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活開始了第一棒的起跑
電影的一切從劇本開始,劇本的一切從生活開始。早在1984年中國第一次奧運奪金的時候,一位大連親戚對我說起,第一個參加奧運會的選手是我們大連人劉長春,他曾經是玻璃廠的工人,由於跑得特快,被張學良辦的東北大學破格錄取,他的百米成績10秒8,是當時的全國冠軍。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佔領東北三省,讓劉長春代表滿洲國出席美國洛杉磯奧運會,被他毅然拒絕。為戳穿日本佔領者陰謀,表達中國人民企盼和平的願望,他決心代表中國去參賽,張學良資助他8000銀圓,坐船在海上漂了23天,隻身去了美國。然而,他在一百米和二百米預賽中就被淘汰了。
這個悲壯的故事在我的腦海裡盤旋,特別是北京申奧成功,溫家寶同志在哈佛大學的講演中說起這個故事,這段講話更加堅定了我把這段故事演繹成一部電影的信心。
劉長春先生在1983年去世,無法採訪他本人了。我在《政協文史資料選輯》第七十期中,找到了劉長春寫的回憶錄《我國首次正式參加奧運會始末》,30頁的親歷回憶為電影創作提供了真實有力的支點。
國際奧委會原主席雅克·羅格接見《一個人的奧林匹克》的編劇王興東(中)和製片人王浙濱(左)。
2004年春天,我來到劉長春供職的大連理工大學,時任校黨委書記的林安西同志熱情地接待了我,講述了劉長春曾教過他體育課,為讓我更多地瞭解劉長春的性格,他召集了學校熟悉劉長春教授的同事一起座談,結識了劉長春的助手鄒繼豪教授,他們兩人從師生關係到秘書和助手,劉長春任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陪同劉長春參加政協會議,作為工作和生活秘書,參與了那篇回憶錄的整理工作,因此鄒繼豪教授講述了很多劉長春感人的生活細節。在大連高爾基路的劉長春故居,我拜訪了劉長春的四子劉宏圖教授,知道了先生的晚年生活,特別是當國際奧組委恢復中國合法席位後,十分關注我國參加奧運會比賽情況,不顧高齡,主動請纓要為培養少年田徑運動員擔當教練。沿著劉長春回憶錄的記載,來到劉長春的出生地旅順小平島,參觀了旅順日本關東軍司令部舊址。在瀋陽還去過劉長春的母校,看到了張學良1929年修建的“漢卿體育場”,劉長春曾在這裡同德國、日本的一流選手比賽過。我不是運動員,但必須找到選手參加奧運會的真實感覺,我到國家體育總局田徑中心拜訪了羅主任,聽他們詳述了雅典奧運會上劉翔奪冠的激動人心的經歷,當羅主任講到五星紅旗在他腰間揣了7天,田徑場上沒得到一塊金牌,他焦急而默默地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指望著劉翔最後的決賽了,為了讓劉翔睡好覺,他和孫教練早晨不敢在屋內上廁所,怕出水聲,影響劉翔休息,都到樓外找廁所方便。最後決賽時,劉翔不負眾望,奪得冠軍,羅主任把備好的國旗扔給他後,自己鬆了一口氣,找一片靜謐的綠地躺下,就在這時又傳來了邢惠娜得了一萬米金牌的訊息,羅主任講述這段激動人心的往事,淚水止不住溢位來,我被深深感染,激動落淚,從一個劇作家漸漸地觸控著奧林匹克,感受著神聖的賽事活動。
我和製片人王浙濱專門去瀋陽拜訪了5000米奧運冠軍王軍霞,採訪時間很長,被譽為東方神鹿的王軍霞,創造了傳奇的故事就是一部充滿戲劇性的長篇影視劇,也許她是大連老鄉,我們談得很放鬆很廣泛,她時間很寶貴,我們一直採訪全程錄影,她奔跑的歷史,大寫了另外一個奧林匹克的故事,一個鄉間中學女生,因為家與學校的距離,天天上學要跑步去,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位中國女孩,熱愛擅長奔跑,經歷了馬家軍的訓練,成為世界體壇的一顆偉大耀眼的明星。王軍霞的故事是非常好的影視題材,當時我想改換題材,寫中國一個農村中學女孩怎樣成為世界冠軍。後來,考慮到電視實況真實記錄了王軍霞奪冠故事,印象深刻,她身披國旗繞場一週的鏡頭已經家喻戶曉,對今天的觀眾沒有一種神秘的距離感,可以先放一下。但是,王軍霞講到進入起跑線時的感受,給我留下極深的印象,她說:“運動員進入跑道,最關鍵是氣勢,不要讓對方鎮住,要鎮住對方。”這種英雄氣概讓我至今都生敬慕之心,對於寫作劉長春,特別是第一次與外國強手交鋒時,會有特別真切的感受。
從人物內心性格開始起跑
創造出人物性格永遠是劇作家的最高目標,也是編劇的珠峰登頂之難之苦。講述一個故事的來龍去脈是容易的,而真正地刻畫出我國奧運第一人的個性,是一個大課題。寫好劉長春的奔跑,只有在人物的性格和內心的掙扎上用功夫。《阿甘正傳》《羅拉快跑》《火的戰車》《小鞋子》給我的啟示就是,讓劉長春跑出中國人的性格來,在奔跑中寫人物,而不是表現人物的奔跑。
當我在大連理工大學劉長春雕像前,一次次與他無語“對話”時,一遍遍地重溫他如何成長為一個短跑名將,父親是一個修鞋匠,母親在他9歲時病逝,他是16歲結婚,在日本人開的工廠做工,養家餬口。後來,被張學良辦的東北大學破格錄取體育系學生,受訓於德國教練,“九一八”後學校被佔失學,這些經歷在他內心產生怎樣影響?面對日本人的重金高官收買,為什麼他會拒絕代表滿洲國參賽?家庭在大連,就在日本人的掌控下,跑了和尚跑不了廟,他不怕得罪日本人會遭到報復嗎?他的性格這部分因素來自哪裡?他有沒有被日本人大東亞共榮矇蔽的過程?是代表滿洲國還是代表中國,在兩難選擇時他沒有猶豫過嗎?他父親曾在日本人逼迫下寫過信,勸他服從日本人的要求,面對父親的態度,也是展示主人公性格的剖面,拒絕過程也是他的性格決定的。
一面是強大的佔領軍和他們掌控下的妻兒家小,一面是國破山河碎的飽受戰火蹂躪的中國,選擇什麼,標誌著他是什麼樣性格的人,他怎樣選擇的過程是揭示這位殖民地下的東北男人性格特徵的關鍵情節。
面對劉長春的雕像,我一次次在揣摩,劉長春當年23歲,沒有去過美國,沒有參加過奧運大賽,單刀赴會的膽魄何來?一個人坐船從上海碼頭起航,漂泊23天,面對茫茫大海他在思考什麼?孤獨嗎?自信嗎?障礙困苦是什麼?
當我把自己當作23歲的劉長春,且有了兩個孩子,如何拒絕日本人的要求?正是因為劉長春長期在殖民地的壓迫下,看過多少中國人被日本人欺壓,骨子裡埋下了反抗的情緒,在代表還是拒絕滿洲國的選擇之時,民族的本能記憶以最樸素的正義感從內心性格最本質最潛層中強有力地激發出來了,正是這個刺激,成為一次推動,激起了他要為中國人出口氣,要代表中國去奧運會的意願被激發出來了,有了這樣一個在戲劇中被認為最高需求的目標出現了。於是,主人公開始採取了動作,為了中國淪陷的東北父老鄉親“豁出去了!”
“豁出去了!”大有荊軻出征一去不返的豪氣。我找到人物性格內心世界中帶有支配和領導意志的主腦,他不留後路,不留餘地,不瞻前顧後,一去不返的執拗,決定了他敢於單刀赴會的氣概,這是他長期奔跑多次參賽磨鍊而成,也與職業特性有關,短跑運動就是聞槍而動,一往無前,絕不猶豫,行為果決,義無反顧,形成了他的核心性格。找到性格的核心就有了結構人物性格的焦點,用“糖球滾芝麻”的方法,將一切對性格有作用的生活細節,如同芝麻都滾粘在糖核上了,粘不上的一律不用。在劇本里我有意賦予了劉長春“聞槍而動”的習慣動作,這是源於劉長春的起跑動作特別快,即使在他失利的奧運賽場上,他開始起跑都在前邊的,他的助手鄒繼豪教授向我解釋,劉長春的起跑是經過德國教練布起訓練過的,爆發力很強。所以我有意圖地重複這個“聞槍而動”,也是有意圖地揭示人物的兔子腿的性格,會給觀眾留下特別的印象,使人物鮮活起來。
常見評論影視人物的“一根筋”,其實好劇本就是表現主人公確定他的需求後,為追求自己的目標,不顧一切干擾,沿著一個確定的需求一根筋地發起動作,觀眾始終看到他不可能達到目標,而主人公卻絕不放棄,一根筋地向前掙扎。所以,銀幕上表現“一根筋”人物形象的電影,均得到了觀眾的喜歡,因為只有這樣的人物才能構成好看的最具懸念的人物性格。
劉長春的需求是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一根筋”的方向有了,能不能去成?怎麼去的美國洛杉磯奧運會?期待就成了劇本的懸念,如何把故事講得好看,讓我頗費心機。從劉長春拒絕代表滿洲國參加奧運會,危機開始籠罩,關東軍一路追殺,人物陷入矛盾的痛苦掙扎中,一系列的困境和障礙等著他,都沒有阻擋他的追求,即使去美國的路費有了問題,船上吃住不適,海上遇到暴風,航期耽誤了就參加不了開幕式……這樣的不可抗拒的天然災難,都沒有減弱他追求方向的意志,一個危機接著一個危機,最後走向賽場失敗,無顏回國是他最大的危機,當我把主人公擺進這個靈魂殘酷掙扎的漩渦中,我為這位中國男人而潸然淚下,危機越來越大,人物越來越走向高潮,解決了高潮人物的性格完成了。
一個人代表一個國家,萬里奔突,歷經險阻,向著人類和平、友誼、公正、進步的奧林匹克聖壇奔去。他不甘屈辱,不畏強手的氣節讓我感動,為了民族的尊嚴和利益,不留後路,不留餘地,義無反顧,單刀赴會的英雄氣概讓我震撼。1932年的夏天,在洛杉磯第十屆奧運會上終於看到:中國人來了!
最令人振奮的場面。當劉長春與世界強手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中國人開始追趕世界奧運的征程,是由他承擔了中華民族第一棒的起跑,拳拳之心躍然在競爭跑道上,成為一個民族的脊樑,憑一身熱血,憑一腔忠誠,把中國人不甘落後的誓言大寫在世界賽場上,其悲壯的結局,更發人沉思,引人懷想,參與比獲勝更重要,是由他帶回到古老文明的中國大地。
奧運會造就英雄,劉長春孤膽前去單刀赴會,同時也創造了劉長春精神,一個人在民族存亡之際,毅然代表了這個民族,不甘屈辱、勇於競爭、不留後路、不留餘地、身懷大義,正是這種精神像暗夜裡的火炬照亮了中華民族奧運征程。
為了中華民族的尊嚴敢於赴湯蹈火的一切民族英雄豪傑,電影有責任在民族精神家園裡為他們樹起不朽的豐碑。我作為全國政協委員還曾提交提案,大連市為劉長春先生建立了塑像。
電影完成了一個敢為天下先的奧運英雄的故事。今年8月,東京奧運會賽場捷報頻傳,特別是百米跑道上,蘇炳添以9秒83進入決賽,以9秒96獲得第6名,展示了亞洲第一飛人的速度。如果劉長春看到這一幕,一定會欣慰無比。
(作者系第九、十、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影協第九屆副主席)
作者:王興東
編輯:黃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