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孩子都出牙了、會爬了,我家孩子怎麼還沒動靜”“人家孩子都會認字了,我家小寶怎麼就知道成天瞎玩”“書上說一天要喝夠900毫升水,我們孩子怎麼老喝不到這個標準”……孩子成長中的每一件小事,如果和別人家孩子或者書本上不太一樣,都會觸動家長緊張的神經,甚至發展為一種焦慮狀態。據媒體報道,育兒焦慮,成為越來越普遍的問題。
當下,優生優育、提高人口素質的環境逐漸形成,對於新晉父母而言,採取、研究更加科學的手段來養育孩子幾乎成為了一種“天生的自覺”。這樣的意識本是有益於孩子的成長的。然而,一旦把優生優育的相關理論絕對化、偏執化,一味“照書養娃”,過於追求完美,甚至盲目攀比,就很容易矯枉過正、適得其反。
這樣的偏執,在於忽略了孩子的個體差異。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不會有完全相同的孩子。再科學的育人方法和書籍,也難以完全適合所有的孩子。養娃條條按“標準”,難免會發現孩子這樣或那樣不合“理論”的“異常”,這不僅會在日常生活中影響家長的教育乃至生活方式,還給孩子一種無形的壓迫感,會給孩子以後的成長帶來許多負面影響。
有的父母,會因為孩子沒有達到“三翻六坐八爬”的標準而寢食難安,到醫院體檢正常也不放心,甚至懷疑醫生的醫術不精。孩子還沒有成長,父母就先患上了“焦慮症”。也有的父母,遵循“寶寶的免疫系統尚未發展健全,要格外注意衛生清潔”等理論,硬將自己逼成潔癖,反覆消毒、蒸煮、換衣服、洗澡,甚至有了強迫症,最終孩子難以適應環境,反而經常生病。在焦慮中中失去健康心態的父母,又怎麼能培育出健康的孩子呢?
這樣的偏執,也加重了家庭的負擔。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家庭的希望,給予孩子關注、付出,並沒有錯。然而,一旦把孩子的優育視為唯一,成為家庭唯一的關注中心,例如部分家長採取的一些令人瞠目結舌的“雞娃”做法,就會讓人啼笑皆非,讓孩子承擔巨大的壓力。同時,也會加重家庭各方面的壓力,甚至影響家庭的正常生活,這就得不償失了。
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家庭的少子化,社會的發展,家庭經濟條件的改善,為人們追求完美的優生優育提供了基礎。但倘若這種追求被扭曲成一種偏執,也勢必會影響人們的生育慾望,不可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古語云,過猶不及。在育兒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適可而止、量力而行。專家們提供的育兒經驗只是針對大多數孩子的普遍情況,並非一成不變的絕對真理。把此作為唯一標準,按圖索駿,就會忽略了孩子的“個性”和特有的生長髮育軌跡。重視優生優育並沒有錯,倘若把專家的理論絕對化,反而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關育兵)
來源: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