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過精英教育的富人家孩子輕輕鬆鬆仍能夠成為精英,而大部分窮人家的孩子拼盡全力一生卻大都生活在底層?
難道僅僅是因為富人家的孩子有資源、有人脈?
獵豹CEO傅盛曾說:人和人最大的差別是認知。
那麼,富人家和窮人家的孩子各方面的認知差是如何形成並決定命運走向的呢?
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被公認為是bbc最佳紀錄片之一。
導演耗時49年跟拍14個來自不同階級孩子的人生軌跡,只為了研究富人的孩子是否仍是富人,窮人的孩子是否仍生活在底層。
結果真的印證了導演的預言:除了一個命運的漏網之魚,每個孩子的社會階級最終決定了他們的未來;
精英的孩子長大後依然是精英,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
更扎心的是,受過精英教育的孩子在7歲時,就和窮人家的孩子顯現出了不同:
1. 富人家的孩子更善於主動思考和學習,目標感更強。
來自精英家庭的約翰、查爾斯、安德魯,7歲就開始看《觀察家報》、《泰晤士報》、《金融時報》等大人才能看懂的報紙。
或許他們根本看不懂,但是父母愛讀書的日常習慣和世界觀的討論,已經對他們幼小的心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比如很早就瞭解競爭和社會分工。
他們三人在人生不同階段的成長中一直都有著清晰的方向感、目標感,很清楚自己要什麼。
比如約翰說他離開學校後,將去宮廷學院,之後去威斯敏特寄宿學校,然後打算去牛津和聖三一堂。
而出身於窮人家庭的孩子對未來的規劃比較盲目,充滿不確定性。
比如,塞蒙覺得只有四處走走,才能知道自己以後可以做什麼。
保羅說他以前想成為一名警察,但是現在發覺成為警察很難,並不確定。
目標感的強弱在長大後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目標感強的富人家孩子往往做事更有規劃有主見而且更加專注。
而目標感弱的窮人家孩子在長大後卻往往容易隨波逐流或花大量的時間進行試錯,去找適合自己的路。
僅此一點,富人家的孩子和窮人家的孩子的差距就已天差地別。
2. 富家人的孩子不僅自信自律,而且逆商高
比如,在這群受訪的孩子中,出身於約克郡偏遠農村家庭的尼克。
小時候是不自信且內向羞澀的,透過自己長期不懈的努力後才逐漸自信且健談。
而富人家的孩子在採訪中表現得一直很自信自律,並且逆商很高。
逆商也稱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境的能力。
如果說智商和情商是與他人打交道的能力,那麼逆商就是與自己打交道的能力。
也即是怎麼樣看待逆境這回事,具不具備足夠強的反脆弱能力。
出身於精英家庭的約翰,長大後成為了王室法律顧問。
不過約翰的成功也並非一帆風順。
雖然出身富人家庭,但是在他9歲時父親去世,家道中落,只靠母親支撐家庭生活。
面對家庭的變故,一直接受精英教育的約翰,表現出了超出常人的強大內心和自律能力,硬是靠著獎學金,完成了在牛津的學業。
而出身於中層社會的尼爾,沒能如願考上牛津大學,他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從此一蹶不振。直接去了工地搬磚。
等到《28Up》時,我們已經無法想象他已經居無定所,靠領著救濟金生活。
甚至在導演找到他時,他已經精神渙散、行為古怪。
每當看到在瑟瑟的冷風中聳著雙肩,提著沉重的皮箱到處流浪的尼爾時,總會忍不住讓人替他感到傷悲抑鬱。
然而這隻能說明他一直都沒有學會接受挫折。
美國心理學家專家蘭德紐曼說:有著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常有不幸的成年。
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須擁有百折不撓的抗挫折能力,也就是高逆商。
而玻璃心則是走向成功之路上的最大攔路虎。
為什麼窮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紀就顯現出瞭如此大的差異?
哈佛教授羅伯特普特南在《我們的孩子》一書中透過樣本分析的方法對比了美國貧富孩子之間的一些差異,發現:
1. 窮人家的孩子缺少生活的榜樣,父母很難給出思維或做事上好的建議,而富人家的孩子在生活中處處被榜樣薰陶,而且早早學會了規劃人生。
2. 富人家庭更關注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潛力開發,而窮人家庭普遍不重視教育,而且把希望寄託於學校教育。
3. 窮人孩子的教育資源和環境和富人孩子相差巨大。
而認知上的差別也是在這一點點的差距中逐漸擴大的。
在英國另一部紀錄片《交換學校:階級分化》中,這種差別也表現得很明顯。
1.富人家的孩子在精英家庭才能上的私立學校期間,學校常常會邀請社會各界成功人士前來演講,以此來暗示他們未來也能成功。
2.窮人家的孩子大多並不明白學習的目的及對自己人生的重要性。
比如布萊特從來不寫作業,而且對人生也缺乏規劃,大多數學生都是得過且過,混日子;
而同齡的富人家孩子大多已經對未來有了明確的規劃和方向。
3.私立學校會安排很多課外活動提升學生的見識,所以富人家的孩子通常談吐大方,充滿自信;
而被交換的窮人孩子在學校舉辦的晚宴期間,顯得都很緊張和不知所措。
同時,私立學校安排的課外活動也是為了讓學生不斷地打破自己的舒適圈,挖掘自身潛力,學會如何面對失敗。
也就是說,富人家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就已經遠超窮人家的孩子。
那麼窮人家的孩子還有必要努力嗎?如何才能擺脫底層的命運?
或許在紀錄片《人生七年》中,從唯一一個實現逆襲的窮人家孩子尼克身上,我們能得到一些啟示。
尼克出生於偏遠農村家庭,小時候是不自信且內向羞澀的,導演問將來你想做什麼的時候,他回答我想潛心研究月球。
而且他並不是隨口說說,7歲的他在鄉間小道上行走,喜歡觀察自然,研究事物之間的關係和原因。
他每天都要走3公里的路去上學,小小年紀的他也沒有放棄。
14歲時,他就讀於約克郡寄宿學校並獲得了獎學金。
當導演問到你以後想打理父親的農場嗎,他說我沒興趣,我喜歡物理和化學,目標更加明確。
就這樣,他不斷努力堅持自我提升,終於在21歲到了牛津大學讀物理系,與此同時,他變得自信健談。
35-42歲時,他在美國一所大學任教,從副教授走到了專家教授級別。
雖然尼克透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社會精英,實現了逆襲,但卻並非一帆風順。
他在自己的科研事業上有突破也有瓶頸,但他一直能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
可以看出,目標明確、不斷學習、保持自律、以強大的心態面對挫折等對於他的成功同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每一點都非常重要,需要堅持不懈和強大的自我管理能力,才有撬動更大的槓桿和平臺,獲得優質的資源和人脈,最終走向人生巔峰。
同時也說明,階級跨越並非無法實現,而是需要不斷地超越自我。
對於窮人來說,讀書學習就是唯一的捷徑。
正如片中富人家的孩子安德魯所說:
人無法確定能給下一代留下什麼財務,但至少可以確定,一旦給了他們好的教育,他們終生都可以受用。
我是墨菲和魚,一個有趣而深刻的小姐姐,專注自我提升和自我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