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畫廊 | 格里採,俄羅斯畫家,於上世紀70年代獲得了“蘇聯人民美術家”這一崇高稱號。
一個家,既要有溫暖,也要有規矩。
家庭裡,永遠不能缺少規矩。 一書中寫道:“有規矩的自由叫活潑,沒有規矩的自由叫放肆。”
愛孩子與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一個家,既要有溫暖,也要有規矩。
“愛孩子”與“立規矩”,二者缺一不可。
從小立好規矩,以恰當的方式加以引導和教育,讓孩子懂得愛自己、愛家人,讓他知道什麼事情是可以做的,什麼事情是堅決不能做的,遠比等孩子不聽話之後,再生硬地打罵、管教有效且重要得多。
曾經在一兒童繪本上看到一個故事:
兒子問:“如果我把枕頭弄得羽毛滿天飛,你還愛我嗎?”
媽媽說:“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得把羽毛收拾起來。”
兒子問:“如果我把畫畫的顏料灑在妹妹身上,你還愛我嗎?”
媽媽說:“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得負責給妹妹洗澡。”
故事中媽媽不厭其煩地向孩子保證“我永遠愛你”,同時又不忘強調:孩子,你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你要承擔你行為所帶來的後果。
孩子犯了錯,父母不能幫孩子逃避,而應該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讓孩子有面對錯誤的誠實和勇氣。
這才是“立規矩”的意義所在。
規矩不是強加給某一人的要求,而是家裡所有人都必須遵守的原則。
父母在制定規矩時,如果沒有把自己算進去,甚至一邊給孩子立規矩,一邊自己破壞規矩,那隻會讓孩子心生反感。
所以,不要單向地給孩子立規矩,家裡所有的規矩,家裡所有的成員都要遵守。
家庭裡立下的規矩,影響著家庭裡的每一個人。父母也應該用規矩嚴格要求自己。
否則,那不叫規矩,而是命令。
父母的一舉一動,會深深烙印在孩子的心底;家庭的環境,會最終反映在孩子未來漫長的人生之中。
父母改變觀念,陪孩子一起成長,共同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才是培養優秀孩子的靈丹妙藥。
父母之愛子,是天性也是本能。如果是在父母溺愛下長大的孩子,成長的只是身體,而非心智。
父母無休止、無條件地付出,只能養出寄生蟲式的巨嬰,沒有半分反哺感恩之意。
不知道感恩的孩子,即便父母付出再多,在他的眼裡也不過是常態,一旦這種常態被打破,心中的怨恨就會吞噬他。
很多父母都恨不得把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送給孩子,但其實,最好的東西往往是不需要刻意去尋找的,因為它一直在身邊。
那是高質量的陪伴,是堅定的眼神和深沉的愛。
有個比喻說得極妙:“養孩子如放風箏,既要它飛得高,又要它不斷線。”
規矩,就是那條線。
孩子可以自己去往廣闊的天地,而規矩的意義,是讓他守得住本心,不至於在紛繁複雜的社會里迷失了方向。
一個有規矩的家庭,目的也不是培養出一個“聽話”的木偶,而是一個人格獨立、德行兼優的孩子。
一個有規有矩的家庭裡,夫婦有和,長幼有序,父子有親,家風自正。
愛與規矩並行,才是一個家庭最好的家教。
點亮“在看”,一個家,既要有溫暖,也要有規矩。
作者:國館 來源:國館文化(ID: guoguanwenhua)
監審:葛素表
監製:李代祥、吳煒玲
編輯:李永錫、王宜玄、何莉
美術設計:趙丹陽
實習生:孫譽寧、楊幸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新華社音影片部
讓愛與規矩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