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4年4月至1989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雲南省麻栗坡縣中越邊境的老山地區,進行了長達5年半的對越進攻作戰和堅守防禦作戰。作戰期間,總參謀部根據軍委領導“部隊要採取輪換的辦法,鍛鍊更多的部隊,把那裡變成一個練兵場”的指示,組織了全軍範圍內的部隊輪流作戰,先後有昆明軍區第14軍、第11軍,南京軍區第1軍,濟南軍區第67軍,蘭州軍區第47集團軍,北京軍區第27集團軍和成都軍區第37師在老山戰場參戰,這就是著名的老山輪戰。
作為解放軍對手的越軍,在這場曠日持久的邊境區域性戰爭中,其實也在採取輪流作戰的辦法。由於老山地區當面是越南河宣省渭川縣,因此越軍將這個作戰方向稱之為渭川前線;同時,因為河宣省省會河江市處於渭川縣境內,所以越軍也稱之為河江戰場。那麼,越軍有哪些部隊到渭川前線(河江戰場)輪戰,輪戰方式怎麼樣,部隊傷亡又有多少呢 ?
根據越軍戰史記載,渭川前線一共進行了9次換防。
第一次換防:1985年4月,981團接替356師149團、876團(老山、662.6高地方向),982團接替313師14團、122團(那拉方向),以上三個方向為瀘江以西方向;983團接替313師266團(瀘江以東方向,即八里河東山方向)。
第二次換防:1985年11月,3軍31師接替981團、982團(瀘江以西)防務;328師568團接替313師266團(瀘江以東)防務。
第三次換防:1986年6月,313師接替31師(瀘江以西)防務;314師818團接替328師568團(瀘江以東)防務。
第四次換防:1987年2月,356師接替313師(瀘江以西)防務;314師881團接替314師818團(瀘江以東)防務。(從1987年3月開始,除了那拉地區繼續保持接觸之外,一線越軍全面收縮)
第五次換防:1987年8月,1軍312師接替356師(瀘江以西)防務;314師818團接替314師881團(瀘江以東)防務。
第六次換防:1988年5月,2軍325師接替1軍312師(瀘江以西)防務;314師728團接替314師818團(瀘江以東)防務。
第七次換防:1988年10月,29軍316師接替2軍325師(瀘江以西)防務;河宣省軍事指揮部247團接替314師728團(瀘江以東)防務。
第八次換防:1989年4月底,313師接替316師(瀘江以西)防務。
第九次換防:1989年12月,313師14團接替122團(瀘江以西)防務;河宣省軍事指揮部渭川縣5營接替247團(瀘江以東)防務。
越軍的輪戰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1、輪換部隊以成建制的步兵團編入313師作戰序列,由該師負責指揮,這是戰爭前期普遍採用的一種方式。313 師的主要任務是在渭川前線進行防禦,外區調來的步兵團換防至渭川前線時,絕大多數同樣也是擔任防禦任務。由於313 師是最早部署在渭川前線的部隊,因此,後面調來的部隊往往被稱為313師某團,以此迷惑解放軍。為了便於組織指揮和實施後勤保障,輪戰前期調入的外區成建制步兵團統歸313師指揮,由渭川前線第一炮兵群和第二炮兵群擔任掩護。
比如:越軍外區A團被調到渭川前線,換下313師B團,B團後撤。這個時候,313師B團改稱A團,原來的A團改稱為313師A團,受313師前指指揮。這是越軍在抗美救國戰爭時期部隊調動的通用做法。因此,渭川前線的313師不僅指揮了本部的步兵14團、122團、266團、炮兵457團,還指揮了外區的步兵981團、982團、983團、568團等部隊。為了加強314師,後來又將983團編入314師作戰序列。這些部隊的傷亡人數計入313師的傷亡人數,所以313師也被稱為傷亡最多的一個師。越南國內的報紙一直報道某部隊在渭川前線,可是實際上已經做了輪換,目的在於迷惑解放軍。
2、擔任進攻任務的部隊不編入313 師作戰序列。這是外區部隊在進入渭川前線之後,經過短時間準備,隨即對解放軍陣地發起進攻的情況下,採取的一種方式,這些部隊是以增強進攻力量為目的進入渭川前線的步兵團,他們不受313師的指揮。比如312師141團和316師174團,他們都不受在當地組織防禦的步兵師前指指揮,而受本部師前指指揮。由本師前指制定作戰計劃,由本師參謀長指揮,由本師派出偵察。
這種方式只在越軍組織“MB84”戰役(即1984年7月12日加強師規模反撲)時使用。由於作戰時間短,打了就撤走,後勤供應不存在長期保障的問題。炮兵支援按作戰計劃執行,由渭川前線第一炮兵群和第二炮兵群擔任,按照劃分的作戰區域進行支援。這些部隊在渭川前線作戰期間,都是由其所在師的副師長兼參謀長擔任最高指揮員。
3、建制師輪換並移交指揮權。某個建制師調到渭川前線防禦時,就接替原來那個師的作戰指揮權。這是戰爭中期和後期普遍採用的一種方式。比如:2軍325師到渭川前線替換1軍312師時,312師前指和部隊全部後撤,接著由325師接替防區的指揮權。
從1984年到1989年,越軍在渭川前線參戰的部隊主要包括:313師、314師、356師、3師、31師、312師、325師,316師。根據渭川前線老兵協會的統計,在整個輪戰期間,越軍共傷亡13000多人,其中陣亡4000多人,負傷9000多人。可是渭川縣國家陵園只有1800座墳墓,其中包括1座集體墳墓和350座無名墳墓,還有2000至3000具遺骸留在昔日的戰場上,沒有找到下落。
解放軍對殲敵資料的統計則是:擊斃17000多人,擊傷17000多人,俘虜近100人,合計斃傷俘越軍34000多人。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