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中越戰爭,炮火和傷亡一直存在,所幸,這場戰爭的最後,以中方的勝利告終。
那麼,在這場戰爭最後的戰績清算中,被中方擊斃、俘虜甚至是自己投誠的越軍最高職軍官都有誰?
在討論這個話題之前,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幾個關鍵點:
越南跟中國十年戰爭的導火索究竟是什麼?
這場戰爭在這十年之間又經歷了哪些驚心動魄的事情?
越南經濟奔潰
1975年,這是越南現代歷史上南北分裂最重要的一年,這一年,越南經歷了三次大戰,並連續作戰五十五個日夜,好在最後取得了光輝的勝利,收服南方區域。
在戰後的第二年,越南統一國會第一次會議的召開,這昭示著南北分裂數十年的越南終於實現了統一。
戰後結果雖然是喜悅的,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新的挑戰,因為長年戰爭的原因,導致越南國力不足,整個國家農業落後,經濟下滑,被冠上貧窮國家的標籤。
中國在此時堅定地選擇伸出援手,幫助越南。
中越交惡
其實,在抗日戰爭時期,中越關係就處於友好階段,兩國攜手抵禦日寇的故事一度成為佳話。
但後來,隨著胡志明的離世,黎筍登上了越南的歷史舞臺,他在蘇聯幫助下不斷膨脹的野心,為中越交惡埋下了伏筆。
黎筍
在利益面前,兩國的和睦友善在黎筍看來並不值得衡量。
因為他經過對比之後,發現蘇聯能在更大的程度上給到自己國家幫助,而中國當時經濟也並不是特別好,哪怕傾盡全力,也難與蘇聯對比。
因此越南當局對交好的中國心生芥蒂,至此兩國關係開始慢慢惡化,戰爭的導火索就此點燃。
中越軍事對比
要說越南的軍事風格,其實還有些許的複雜,既有向中國取經的部分,也有向蘇聯求學的部分,之後再將兩國所學合二為一,慢慢變成了自己的軍事體系。
換種說法就是,中國與越南是師徒關係。
要說越軍最為突出的軍事特點,那就是軍隊內階級分明,站在高位的軍官自然是享有諸多特權,在作戰時,軍官只需要站在最安全的後方進行指揮,職位越高越能遠離戰場。
久而久之,這也就慢慢形成了弊端,越軍對於部隊的掌握能力會弱一些,那些中級跟高階的軍官因為遠離戰場,所以在傷亡率上降低很多。
而中方講究靠近前方進行指揮,就拿一場戰爭來說,中方居高位以上的軍官傷亡近三十人,但是越軍軍官傷亡人數還不足十人,想要擊斃越軍高級別的軍官,簡直是難上加難。
中越戰爭爆發
1979年2月,越軍佔領我國邊疆,中國軍隊在無奈之下,發動了自衛反擊戰,在中國中央軍委的高效指揮之下,派出三十多萬的解放軍與越軍展開鬥爭。
這是中越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一場戰爭。
這一戰歷時一個月,共擊斃越軍十萬多人,生擒五百多人,在這一個月的戰爭中,由於越軍軍官安全保守的作戰方式,越軍軍官的被擊斃數量少之又少。
關鍵的第一戰
雖然中越對戰時間長達十年之久,但是實際上影響最為深遠的是戰爭爆發的第一個月,也就是1979年2月到3月的這個時間內,這才是中越戰爭最關鍵的時間段。
這一個月的戰爭規模龐大,雙方派出的主力軍都主要是以特工部隊為主。
而剩下將近十年的戰爭更多的是雙方在邊境小規模的鬥爭,且多數是以防禦為主,想要捉住越軍那些高職軍官,按照他們的作戰習慣,沒有規模龐大的戰爭,還真是不好捉了。
但是,不好捉不代表沒有。
強大的第14軍
在十年戰爭中,中國參與戰鬥的軍隊先後共有十三支。
其中,殲滅敵軍最多的要數陸軍第14軍。
第14軍到底是何方神聖呢?其實這第14軍內的人員在與越軍對仗前,參加過抗日、淮海等戰役,還有過叢林練兵、建設邊疆等經歷,這對於戰場上的鬥爭極為有幫助。
在整個十年的戰爭中,第14軍於1979年、1984年先後參加過戰爭,一共殲滅一萬多越國敵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兩場戰役之後,受到了上級的高度重視,第14軍內部多個單位以及多名成員,分別獲得中央軍委領導以及昆明軍區領導授予的榮譽稱號。
至此第14軍便掛上了“叢林猛虎”的稱號。
擊斃越軍最高職軍官
說完強大的第14軍,現在我們必須要說一說第41軍,這可是十年中越戰爭中擊斃越軍最高職軍官所在的部隊。
廣州軍區第第41軍121師363團1排,這是目前相關歷史記載中最詳細的軍隊資料。
在1979年3月,第41軍在陣地一帶搜尋剿滅殘留的越軍殘兵時,他們發現有一股越軍在逃跑,人數不多,一共也就八人。
他們迅速鎖定目標追擊敵方,並決定將其圍堵在一個山洞裡,來個甕中捉鱉。
經過各種喊話勸說等強力攻勢,最終從山洞裡走出了七個人,他們舉手表示投降。
還有一個在洞內掙扎著遲遲不肯出來的人,畢竟寡不敵眾,最後的結果只能是被直接擊斃。
第41軍透過投降者的表述瞭解到,那位被擊斃的人竟然是高平省軍區上校指揮長兼高平警備司令,具體名字叫什麼,歷史上並沒有明確的表示。
至於投降的七名成員,有五名是高平警備員的隨從,還有兩個年輕點的男女,是那位被擊斃軍官的子女。
高職軍官的倔強
翻閱有關歷史資料,發現高平警備司令在擊斃前,在山洞中還有一段小故事:
被逼進洞中的高平警備司令很是倔強,明明大勢已去,子女勸其投降謀生路,他根本聽不進去。
作為高職軍官,他有他的驕傲,投降也好、戰死也好,最後的結局都是一樣的,那他為什麼不能選一個傲氣的方式離去。
他也知道此行再無迴轉的餘地,奈何身旁還跟著自己的一對兒女,實在不忍心自己的孩子隨自己一同赴死,於是便強行命令五名隨從將自己的子女帶出去投降,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作為越南的軍官,他選擇了為國家拼命到最後一刻。
雖然這位高平警備司令難逃一死,但是他臨時前的做法是正確的,中國軍隊並未為難他的兩個子女,他們被我軍關進戰俘營地,並受到了優等的待遇,在幾個月之後,中越兩國交換戰俘,這兩個孩子成功被放回自己的國家。
俘虜最高職軍官
1987年10月,越南空軍在演習的某個下午,將一架偵察機駛入我國廣西邊境,這一次的入侵立馬吸引了廣州軍區的注意,地空導彈部隊迅速鎖定敵方偵察機,一聲令下,準確的將其擊落。
雖然越軍順利跳傘逃生,但最終還是被我方軍隊俘虜,經過廣州軍隊的審問,發現他竟是越軍空軍第371師飛行大隊大尉飛行員。
這便是被我軍俘虜的越軍最高職軍官。
黎筍當局
美越戰爭的勝利,黎筍的上臺,一切加劇的不過是越南的野心和傲氣。
當時的美國,最終以失敗者的姿態離開了越南戰場,這對越南而言,無疑是巨大的“鼓勵”。
這樣的結果無疑是徹底放大了黎筍當局的野心,為了實現自己制定的國家戰略政策,為了實現稱霸中南半島的野心,越南至此走上地區霸權主義的道路,在中南半島大肆侵略。
這一做法讓越南陷入了長達十年的戰爭之中。
因為戰爭,嚴重受到影響的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地步,越南軍方曾公開表示過:有時候儲備糧食不足,生活實在艱難,部隊裡計程車兵經常都是吃不飽的狀態。
這般低迷的狀態也預示著他們逐步走向失敗的戰爭。
黎筍集團的做法引起眾多越南人民的憤怒,這也有了後面向中國投誠的越軍高職軍官的故事。
投誠最高職軍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是古人的一句話,但是這句話也能發生在一場戰爭中。
在中越自衛反擊戰中,越軍有這樣的一支部隊——步兵341師,以前是第一師。
在1975年與1978年兩次戰役中都獲得了勝仗,並先後獲得了榮譽稱號。
1982年,341師轉為68軍麾下,被調往河北省(現為北江省和北寧省)山東區域駐守防護,河北省緊挨諒山省,距離中越邊境不遠。
在駐守期間,這支越軍與中國軍隊相處融洽,態度友好,恰好黎筍當局時的種種政策引起了他們的不滿,341師上校副參謀長兼作戰科長,(根據歷史查閱,是一個叫阮春山的軍官)他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跨越中越邊境,向中國進行投誠。
而阮春山就是越軍中選擇投誠的最高職軍官。
這一舉動明顯引起了越南很大的不滿跟震撼,畢竟阮春山曾是越軍高職軍官,對越軍有所瞭解,為防止他與中國軍方合謀搞破壞,越軍不得不快速在部隊進行緊急整頓。
由此也可看出黎筍當局的做派,並不得軍心,連年的戰火,早已讓越南內部民不聊生,也令本應最為鐵血和硬氣的軍人選擇投誠。
這樣看來,戰爭,真的是摧殘人心的存在。
可不管戰爭過去多少年,很多重要的歷史事蹟我們都銘記在心,也一定會被記錄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只待我們探索更多有依據、有價值的歷史出來。