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先老腿 且行且珍“膝”
記者 劉穎豔
李大爺自從退休後,就開始了樂享晚年的節奏,學畫畫、練書法、自駕出遊,爬山釣魚,瀟灑自在。然而,最近他每次下樓梯時,就腿疼不已,走幾步,就必須要歇一會。尤其天氣轉涼,秋風瑟瑟,他的膝關節疼得越發難以忍受,有時疼得徹夜難眠,吃了止痛片,胃又變得很不舒服。慕名找到西安市紅會醫院院長辦公室主任、關節病院關節重建病區楊治主任醫師,診斷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在人工關節置換術方面有豐富臨床經驗的楊治主任介紹,人老先老腿。膝關節磨損、老化,是人體器官的自然老化過程,這和人老了,長皺紋、長白頭髮是一個道理。隨著年齡增長、損傷日積月累,膝關節軟骨失去彈性,出現磨損、破損、脫落,從而導致軟骨下面的骨質外露,關節活動時,骨與骨直接接觸,相互摩擦,從而產生疼痛和運動障礙。像李大爺這樣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所引發的疼痛,不必一忍再忍,及時就診專科醫生,醫生會透過系統檢查評估病情,根據病情發展的不同程度,予以針對性的解決。比如如果是輕微疼痛,可以及時採取藥物治療或物理治療;關節腔玻璃酸鈉注射相當於給老化的關節上“潤滑油”;關節置換就類似補牙——給牙齒戴牙套一樣,給過度磨損的關節戴上保護套……辦法很多,及時、專業的診治可以讓老人們和正常人一樣行走,再度擁有高質量的幸福晚年。
人工關節置換 越來越受歡迎
“瞧!楊主任,你看我現在走路走得多好!”術後來複查的張大媽開心地說。她以前的羅圈腿,現在變得筆直,無論是站立,還是走路的時候,醫生護士都已經完全無法分辨出哪個腿的膝關節是剛做過手術的。
像張大媽這樣的患者很多,西安市紅會醫院每天都有幾十例膝關節置換手術,很多患者都是在術後第二天就可以下床走路,自己上廁所。楊治主任介紹,人工關節置換的優勢在於效果比較確切,且應用時間長,特別是髖膝關節,能夠儘可能地恢復關節的功能,維持時間達到二十多年甚至更長。
目前,人工關節置換術在我國已經發展了幾十年,每年的手術量都在增加,材料也逐漸國產化。全世界範圍內每年有100-200萬人進行人工關節置換,預計我國關節置換數量應該要達到180萬。主要是應用於骨關節炎中晚期、功能受限、疼痛比較明顯的病人。
術後謹記專業指導
楊治主任介紹,目前開展最多的是髖膝關節,當然還有肩肘關節、踝關節和指關節。雖然不是所有的關節都能換,但目前來說,人體主要的關節都可以做到置換。
在楊治主任手術的患者中,不乏很多高齡老人,甚至有些是90多歲高齡患者也成功得到了手術治療,不再拄拐生活。
楊治主任介紹,由於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大多為老年患者,仔細、全面的術前檢查和評估顯得尤為重要。患者是否需要關節置換,首先應該符合關節置換的指徵,包括功能受限、明顯疼痛等。必須經過全方位、仔細地專業分級評估後才能確認,包括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腎功能、營養狀態、心理評估等。如果有些人手術不配合或有過高的期望值,也不適合做關節置換。
每年主刀關節置換手術600餘例的楊治主任發現,在接診的患者中,有很多患者都心存疑問,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後要吃排異藥嗎?楊治主任介紹,關節假體雖然屬於人體的異物,但是與其他外科的活體器官移植不同,置換手術之後並不需要服用排異藥物。也有患者存在材料過敏情況,但是能夠在術前篩查出來,並且隨著關節材料的進步和發展,過敏情況少而又少。
在髖關節、膝關節置換手術之後,通常需要常規使用消炎、鎮痛以及抗凝等三種藥物,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在手術後三天應該停用。消炎鎮痛藥物需要根據患者疼痛程度不同進行選擇,一般口服6周。抗凝藥物最好使用到手術之後兩週。
珍愛膝關節 省著點用
楊治主任介紹,人體關節的老化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我們可以透過科學的生活方式來延緩關節老化。他分享了很實用的生活提醒——下樓時對關節的負重是體重的6倍,因此要少爬樓梯;女士在50歲後就少穿高跟鞋;健身是雙刃劍,避免衝擊性的運動損害膝關節,選擇適宜的健身方法,比如游泳。
心理關愛 加速康復
外科手術提倡快速康復,而手術成功並不是治療的結束,術後康復佔有同樣重要的位置。在楊治主任的微信裡,大部分都是他的患者朋友,“楊主任,我媽就信你說的話……”、“楊主任,你看看我這樣康復鍛鍊行不?”……楊治主任總是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見縫插針,耐心地為他的患者一一解答疑問、指導康復鍛鍊方法。他知道,患者最相信醫生,醫生的一句鼓勵和安慰的話,傳遞了溫暖、力量、希望和關愛,無疑就是一劑良藥。
有位患股骨頭壞死的小夥子曾經無數次輾轉求醫,花費無數,卻絲毫沒有效果。在老母親的陪同下拄著柺杖前來就診,望著陷入絕望、消沉的小夥子和一臉疲憊的老母親,楊主任說,“關節置換可以讓你的兒子重新找回自信!重新迴歸社會!”這一句話,讓小夥子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老母親的眼睛裡也有了神采。後來髖關節置換手術很成功。再後來,來醫院複查時,老母親高興地對楊主任說:“我兒子就要結婚啦”。楊主任聽到喜訊也禁不住激動萬分。
二十多年的從醫經歷,在楊治主任的門診上,除了陝西當地的患者,還有山西、河南、甘肅、西藏、寧夏……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紛至沓來,楊主任把自己的電話、微信都會主動留給患者,患者可以很方便地透過微信、網際網路醫院來複診,楊主任總是細心詢問患者的康復情況、哪些症狀屬於正常反應、功能鍛鍊指導……耐心、細緻的解答讓醫患之間溝通順暢,減少了患者的擔心、害怕,患者積極配合,也讓康復變得更加快速、有效。
這份醫患之緣讓楊主任收穫很多快樂和成就感。看到朋友圈裡,昔日的老患者分享著和老伴再次快樂出遊的旅遊照,開心的笑臉也讓楊主任倍感欣慰。他還常常收到老患者推薦介紹新患者的資訊,有些是和手術患者同一個村的、同一個小區的,還有些是患者的親朋好友,諮詢術前、術後問題、就診……一次就診,從此連線了他與無數患者永遠的信任與情誼。
專家簡介 楊治
西安市紅會醫院院長辦公室主任,主任醫師,醫學博士,西安醫學院、陝西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西安市創新領軍人才。博士研究生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外科學專業。主要從事股骨頭壞死、髖部相關疾病的發病機制研究。每年主刀關節置換手術600餘例,擅長股骨頭壞死、膝、髖骨性關節炎、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及大骨節病的手術、非手術治療。對膝、髖人工關節置換技術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及豐富的操作經驗。曾先後赴臺灣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牛津大學醫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長老會醫院等進行人工關節研修學習。
任國際華人骨研協會會員,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分會膝關節學組委員、骨與關節畸形學組委員、青委會髖關節學組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骨科創新與轉化分會關節外科專業青委會副主任委員,膝關節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骨傷科分會骨壞死專業委員會常委,陝西省骨與關節學會骨壞死分會副主任委員,醫工結合分會常委,陝西省委組織部第四批博士服務團成員。
共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SCI收錄16篇,出版學術專著3部,國家發明專利5項。
門診時間:西安市紅會醫院門診二樓 週二上午210診室、週四上午206診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