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關節炎是產生腰痛的原因之一,慢性腰痛患者中約15-30%是來自骶髂關節病變。腰椎融合術後再發腰痛的患者中40%是因骶髂關節障礙。骶髂關節炎是骶髂關節出現的炎性反應,骶髂關節扭傷及錯位的患者往往都伴有骶髂關節炎,也可以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在發病初期表現為骶髂關節炎。長時間不良姿勢引起骨盆旋移的腰痛患者也常常伴有骶髂關節炎。
骶髂關節
骶髂關節由兩塊髂骨與一塊骶骨構成。關節面扁平,彼此對合非常緊密,屬平面關節。關節囊緊張,緊貼於關節面周緣,其周圍有許多強韌的韌帶加強,關節腔狹小,呈裂隙狀。
骶髂關節是骨盆環三個關節中的主要部分,是脊柱與下肢間聯絡的樞紐,該關節活動度小,但其承受上半身的全部重量,為力量的緩衝帶。
骶髂關節炎的臨床表現與腰肌勞損、椎間盤突出相類似,因此一些腰痛患者經常被誤診為腰肌勞損、椎間盤突出 ,這樣常常導致腰痛看了多年也一直不見好轉。
發病原因
1.急性損傷:彎腰負重扭轉骨盆、猝然跌倒時單側臀部著地、下蹲位負重起立等;
2.慢性損傷:長期彎腰工作、不正確的坐姿、經常過度負重或脊柱疾病;
3.脊柱側彎及脊椎融合術後;
4.懷孕分娩。
臨床表現
1.下腰痛,伴有一側腰臀或兩側腰臀部疼痛,彎腰、轉身、仰臥等使疼痛加劇;
2.有長短腿現象,蹺二郎腿、穿鞋襪困難;
3.腰骶部痠軟乏力,常用手支撐患側,或經常更換坐姿。產後女性可引起恥骨聯合處疼痛;
4.晨僵:時間比較短暫,一般不超過30分鐘。開始活動時感到僵硬,如粘住一般,活動後即可緩解;
5.偶爾會引起大腿、小腿、足部的疼痛及麻木。
簡單自測
單指試驗:用一根手指指向疼痛部位,若該部位位於骶髂關節周圍區域的患者應該考慮是骶髂關節損傷。
影像學表現
自我康復
1.抱膝伸展(單/雙腿)
用手抱住另一側膝關節向上提起至後側有拉伸感,保持8-10秒然後慢慢放下來,重複6-8次。
也可以雙腿完成抱膝的動作(下圖),雙手抱膝向上拉起至下背部和臀部有牽拉感,保持8-10秒然後慢慢放下來,重複6-8次。
2.仰臥膝鐘擺
屈膝約90度,雙腳平放在地上,緩慢有控制讓膝蓋帶著骨盆左右擺動,注意腹部一定要保持微微收緊的狀態,在無痛的情況下完成動作,每組10-20次,重複4-6組。
3.臀橋
屈膝雙腳平放在地上,注意膝關節略小於90度,收腹抬起骨盆,用臀肌發力將骨盆抬起至與軀幹平行,然後慢慢下方還原,注意避免大腿後群和腰部肌肉過度用力,抬起時呼氣下放時吸氣,重複15-20次,做4-6組。
4.眼鏡蛇式
將手撐於肩膀兩側緩慢將上身撐起,避免出現疼痛,保持15-20秒,然後慢慢把上半身放下來,重複4-6組。(若背部韌度不夠,可以用肘支撐)。
保守治療
藥物治療:活血、消腫、止痛等藥物
物理治療:臥床休息、區域性熱敷、衝擊波、理療等
特色治療——超聲引導下骶髂關節阻滯術
對於長期、慢性骶髂關節疼痛,或者疼痛明顯,影響工作及生活的患者,超聲引導下骶髂關節阻滯,可即刻關節疼痛,恢復正常的工作及生活。
我科目前採用超聲引導下疼痛治療技術,利用視覺化的超聲儀器,在超聲的監視下,將穿刺針引導至損傷的骶髂關節處,用最小劑量的藥物,發揮其最大的藥效,能夠有效緩解疼痛,讓損傷的骶髂關節儘快恢復至傷前狀態。
超聲引導下疼痛治療技術,給長期處於病痛之中的患者提供了一個微創、科學、療效好的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