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1947年陳誠東北取代杜聿明,意圖扭轉乾坤,卻被林彪打得懷疑人生

1947年夏,林彪指揮東北民主聯軍發動夏季攻勢,殲滅國民黨軍83200人,給予在東北的國民黨軍沉重的打擊。

蔣介石頓時變得沉不住氣,認為杜聿明在東北搞得不行,於是打算任命自己的親信陳誠擔任東北行轅主任,取代熊式輝與杜聿明兩個人。

1947年陳誠東北取代杜聿明,意圖扭轉乾坤,卻被林彪打得懷疑人生

曾經擔任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的魏邁德聽說了這個人事調動後說:“陳誠很好,無畏而正直,可惜去晚了,一年前就該把他派去。”

針對後來陳誠在東北的一敗塗地,很多人就搬出了魏邁德的這句話,總結出來的結論竟然是:沒有早點把陳誠安排到東北去。

意思就是,陳誠去東北是去晚了,如果早點去,也許局面會好一點。

要我說,早把陳誠派到東北來,東北早就解放了,何苦還要打個三四年。

在很多人看來,陳誠到東北著實整頓吏治,打擊貪腐,來了一場政治風暴,是很好的舉措,怎麼會說,他早就東北,國民黨在東北的統治早就完了呢?

其實,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陳誠在東北大開殺戒,不過是黨同伐異,不是自己一夥的靠邊站,是自己一夥的上位。

陳誠到東北後,對杜聿明的部下進行打壓,從而扶持自己人掌權,首先靠邊站的就是當時東北軍政二把手鄭洞國,鄭洞國作為黃埔軍校第一期,一直黃埔系將領的驕傲,抗戰爆發後,更是久經戰陣,戰功捉住。

1943年調任中國駐印軍新1軍軍長,率部會同盟軍收復緬北,抗戰勝利後,回國被杜聿明親自請到東北當自己的副手。

1947年陳誠東北取代杜聿明,意圖扭轉乾坤,卻被林彪打得懷疑人生


鄭洞國

在陳誠到來之前,鄭洞國在東北和杜聿明搞得很不錯。

另一位直接被陳誠送了飛機票的是新1軍軍長孫立人,孫立人雖然不是黃埔將領出身,但也是喝洋墨水、讀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的,回國後以另類身份進入國民黨軍系統,後來在遠征軍出國作戰時,也是可圈可點。

解放戰爭爆發前,鄭洞國和孫立人也是仰仗新1軍和新6軍在東北戰場叱吒風雲。

陳誠上位後,直接把這二位給搞走,可見其用人不過是排擠黃埔系而已。

除了這二位國民黨軍在東北的靈魂將領人物之外,陳誠攆走的另一位黃埔將領,更是為後來國民黨的全面潰敗埋下了伏筆。

這位就是陳明仁,同樣作為黃埔一期的畢業生,陳明仁也是一個硬茬子,在陳誠剛主政東北的過度時期,陳明仁在四平戰役中擋住了林彪的進攻,讓國民黨挽住了不少頹勢。

以如此功績來說,蔣介石那邊剛發完將領,陳誠這邊撤職命令就下來了,陳明仁肚子裡一直憋口氣,所以才有了後來在湖南起義事件,使得湖南全境和平解放。

1947年陳誠東北取代杜聿明,意圖扭轉乾坤,卻被林彪打得懷疑人生


陳明仁

陳誠的這一系列組合拳,搞得整個東北國軍都人心惶惶,鄭洞國後來回憶說陳誠:“野心很大,一有機會便想吞掉別人的隊伍,排斥異己。同時又千方百計地偏袒自己的親信,培植個人勢力,搞得國民黨軍隊內部矛盾很深,不少人既怕他,又討厭他。”

很多人肯定要問了,既然陳誠這麼蠢,為何蔣介石還要其到東北來一擔挑,難道在蔣介石的眼裡,陳誠=熊式輝+杜聿明?

顯然這是一個錯誤的等式,任何一個稍微懂點解放戰爭歷史的都知道,陳誠打仗是什麼水平。

但是陳誠在國民黨內能夠混得風生水起,也是有原因的,那就是蔣介石的信任。

陳誠雖然讀過軍校,但是身材矮小,體弱多病,很難想象這樣一個人在軍中是如何立威的。

不過同為老鄉的蔣介石與陳誠第一次見面,還頗有意思,當時兩個人都在粵軍中擔任客籍將領,陳誠是連長,在一次作戰中被打中了,時為粵軍參謀長的蔣介石到醫院中慰問傷病,看到老鄉陳誠,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在粵軍中受了一肚子氣的蔣介石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要想說話好使,必須得有自己人,不拉幫結派,沒有一點影響力。

所以,蔣介石後來組建了以黃埔軍校畢業生為核心的軍官天團,那是後話了。

在黃埔軍校創立之前,浙江老鄉就是最硬的門檻,甚至只要不是粵籍將領,都是可以拉攏的物件。

1947年陳誠東北取代杜聿明,意圖扭轉乾坤,卻被林彪打得懷疑人生


陳誠

陳誠就是在老蔣的麾下,開始走向人生巔峰,建黃埔軍校的時候讓他當教官,從黃埔軍校到北伐戰爭,短短四年,陳誠就從連長升任為中將司令,放眼整個國民黨軍隊中都是一朵奇葩。

蔣介石看中的就是陳誠沒有背景,對自己忠心耿耿,對黨國的一片忠心赤誠。

抗戰期間陳誠的地位不斷升高,1938年擔任第九戰區司令,1943年擔任中國遠征軍司令,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6月出任國防部參謀總長,不久晉升為陸軍一級上將。

在蔣介石的眼裡,聽話的陳誠就是比得上熊式輝加上杜聿明。

當然,蔣介石在對熊式輝與杜聿明失去信心後,想要派赴東北的第一人選其實並不是陳誠,而是李宗仁,李宗仁在國民黨軍中還是頗有威望的,又是新桂系的領頭羊,由李宗仁在東北主持局面,白崇禧在國防部做後盾,應該是能挽救時局的樣子。

但是李宗仁也不傻,一個廣西的軍閥頭子,嫡系從來都是新桂系,與中央軍的將領本來就沒有對付過,現在要去領著這幫敗家子去收復東北山河,簡直是自尋死路。

人貴有自知之明,由此可見李宗仁的政治覺悟與軍事素養都是不錯的。

陳誠數次去勸李宗仁未行,想到了一個奇謀,趁著杜聿明在東北吃了虧,就想到東北來大幹一場,給自己長點威風。

1947年陳誠東北取代杜聿明,意圖扭轉乾坤,卻被林彪打得懷疑人生


李宗仁

陳誠號稱“小委員長”是蔣介石最信任的心腹,本來在國民黨內是屬於位高權重的級別,壓根就沒有必要冒這個風險的事情。

但是陳誠一向喜歡瞎亂搞,在國民黨內樹敵太多,這玩意就是,你對自己的嫡系有多好,你就會得罪多少非嫡系,更為可怕的是,在被提拔為總參謀後,國民黨軍在全國是不斷潰敗,他的政敵們每天都在攻擊他。

所以,陳誠才想到東北去露一手,以證明自己不是窩囊廢。

誰能想到,當初陳誠到東北竟然是主動請纓來的,也不知道陳誠的腦子到底裝的都是什麼,挑對手也要挑軟柿子,哪有一上來就來硬的。

陳誠在紅軍時期就應該跟林彪打過交道,應該知道這一號人物的,在第四次圍剿作戰時,蔣介石曾說:“要重視那個林彪……是當代韓信,諸位此行出戰,萬萬慎重,不要打虎不成反被虎傷。”

當時率領12個師負責中路進攻的陳誠當即站了起來跟蔣介石表決心:“那林彪也並非如何了得,總是避戰、怯戰,不敢與我軍正面交鋒。學生不才,願為此次剿共先鋒,將那林彪捆於馬前,綁著來見校長。”

1947年陳誠東北取代杜聿明,意圖扭轉乾坤,卻被林彪打得懷疑人生

當時林彪擔任紅1軍團軍團長,幾仗下去就報銷了陳誠好幾個師,氣得陳誠抱頭痛哭,蔣介石也說:“陳辭修太輕敵了,我早提醒過他,林彪很狡猾,不易對付,如今果然付出了代價。”

明明就已經是手下敗將,此時偏偏還要來東北試試水,人不自知到這種程度,也難怪後面東北的局勢會一瀉千里。

從切入點來說,陳誠知道東北的癥結不在軍事,是在政治,還算沒蠢到家,陳誠認為東北局勢潰敗不是共軍太強,而是國軍太腐敗,只要把貪官汙吏擺平了,東北的局勢自然就好了。

於是就有了陳誠大刀闊斧地換人,在東北的國軍系統被換了個遍,這種魄力也只能陳誠能幹得出來。

從影響力來說,陳誠到東北後,排面還是要有的,之前杜聿明多次向蔣介石請求增援,蔣介石都一口回絕了,這次換上陳誠,要人有人,要槍有槍,要炮有炮,整個東北都聽陳誠一個人的調遣。

以前的杜聿明絕對沒有這個面子,當時杜聿明派鄭洞國去老蔣那裡不要說要點人,就是把原來從東北戰場調走的52軍再調回來都不答應,陳誠一抬手就調來5個整編師,達到10個軍49個師,總兵力達到50萬,差距就是這樣明顯。

1947年陳誠東北取代杜聿明,意圖扭轉乾坤,卻被林彪打得懷疑人生

當然,陳誠能夠深受蔣介石的信任,要是沒有幾把刷子也是不行的。

宋徽宗把高俅當人才,不止是因為高俅踢球踢的漂亮,在軍事彩排方面的才能也是很卓越的。

陳誠在整形象工程這方面也有可圈可點的部分,經過陳誠一頓操作猛如東北虎的操作,在東北的國軍被改編為4個兵團,也可以說是完全適應了東北戰場即將爆發的更大規模的大兵團作戰。

一切整頓完畢,就差舒舒服服幹一仗就到南京述職了,那時候我陳某人再次走向人生巔峰,你們不服也不行。

為應對接下來東北的秋季攻勢,陳誠決定在錦州、瀋陽、四平、長春為重點的鐵路沿線,採取依託重點,向外擴張的機動防禦方針,企圖確保北寧鐵路、維護中長鐵路、保護海口,待關內更多的援軍進入東北後,採取主動進攻的策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打垮東北民主聯軍,然後“收復”整個東北。

1947年陳誠東北取代杜聿明,意圖扭轉乾坤,卻被林彪打得懷疑人生

在這樣的作戰指導下,陳誠的部署是:

60軍駐守長春外圍;

新1軍駐守在長春、德惠、農安、公主嶺;

新6軍駐鐵嶺、瀋陽和撫順;

71軍駐守四平;

52軍195師駐守四平外圍;

52軍主力駐守營口、遼陽和本溪;

53軍駐守昌圖、西豐和開原;

第6軍駐守瀋陽東;

49軍駐守錦州;

93軍駐守朝陽、阜新;

13軍駐守承德一帶。

稍微看一眼東北的地圖就知道,陳誠的佈置跟他的戰略思想完全不匹配,既然想要進攻,那就應該外強而中幹,把主力佈置在外圍,而不是這樣像大餅一樣鋪起來。

1931年國民黨軍在第二次圍剿作戰時,也曾這樣擺過一字長蛇陣,不過被毛澤東從中間重點突破一下就整體潰敗了,估計陳誠也吃過那次的虧,於是才有了這個把東北軍像大餅一樣碾開的佈置。

1947年陳誠東北取代杜聿明,意圖扭轉乾坤,卻被林彪打得懷疑人生

難怪李宗仁說:“東北的敗徵已見,全部淪陷只是時間問題,任何人都不能起死回生,陳誠更不是能夠挽狂瀾於既倒之材。”

對於陳誠的佈局,鄭洞國有著一針見血的評論:“很難說他有什麼過人的天才,尤其是在指揮大兵團作戰方面,他是遠不如杜聿明將軍的,這一點在後來的東北戰場上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驗證。”

陳誠的這個佈局也讓林彪和羅榮桓看到了機會,決定趁機收割了陳誠一把。

陳誠跟林彪最大的差距在於,林彪對在東北大城市國民黨軍的實力一清二楚,而陳誠對在廣大農村的東北民主聯軍一無所知。

其實當時東北民主聯軍在整體兵力上跟國民黨軍差不多,經過大的整編已經形成9個主力縱隊(一個縱隊可以對標國民黨一個軍),共計27個主力步兵師,10個獨立師,2個騎兵師,5個炮兵團,再加上地方部隊總兵力達到51萬。

當然,最為可怕的還是東北民主聯軍的組織架構,使得軍隊兵源極為充分,比如上面顯示的都是野戰主力部隊,而各大軍區實際可以看作後備動員兵力,廣大翻身做主的農民都熱情踴躍參軍。

1947年陳誠東北取代杜聿明,意圖扭轉乾坤,卻被林彪打得懷疑人生

國民黨軍與共產黨軍的差別一下子就凸顯出來了,國民黨軍是有多少部隊就有多少槍,槍永遠比人多,而共產黨是有多少槍就有多少部隊,人永遠比槍多。

在1947年秋季攻勢爆發之前,陳誠還致電蔣介石表示:“用6個月時間恢復國民黨軍隊在東北的優勢地位。”

接下來就是林彪上演大規模運動戰大秀陳誠的好戲了,從四面八方開始湧入國民黨防區。

陳誠在參謀總部乾的都是靜態的戰場分析,哪裡見過這樣的架勢,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是好,不如都收縮在城市裡,看看形勢再說。

對於陳誠的城市收縮,東北民主聯軍就像一把菜刀,到處切斷各城市之間的聯絡,使其彼此陷入孤立。

蕭勁光與蕭華指揮的3縱與4縱及遼東軍區3個獨立師向鐵嶺、遼陽、大石橋的國民黨軍展開破襲進攻;

程子華指揮8縱、9縱和冀熱遼軍區4個獨立師,衝擊錦州和山海關,錦州到承擔的路段;

剩下的5個縱隊及熱遼軍區3個獨立師在四平及長春地區發動殲敵。

陳誠的“東北大餅”戰略,瞬間被林彪砍了三刀,國民黨軍主力被孤立在錦州、瀋陽、長春三個大城市。

1947年陳誠東北取代杜聿明,意圖扭轉乾坤,卻被林彪打得懷疑人生

在林彪的三把菜刀中,看似大砍刀是活躍在四平和長春之地的主力,實則最鋒利的是在遼西的錦州段。

切瀋陽到長春段,不好切,在四平這塊地方林彪連續打了兩場惡戰,一次防禦戰沒扛過杜聿明的進攻,一次攻堅戰沒打破陳明仁的防線。

再在這裡做文章風險太大,這次主力集結在這裡佯攻,實則是讓在遼西的8縱和9縱阻擊華北方向來的援軍,完全就是將共產黨的常規戰法“圍點打援”的plus版本“圍城打援”,另派有7縱在遼西聲援8、9縱。

負責打援的8縱和9縱都是剛剛從地方部隊轉成野戰部隊的,正好需要磨磨刀,作戰指揮部決定,8縱這次用來殲滅敵暫編22、50師,吸引錦州外圍的93軍增援,然後9縱切斷其歸路,對其進行圍殲。

10月9日7縱奔襲新立屯,殲滅守敵暫編57師大部,10月10日開始對錦州外圍的據點進行打擊,到12日殲滅1200餘人,初戰牛刀小試,

10月13日晚上8縱的24師攜22師一團在梨樹溝遭遇敵暫編50師主力,隨即對其展開猛烈攻擊,暫50師不敵,開始退卻,退卻中又被殲了一部分,只有少數兵力逃跑。

1947年陳誠東北取代杜聿明,意圖扭轉乾坤,卻被林彪打得懷疑人生

得知暫50師吃虧,暫22師也開始向後收縮到楊家杖子,結果被尾追而來的8縱主力包圍,暫編22師大部分被殲,只有少數兵力突出包圍。

8縱的司令黃永勝有點高興不起來,連續碰到兩股敵人,卻都未能實現全殲,這個仗打得不漂亮!

結果讓黃永勝沒有想到的是,正在黃永勝咬牙跺腳悔恨不及當初的時候,這時候敵人又送上門來,原來在其包圍暫22師的時候,陳誠就讓49軍共1萬多人前去增援。

對於陳誠這個出擊計劃,當時鄭洞國等將領都不贊同,認為沒有必要,但是暫22師是自己的嫡系,怎麼可能不救?

黃永勝正在惱火,以為增援的敵人就來了兩個團,沒有當回事,結果打起來才發現,敵人來了一個軍,黃永勝立馬來了精神,準備大幹一場。

要說這49軍也是狠茬子,是陳誠從南方調來的嫡系部隊,裝備也不孬,以這等增援來殲滅黃永勝一個剛剛組建的縱隊,還是很容易的。

在戰鬥到關鍵一刻,黃永勝都打算帶著部隊撤了,讓陳誠沒有想到的是,這49軍剛到東北,竟然出現水土不服。

1947年陳誠東北取代杜聿明,意圖扭轉乾坤,卻被林彪打得懷疑人生

不為別的,你要是從南方穿著單衣在10月下旬跑到東北來,你也水土不服,遼西這個地方氣候條件相當惡劣,一年就刮兩場風,一場也只刮半年,秋天的時候那個風都打臉。

49軍本來還是張學良的嫡系部隊,後來輾轉到了陳誠的手裡,一直在蘇北作戰,這次回東北,本應該是衣錦還鄉,偏偏陳誠連件棉衣都沒給準備就衝到前線,士氣那個低落啊!

但是不得不說,49軍還是挺能打的,即使在9縱加入戰鬥後,從10月21日開始,連續激戰一天,也沒分出個勝負。

陳誠在10月22日坐不住了,準備梭哈,將防禦錦州的所有主力部隊全部堆向楊家杖子,企圖把遼西的共軍全部殲滅。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黃永勝怒了,下令部隊:“完不成任務者,按級執行軍紀”,再次向楊家杖子發動進攻,在8縱和9縱的窮追猛打下,49軍軍長王鐵漢見情況不妙,帶著衛隊脫離戰場,剩下官兵紛紛繳械投降。

曾經的東北軍王牌,陳誠的嫡系,就這樣在楊家杖子一敗塗地,黃永勝晚年的時候還跟兒子吹自己打了一輩子仗,就楊家杖子這一仗打得漂亮:“兵力一比一,我消滅他一萬幾千人……那一仗打完了,林彪都說八縱有個主力的樣子了。”

8縱、9縱得手後,又破壞了鐵路才從容撤退,9縱順手於10月23日又打下朝陽。

7縱則在楊家杖子激戰期間,於10月17日攻克阜新,殲滅暫編51師師部及1個團。

1947年陳誠東北取代杜聿明,意圖扭轉乾坤,卻被林彪打得懷疑人生

陳誠氣得是咬牙跺腳,竟然想到給傅作義致電,讓傅作義北上,傅作義哪裡會給陳誠這個面子,壓根就不搭理他。

陳誠也是急眼了,調集各路兵力向遼西涌來,新6軍也從鐵嶺向錦州方向支援。

新6軍一走,陳誠的“東北大餅”一下子出現了缺口,早就佈置在北線的東北民主聯軍主力,展開奔襲戰。

民主聯軍主力在當地部隊的配合下,先後攻佔長春的外圍據點,殲滅新1軍兩個團,60軍182師一部,暫編53師1個團及1個保安團,並在撫順以東殲滅207師一個團。

一頓大刀砍下去,陳誠的大餅隨即被切得細碎,擔心長春淪陷,緊急又將瀋陽的兵力空運到長春,11月1日新1軍主力回援長春,新6軍主力回鐵嶺,11月9日,林彪決定見好就收,結束秋季攻勢。

此戰歷時50多天,殲滅國民黨軍83200人,國民黨主力被迫收縮於幾個大城市中,使得國民黨軍在東北的局面更加危險。

尤其是其從華北調來的5個師,更是配合了關內部隊作戰,使得蔣介石在兩個戰場都陷入逆勢當中。

到了這個時候,陳誠竟然在1948年元旦舔個臉說:“目下國軍已經完成作戰準備,危險期已經過去。”

1947年陳誠東北取代杜聿明,意圖扭轉乾坤,卻被林彪打得懷疑人生

其實,在陳誠發表這段話的時候,林彪已經在準備發起冬季攻勢了,蔣介石都看不下去了,將陳誠調到臺灣建“後方基地”去了。

到了這時,蔣介石也已經預示到在大陸的局面即將無法挽回,準備後路了。

國民黨軍在東北夏季攻勢中的失敗,除了雙方實力已經發生逆轉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用人不行,當初要用熊式輝+杜聿明就堅持到底,不能因為稍微有點敗仗就臨陣換帥,此乃兵家大忌。

相比之下,在四平保衛戰後(二戰四平),林彪被杜聿明打得很慘,但是毛澤東卻堅定地認為組織協調性不夠,從而任命林彪為東北黨政軍一把手,全面接管東北事務。

毛澤東沒有因為林彪一場仗沒有打勝就去否定他的作戰水平,這份信任就是無價的。

由於林彪東北軍政一擔挑,此後在大兵團運動作戰中,那叫一個配合得體,陳誠的靜態大餅戰法,遇到林彪,那就是快刀切你沒商量。

分類: 軍事
時間: 2021-07-13

相關文章

衛立煌全軍出援,就能改寫東北蔣軍失敗的結局?林彪早有精心部署

衛立煌全軍出援,就能改寫東北蔣軍失敗的結局?林彪早有精心部署
1938年4月的某一天,毛主席收到了一封匿名舉報信,指責延安總部的供給部在接待國民黨將領時,宴請的規模和費用嚴重超標,在經濟條件當時極為困難的"紅都"延安,這是很明顯的腐敗和浪費行 ...

蔣介石東北換將,陳誠走馬上任換掉杜聿明,李宗仁神預測東北結局

蔣介石東北換將,陳誠走馬上任換掉杜聿明,李宗仁神預測東北結局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蔣介石在表面上喊出和平建國,建立聯合政府的主張,公開邀請毛澤東赴重慶談判.毛澤東自然知道蔣介石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於是將計就計,在蔣介石几乎確認毛澤東不會來重慶談判的時候,突然出現在 ...

1947年,我軍活捉一個國民黨少校,他卻表示:李克農知道我的身份

1947年,我軍活捉一個國民黨少校,他卻表示:李克農知道我的身份
1947年10月16日早晨,遼東軍區獨立第1師的兩名戰士,像往常一樣正在解放區前沿地帶執行巡邏任務.遼東軍區獨立第1師,是由遼東軍區所屬的遼南軍區部隊組建而成的,仍由遼南軍區負責指揮,當時擔任遼南軍區 ...

松花江魔咒:杜聿明攻瀋陽取長春易如反掌,為何不敢過江追擊林彪

松花江魔咒:杜聿明攻瀋陽取長春易如反掌,為何不敢過江追擊林彪
東北戰場有一個世人不太熟悉的"松花江魔咒". 1946年5月,佔盡優勢的東北國民黨軍,連克四平.長春之後,把林彪主力逼退到松花江北岸.然而詭異的是,杜聿明坐擁40多萬人的優勢兵力( ...

杜聿明一生戰功赫赫,卻受累於老蔣的瞎指揮,吞下兩場慘敗的苦果

杜聿明一生戰功赫赫,卻受累於老蔣的瞎指揮,吞下兩場慘敗的苦果
杜聿明是國民黨諸多將領中頗具爭議的一位,此人一生屢立戰功,戰績非常出色,是老蔣最為寵信的嫡系將領之一.但擁有"校長"的寵信卻未必是好事,對於杜聿明本人來說,正是校長的頻頻關照束縛了 ...

淮海戰役中,國民黨如果全盤採納杜聿明的計劃,將會發生什麼?

淮海戰役中,國民黨如果全盤採納杜聿明的計劃,將會發生什麼?
1949年1月10日,安徽省陳官莊,一個風雪交加.滿目瘡痍的地方.兩個身穿國民黨軍軍服的人被兩名解放軍押到華東野戰軍第4縱隊的一處駐地.經過一番審問,4縱的幹部們吃驚的發現,這兩個俘虜中其中一位是國民 ...

淮海戰役國民黨為何會輸?黃百韜被劉峙拖累死,杜聿明瞧不起粟裕

淮海戰役國民黨為何會輸?黃百韜被劉峙拖累死,杜聿明瞧不起粟裕
"雖然不願承認,但不得不佩服粟裕的軍事才能." 此話出自大家都熟悉的國軍名將杜聿明之口,從這話中也不難看出,杜聿明與其他國軍悍將的本質區別. 粗俗地來講,其他國軍悍將諸如張靈甫,陳 ...

東北老人感嘆:鬼子都沒轍的“鬍子”,解放軍三兩下就給劃拉光了

東北老人感嘆:鬼子都沒轍的“鬍子”,解放軍三兩下就給劃拉光了
導讀 一.日本投降,數十萬土匪橫行東北,杜聿明招降納叛: 二.土匪暴亂佳木斯震驚東北局,林彪指定"剿匪專家"賀晉年出馬: 三.民主聯軍緊追不捨,"老山貨"窮途末 ...

淮海戰役,杜聿明被俘的真實經過:自曝身份要求見陳毅

淮海戰役,杜聿明被俘的真實經過:自曝身份要求見陳毅
1959年12月4日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門口,幾個被國家特赦的前國民黨戰犯,正在向戰犯管理所的工作人員告別,其中就有杜聿明. 他曾是當年中共公佈的國民黨43名頭等戰犯之一,因在改造期間積極配合,思想覺 ...

林彪信任的作戰科長,為何帶著絕密檔案叛投杜聿明?結局如何?

林彪信任的作戰科長,為何帶著絕密檔案叛投杜聿明?結局如何?
1946年5月18日,鑑於嚴峻的形勢,林彪決定讓四平前線的東北民主聯軍全線撤退.5月19日,國民黨軍進佔四平. 東北民主聯軍在撤退後,一向用兵謹慎的杜聿明在下達追擊命令的時候,讓各路國民黨軍不要顧及會 ...

林彪剛到東北,面對重兵進攻為什麼想看化學課本?
2013年電影<秀水河子殲滅戰>劇照 1945年8月,黨中央開始決定林彪任山東軍區司令員.鑑於東北地區的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中央給正在赴山東途中的林彪發了一份"萬萬火急" ...

抗日戰爭結束後進入東北的部隊、主要將領有哪些?各率多少人?

抗日戰爭結束後進入東北的部隊、主要將領有哪些?各率多少人?
前言:開國大將黃克誠因為高度近視經常被人戲稱"黃瞎子",事實上黃克誠不僅不瞎,反而是一個有著高度政治遠見的戰略家.抗戰快結束時,黃克誠是第一個提出來要抓緊派部隊去東北搶佔先機的人. ...

他公然頂撞蔣介石,打敗林彪10幾萬大軍,1955年被授封為開國上將

他公然頂撞蔣介石,打敗林彪10幾萬大軍,1955年被授封為開國上將
1955年中南海懷仁堂舉行建國後的首次授銜儀式,嘉獎戰爭中的有功之臣,當授銜到上將軍銜時,有這樣一位將領映入人們眼簾. 他曾是國民黨高官,敢公開叫板蔣介石,也曾以2萬大軍打敗了以"戰神&qu ...

國軍情報屢屢誤事,蔣介石怒罵:一萬個鄭介民比不上一個共諜

國軍情報屢屢誤事,蔣介石怒罵:一萬個鄭介民比不上一個共諜
大家都知道,孫子兵法中有一句膾炙人口的成語,叫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早在幾千年前,我們老祖宗就極端強調情報的重要性. 自稱熟讀兵法的蔣介石顯然也看到了這點,早在1928年就成立黨務調查科,專門從事情報和暗 ...

71年主席接見韓先楚,韓先楚提及陳再道近況,主席:讓他跟著你幹

71年主席接見韓先楚,韓先楚提及陳再道近況,主席:讓他跟著你幹
前言 1972年,開國上將陳再道被任命為福州軍區副司令員,他的頂頭上司當時的福州軍區司令員是解放海南島有功的韓先楚. 韓先楚被人們所熟知很大一部分原因,源於他在東北戰場上取得的勝利以及解放海南島,他剛 ...

林彪談遼瀋戰役:與其說是我指揮作戰,不如說是情報指揮部隊作戰

林彪談遼瀋戰役:與其說是我指揮作戰,不如說是情報指揮部隊作戰
解放軍無線電破譯天才曹祥仁 作者蘭臺 長期以來,關於林彪如何準確判斷出廖耀湘指揮部有各種傳說. 流傳最廣的是林彪透過對一線部隊繳獲的廖耀湘部隊的戰利品的盤點,對資料分析的執著,判斷出了廖耀湘指揮部的準 ...

1953年,戰鬥英雄許長友為國捐軀,5年後首長卻發現他在糧庫站崗

1953年,戰鬥英雄許長友為國捐軀,5年後首長卻發現他在糧庫站崗
1958年2月,寒冷的東北地區即將結束它漫長的冬季,面對即將到來的農曆新年以及春暖花開,東北地區的廣大人民都沉浸在歡聲笑語之中,遼寧省東溝縣(今東港)的街道上此時已是張燈結綵,但這並不是為了迎接新年, ...

戰神林彪打過哪些敗仗?3次之中2次在四平,次次有隱情

戰神林彪打過哪些敗仗?3次之中2次在四平,次次有隱情
作者:桅杆 林彪1926年10月從黃埔軍校畢業,分配到國民革命軍第4軍葉挺獨立團任見習排長,從此走上軍旅生涯.在戰爭年代,林彪一步一個腳印,從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縱隊司令.軍長.軍團長.115師師 ...

通化事件,八路軍和朝鮮義勇軍槍斃三千日軍,成為日本人的劇痛

通化事件,八路軍和朝鮮義勇軍槍斃三千日軍,成為日本人的劇痛
1946年初,林彪率領的東北民主聯軍轉戰東北的白山黑水,和國民黨軍爭奪對東北的控制權.而就在林彪指揮部隊四處征戰的時候,在遙遠的中朝邊界小城也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戰鬥,這場戰鬥就是著名的通化事件. 通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