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就是榜樣,榜樣即為力量。袁隆平的名字,將永遠鐫刻在中國農業現代化的豐碑之上。
提起國際上赫赫有名的獎項,諾貝爾獎必然是在其中之列。諾貝爾獎的頒佈,每年都是國際之上的大事,很多人都在猜想當年的諾貝爾獎的得主,尤其是還有一些人長期是諾貝爾獎的陪跑者,在多次提名之後,始終未能摘得桂冠,實在是一大遺憾。
諾貝爾獎的設立距今已100多年,期間有無數學者有幸拿到盛名與豐厚的獎金,尤其是對於那些人來說,能夠獲得諾獎將會對人生產生巨大的改變,世界的目光也將聚焦於一身。但較為遺憾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和國成立之後,以中國人身份獲得諾貝爾獎的目前也只有兩位,一位是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一位是在2015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至今仍然記得2012年莫言摘得諾獎之時,在國內引起的轟動效應,當時的學校裡面莫言的著作受到關注,一時之間莫言便成為了紅人作家,可見諾貝爾獎對一個人的影響巨大。
但關於中國人和諾貝爾獎的故事,其中又不得不提的一位便是在世界物理學界有著突出地位的楊振寧,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但一些現實性的問題,對於楊振寧的國籍歸屬問題也因此處於爭論之中,不可否認,楊振寧的成就絕對是極為突出的,他給中國人留下的印象也是極為深刻的。
近些年來的,中國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績足以讓世界矚目,這與百年之前一窮二白的中華大地相比絕對是翻天覆地的改變,在新興科技領域,中國人也開始發揮自己的光熱,對世界做出了影響改變,但很多人還是有疑問,為什麼我們就是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的誕生
諾貝爾獎是根據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於1901年開始每年頒發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與和平。諾貝爾獎普遍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生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是傑出的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企業家。 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其中以硝化甘油製作炸藥的發明最為聞名,他不僅從事研究發明,而且進行工業實踐,興辦實業,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鉅額財富。也許是有感於人類活動對於世界的改變,而且他也想看到那些真正有貢獻的人獲得相應的獎勵與支援。因此在即將辭世之際,諾貝爾立下了遺囑:“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度為人類做出好的貢獻的人。”
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於成立300週年之際,提供資金增設諾貝爾經濟獎,並於1969年開始與其他5項獎同時頒發。便正式形成今天所見的6大類獎項,以獎勵那些對人類發展真正做出貢獻的人。
根據諾貝爾遺囑,在評選的整個過程中,獲獎人不受任何國籍、民族、意識形態和宗教信仰的影響,評選的第一標準是成就的大小。但從至今以來的諾貝爾獎的頒佈來看,美國、英國等國始終佔據了其中的絕大多數,其中以美國為絕對的佼佼者讓世界所矚目,在美國的高校之中,很容易就找到諾貝爾獎的獲得者。
如今,諾貝爾獎的獎金額度達到了900萬克朗,約合人民幣750萬元,對於任何人來說這都是一筆鉅額的資產,畢竟很多人辛辛苦苦努力一輩子可能還賺不到這麼多的財富,這也是讓諾貝爾獎每年受到關注的重要原因。
按理說,諾貝爾獎應該頒發給對人類發展有貢獻之人,至少有貢獻的人能夠獲得提名的機會。因此很多人不免發出疑問,作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將雜交水稻推向高點,並且影響世界的袁隆平,此前並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獎的提名呢?
袁隆平與雜交水稻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於北京協和醫院。1931年至1936年,隨父母居住北平、天津、江西九江、江西贛州、湖北漢口等地。幼年時期的他就已隨父母輾轉多地,因為當時的中國難以有一方淨土,只能在流離之中追求安全。到了初、高中時期,他依然需要在多地之間流轉,期間他曾見到了太多因為糧食不足而飢餓導致死亡的現實,這也讓他暗自發誓,一定要改變這樣的情況。
1949年袁隆平考上了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1953年8月,袁隆平畢業於西南農學院農學系。服從全國統一分配,到湖南省懷化地區的安江農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遠落後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農校教書。
1960年7月,他在農校試驗田中意外發現一株特殊性狀的水稻。他利用該株水稻試種,發現其子代有不同性質。因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會出現性狀分離,所以他推論該為天然雜交水稻。隨後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個品種的花粉,嘗試產生雜交品種。1961年春天,他把這株變異株的種子播到創業試驗田裡,結果證明了1960年發現的那個“鶴立雞群”的植株,是“天然雜交稻”。
當時的他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師,但看到太多的人因為飢餓生活難以度日的情況,他毅然決然地走上了這條不歸路,好在上天總是會眷顧有心之人。
1965年7月,袁隆平又在14000多個稻穗中逐穗檢查到6株不育株,並在此後兩年播種中,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徹底推翻由傳統經典理論米丘林、李森科的“無性雜交”學說,並推論水稻亦有雜交優勢。透過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復系的三種途徑來培育雜交水稻。他的一生開始與雜交水稻緊緊聯絡在了一起。
1973年,在世界各國普遍認為自花授粉的水稻沒有雜種優勢的情況下,袁隆平帶領研究組成功實現雜交水稻三系配套,育成具有根系發達、穗大粒多等優點的強優勢雜交水稻。這無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尤其是讓世界開始對中國的農業研究有所關注,畢竟此前他們堅定認為的自花授粉的水稻沒有雜種優勢,袁隆平對於中國與世界,都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而對於許多90後的學生來說,最早對於袁隆平的瞭解就是在於課本之上,在70年代的複雜局勢之下,袁隆平及其團隊能夠有如此巨大的科學成就,完全就是振奮人心的。
1996年中國開始實施超級稻育種計劃,在基礎理論和品種選育方面都取得較大進展。分別於2000、2004、2011、2014年實現了大面積示範畝產700、800、900、1000公斤的“四連跳”。 2020年11月2日,位於湖南省衡南縣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範基地迎來晚稻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加上7月份測得的早稻平均畝產619.06公斤,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測產突破1500公斤大關。
糧食安全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問題,只有自己手中有足夠的實力,國家有充足的儲備,我們才能不受制於人,也只有我們能夠培育出自己所適應的優良品種,不再依靠於國外的種子進口,我們才能真正後顧無憂,而袁隆平團隊對於中國的意義便在於此。
雜交水稻除了在中國的種植之外,也逐漸走出了世界,在中亞、非洲等一些國家,都開始了中國雜交水稻的種植,對於世界的水稻種植事業,中國已經走在了絕對的前列。
但是成果這麼突出,為何卻沒有獲得提名呢?按照諾獎的提名規則,只要有一位諾獎委員會的委員提名,便能夠獲得提名的資格,但是從目前所獲得諾貝爾獎人來看,主要還是以西方為主,始終是以一種西方輿論主導下的獎項提選。
如果從貢獻度來說,袁隆平絕對是領為人先的,但為何他沒有獲得了諾貝爾獎的提名資格呢?
為什麼袁隆平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的提名?
首先,諾貝爾獎是需要理論作為基礎的,也就是說獎項需要足夠的理論支撐。而雜交水稻則是在不斷實踐基礎之上的結果,他們需要不斷地促進生產再加以試驗,完成相應的突破,不斷尋找最優之法,進而將其擴大化。如果能夠將雜交水稻轉化為一套系統的理論知識,則可能會受到更多科學家的關注。
其次,諾貝爾獎更多關注於創新性。此前美國的萊德伯格第一次發現了細菌的雜交現象,而雜交水稻的技術也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1906年,美國人沙爾開始了他的雜交玉米實驗。2年後,沙爾從自己的雜交實驗中得到了結論,那就是雜交種玉米可以透過同時繼承父母與母本的優勢,獲得更好的生物特性,這個詞被定義為雜種優勢。1954年,美國農業部的J. C. Stephens, 將自己在非洲利用雜交技術顯著提高高粱產量的研究成果發表出來。也就是說在雜交水稻出現之前,世界之上已經有不少關於雜交技術的應用,如果給雜交水稻頒獎,那麼雜交高粱、玉米等又該怎樣獎勵呢?這也是他們考慮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者,諾貝爾獎並沒有關於農業方面的獎項,而從原理上來說,雜交水稻與物理、化學、生理等方面又不好相聯絡,唯一有所關聯的還可能是諾貝爾和平獎,但關於和平獎的名聲,好像並不怎樣,畢竟這個獎項能夠頒發給一位戰爭國家的總統,就代表了它意義的轉變,如果讓袁老接受這樣的獎項,倒是對他的一種侮辱。
結語
袁老的成就,不需要這些虛名的加持,他帶給中國的、世界的影響已經足夠突出,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袁老是我們心中的英雄。
如今的袁老已經駕鶴西去,但他留給人們的,是那割捨不掉的國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