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淳(北京市第五中學教師)
去年9月開學典禮上,一位身著北京五中校服的女士向全體師生致辭。她就是北京五中教育集團的新當家人王蕾。北京五中是王蕾的母校,闊別32年後她回母校執掌帥印。少年的她在這裡成長,中年的她回到這裡反哺學校。致辭中,王蕾提出“教師要有師者情懷,要做中國先生”。
什麼是師者情懷?怎樣才稱得上是中國先生?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些人的身影……
剛工作時,我在暑假帶學生學農,與學校司機金文才師傅住在一個房間。我向金師傅詢問已經退休的吳昌順老校長有什麼特別之處。金師傅笑呵呵地說,給你舉兩個例子吧,許多學校都曾請吳校長做報告,見到對方時,他的第一句話常常是“您這裡有司機師傅休息的地方嗎”。冬天時送吳校長開會,如果沒有司機休息的地方,他下車前總會對我說“開著空調啊,別怕費油”。
何為師者?師者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要立德樹人。樹人者,必須眼裡有人,心中有人。什麼是人?“仁者人也”。
多年前,校園清晨最早亮起的一定是語文組的那一盞燈。走到辦公室門口就能聽到快速敲擊鍵盤的聲音,那是我的師傅梁捷已經開始一天的工作。師傅說她不是聰明人,只能說還算用功。
2004年10月19日,師傅講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那天她衣著莊重,神情肅穆,語氣略顯低沉。在介紹了寫作背景後,她配樂背誦了整篇文章。全文2300多字,她背誦得動情,所有人都被她感染了。那一年,她59歲。下課前師傅說:“今天是魯迅先生的忌日。”這就是充滿生命的教育,這樣的學習經歷讓人永生難忘。
一次,學校邀請肖復興先生給學生講座,我提前讓學生閱讀肖先生的作品,然後每人給肖先生寫一封信。肖先生看了這些信後聯絡我說:“昨天看完學生寫的那些信,非常感動。同學們真摯又純真的表達,對學習認真而熱情的嚮往,讓我想起久違的青春時代。請替我謝謝他們。他們的這些信讓我感到格外溫暖。我去過很多學校講課,沒見過一所學校有這樣認真準備、這樣細緻對待的,所以也要謝謝你,學生遇見你這樣一位老師是幸運的。”
前輩的諄諄教誨我不會忘記,那些平凡崗位上的教育同人也一樣令人欽佩。
有那樣一個人,他高高的個子,總是笑呵呵的,幹起活來從不惜力,我常找他印卷子。他技法嫻熟——雙手握住卷子,一戳、再一戳,參差不齊的卷子瞬間整整齊齊。看他印卷子是一種享受。
他喜歡音樂,熱愛生活,每次走進文印室,屋裡總放著音樂。學生時代,他在這裡讀書,畢業後留校工作,一輩子沒離開過學校。他對工作、生活永遠都充滿了熱情,身上有一股說不出來的勁頭兒。他是文印室的肖德寬老師。
何為師者?“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即使學生走出校門,也抹不掉母校賦予的底色。翻譯家、戲劇評論家童道明先生是我校畢業生,學校每次舉辦戲劇節他都欣然出席。前年歲末,我到童先生家拜訪,當說起他的高三語文老師李慕白時,他依舊心存感激——他的第一篇影評就是在李慕白的指導下寫成的。
陶行知說:“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我想,李慕白先生若還健在,一定會獲得“最大的快樂”。
來源: 中國教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