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帶孩子出去玩,我們總能見到這種場景:
有的孩子精力旺盛,整體到處跑也不覺得累,非玩到精疲力盡才肯罷休;
有的孩子卻總是無精打采,出門沒一會兒就累了,做什麼事情都慢半拍。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兩個極端呢?這就跟我們今天要說的“警醒度”有關係。
什麼是警醒度
簡單理解,警醒度就是我們常說的“精神狀態”,或稱為“神經系統喚醒水平(Arousal Level)”。
警醒度是神經系統的準備度,從行為表現上來講,警醒度是指一個人對本身內在及外在環境刺激所能接受的程度。
當孩子警醒度過高時,大腦對於接收到的資訊就無法做出有效過濾,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無論什麼資訊都會做出反應甚至過激反應。
一般表現為多動、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是焦慮,伴隨出現的還有睡眠問題及消化問題。
如果孩子警醒度偏低,也就是精神狀態處於低迷狀態時,那麼神經系統就無法對於刺激做出有效反應,從而可能會疏漏掉重要資訊。
一般表現為精神渙散,無法集中注意力,反應慢,甚至會缺乏安全意識。
可以說,警醒度對孩子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來說,都十分重要。當孩子不能正常調節自己的警醒度時,就會影響注意力,尤其是注意力持續的廣度,從而影響社交、情緒、學習等方面。
警醒度與什麼有關
簡單來說,警醒度與我們感覺神經系統的調節能力有關,每個人的調節能力不同,需要的感覺輸入量也就不同。
有的人只需要做一些較輕微的動作(看電影、盪鞦韆、咬冰塊等),所提供的感覺輸入就能維持他的警醒程度。
而有的人可能需要更強烈一些的輸入,比如跑步、攀巖、跳舞等,才可以保持良好的狀態。
對於神經系統還不成熟的孩子,他可能需要更大量、更強烈的感覺刺激輸入,來幫助他的神經系統發展成熟、穩定。
但是如果大人不甚瞭解,只看到孩子表面的行為,就可能會給孩子貼上“不好好學習”、“不聽話”、“不認真”之類的標籤。
如何調整警醒度
警醒度對孩子來說十分重要,那平時我們可以透過哪些感統訓練來改善呢?
①當警醒度過高時,我們可以運用一些舒緩的、幅度小、有規律的前庭刺激,比如盪鞦韆、搖搖椅等進行調節,另外配合觸覺深壓和抗重力活動來刺激本體覺。
②當警醒度偏低時,我們可以藉助滑板、蹦床等這些有速度變化的運動來刺激前庭覺。
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小遊戲,就可以幫助孩子調整警醒度,當然要注意在安全、適度的前提下進行,必要時可尋求專業老師的輔助。
● 觸覺
提高警醒度:撓癢癢、用力拍拍或擦擦孩子的背部與四肢。
降低警醒度:使用觸覺刷,或者撫觸操、按摩操、裹被子等等,讓孩子慢慢放鬆。
● 前庭覺
提高警醒度:搖晃、跳躍類的遊戲,比如搖擺錘、蹦床、跳繩、往返跑、前滾翻等等,也可以帶孩子在公園,用較快的速度讓孩子盪鞦韆。
降低警醒度:同樣可以使用鞦韆或搖椅,讓孩子緩慢地、有規律地按節奏前後搖晃。
● 本體覺
提高警醒度:透過本體覺提高警醒度,可以做個伸展操、有氧操,或者去外面跑跑步,也可以結合前庭覺的提高方法進行訓練,比如蹦床、大滑板、翻跟頭等。
降低警醒度:本體覺是肌肉關節的感覺,是當我們在主動出力完成動作時,肌肉產生收縮,關節受到擠壓而接收到的感覺。
可以透過推牆壁的遊戲、拉單槓、對牆壁丟接球,或者使用毯子、棉被給孩子一些深壓覺,讓孩子感受舒服和放鬆,達到降低警醒度的目的。
● 視覺
提高警醒度:光線的變化,可以給到視覺一定的刺激,可以拉開窗簾或開啟燈,或帶孩子到戶外活動,改變一下孩子活動的環境。
降低警醒度:可以把室內光線調暗,減少過多的視覺刺激,並給孩子一個乾淨整潔的環境,把無關的東西都收到櫃子裡。
● 聽覺
提高警醒度:放一些節奏感強或孩子喜歡的音樂,也可以換一個鬧鐘鈴聲,改變一下普通的日常。
降低警醒度:聽節奏重複、較慢的音樂,要避免孩子會跟著哼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