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時教師提出的問題需要學生梳理已有知識和概念,然後結合生活經驗進行資訊加工,透過思考才能得出答案,我們稱這樣的問題為理解性問題。毫無疑問,理解性問題在數學課堂中價值重大,是促進學生深度思考、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抓手。
那麼,如何提出有價值的理解性問題?這是教師在教學設計時不斷思考的一個問題。
前不久,我在校內聽評課活動中,一位青年教師講完二面角後,為了檢查一下學生是否真的理解了相關概念,他來到教室門邊,告訴學生開著的門和牆面各自所在的平面可以構成一個二面角。然後問學生,“把門開大一點是什麼意思?從數學的角度看有什麼變化”?有學生給出了老師想要的答案,“門開大一點,是二面角的平面角變大了”。但在學生的回答中,有學生提出“門開大一點,風進來的更大了”。瞬間,這突兀的回答讓教室安靜下來。這位老師並沒有回應,繼續課堂教學。
用教室裡的開關門來演示二面角的大小變化,本來是比較貼切的例項,應該是這節課的得意之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在評課環節,與會教師一致認可授課教師藉助例項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構建相應的形象,加深理解二面角這個概念的做法。但對授課教師提出的問題表示質疑——教師用例項演示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二面角的平面角可以反映二面角的大小。可是,學生找到了開關門的過程與二面角的大小之間的聯絡了嗎?
這時,這位青年教師才意識到學生為什麼會在課堂上給出讓人啼笑皆非的答案。原來,要回答出老師預想的答案,必須理解開著的門所在的平面與牆面所在的平面可以構成一個二面角,以及門、牆面和地面的交線構成的角是這個二面角的平面角。如果學生理解了授課教師的意圖,能夠把課本知識與自身認知結構進行適合連線,回答這個問題並加深對這個概念理解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學生對二面角的平面角這個概念的理解不夠,問這個問題就顯得有些不知所措。
於是,在後續的磨課中,我們給出了這樣的建議:在問這個問題之前,讓學生指出這個例項的二面角中兩個半平面以及二面角的稜各是什麼,找一找哪個角可以作為這個二面角的平面角,然後再問這個問題。這樣的改變,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找到例項與知識之間的聯絡,讓問題的情境更加清晰,而且細化了例項演示中蘊含的問題,形成了問題串,讓學生思維在探究過程中平穩過渡。
好的問題是教學成功的核心。問題不僅引導著學生思維前進的方向,而且為隨後的學生回應提供框架。教學中,教師要想透過有質量的理解性問題啟動學生的思維,促進知識的有效構建,一定要關注到學生的多樣性,要讓問題一頭貼近學生的生活,一頭突出知識的本質,而且還要讓問題有內在的結構,低起點,有坡度,呈現結構化、層次化和生成化。
(作者單位系湖北省保康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中國教師報》2021年09月29日第5版
本文來自【中國教育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