌瘦,實在和健康不靠邊,與此同時四肢無力、骨折、關節疼痛等毛病也會一一找上門來。
所以,如果老年人發現自己體重下降很快,不應該沾沾自喜,而是應該考慮是不是要適當進補了,太瘦可不是一件好事。有研究表明,老年人肌肉含量少,可能會增加心梗和房顫風險,太瘦的老年人心梗風險會增加4倍,這是非常危險的,如果有胸痛、頭暈、憋悶、牙痛等症狀,應引起重視。
為啥胖子比瘦子活得更久?
身材微胖的老年人,體內有更多的營養儲備,不容易缺乏營養素,激素水平、迴圈系統保持相對穩定狀態,他們肌肉力量、反應能力、抗摔能力較好,就算跌倒了、生病了,對內臟的損傷也比較小。再者還能說明一點,肥胖是因為吃得好所以才胖,老年人不怕吃得多,就怕沒有胃口吃得少,食物是能量來源,若是進食減少營養吸收不好,那麼連最基本的運轉都無法維持,更不要提做家務、運動跑步、去旅遊了。
老年人一定要改變觀念,不能一味追求瘦,更不能為了瘦每天清湯寡水不吃肉,一個人的胖瘦和多個方面有關係,不是光靠飲食這一點就能做到。正確的飲食應該保證營養均衡,搭配多種蔬菜和肉類,吃得好了,抗病能力才會好。
當然,這不是對肥胖者的誇獎,若是脂肪都集中在腹部,就要注意了,這屬於腹型肥胖,對心臟、肝臟、血糖影響很大,要儘快減肥。平時自己在家可以測量,發現肚子凸起很多,腹圍大於90釐米(男性)就說明太胖了,減掉一點脂肪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